陈英
(台江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4)
2021 年7 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正式出版,明确要求,在2021 年秋季学期,要在中小学等学校全面推进。初中安排在八年级,必须把初中《读本》列入必修的课程。八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生活阅历有限,对纯理论的知识非常陌生,同时他们是茁壮成长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单纯的灌输说教很难让他们接受《读本》所传递的深刻内涵。作为初中思政教师,要全面认识使用《读本》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读本》的重要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自我经验和已学知识,以真实情境作为《读本》的背景,列举生活中具体而生动的各种案例,让课堂有温度,有意义,有意思,让读本的理论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政治认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不同于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读本》的理论性较强。当理论知识以冰冷的文字出现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假、大、空。面对八年级学生,思政教师必须要打破这样的误解,用自己的热情,认真研读,精心备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中直观的、真实的情景事件,让其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让其感受到《读本》中所说的道理就在身边,把理论具象化,即:具体、形象、看得见、易理解。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在鲜活的生活中感受有温度的理论课堂。
1.真实人物。以初中《读本》第一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明确,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少年有梦》,对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又比较模糊,如何讲清这样的理论呢?首先,还是需要具象化,即把中国梦具体到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上;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几代中国人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最后,必须是真人真事。建议教师选用中央台9 月1 日播出的视频2021 年《开学第一课》,之所以建议选择这个视频作为授课素材,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一是新,能充分体现学科的时效性;二是真,中央台制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实,真人、真事、真情境;四是小,针对未成年学生,教师可组织开展活动:缅怀先辈,感悟百年梦。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校长张桂梅,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们,引导学生思考几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进一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有温度的课堂。
2.真实情景。真实情景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胜过无数苍白的语言,让人直观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从中感受有温度的理论课堂。
初中《读本》第一讲的难点是:理解中国梦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感受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继续利用2021 年《开学第一课》中的资源,通过四组真实情境再现对比:第一组是1921 年的北京,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与今天,国家独立,人民富强,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形成强烈对比。第二组是1937 年的上海火车南站,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与今天,高铁四通八达,人民幸福,形成强烈对比。第三组是1975 年的深圳与今天的创新之城形成强烈对比,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大步迈进。第四组是1932 年第10 届奥运会,只有一名中国运动员参赛;与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拥有777 人的强大阵容,形成强烈对比。真实情景的呈现,新旧历史照片的强烈的视觉对比与冲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真情实感。从学生熟悉的直观的事例入手,在真实人物的感召下,用真实情景的史实说话,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发真实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中《读本》第一讲可设一个活动环节: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节选,书写承诺书,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心得。让学生领悟到中国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要立志努力拼搏,奉献祖国,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从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这就是一个有温度的课堂。
在初中《读本》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学?学了有用吗?思政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读本》的学习才具有价值与意义。理论从实际中来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不至于教条;实践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有效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政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
1.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
以初中《读本》第二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说起:2021 年7 月30 日的厦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反击战悄然上演。厦门迅速响应,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全省人民共同守护厦门。8 月13 日,厦门调整等级为低风险地区。学习强国APP 厦门学习平台推出视频《厦门无恙,感谢有你》。相信亲身经历过这段暑期生活的福建学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请学生分析:厦门为什么能迅速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从而理解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2021 年暑假,13 岁至17 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接种疫苗了,八年级学生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为什么中国人能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呢?不是疫苗不值钱,也不是医护人员没事干,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的具体行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用《读本》知识,思考身边的事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这就是有意义的课堂。
2.帮助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学生如果只会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判断社会现象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遇到是非、原则等两难选择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2]例如,现实生活中新冠疫情可能将成为长期的隐患,部分初中学生可能存在轻视和侥幸的心理,认为:口罩可戴可不戴;打针怕痛,新冠疫苗可打可不打;全员核酸检测可参加也可不参加;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太远,会疏远同学的感情,近距离比较亲密等。初中《读本》第七讲第一框《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村》中写道: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旁观者。人类彼此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不少国家疫情形势继续恶化,疫情防控无小事,个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与他人息息相关,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容任何侥幸心理和松懈。通过初中《读本》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理论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初中《读本》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风格与特点,正文采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与相关事例、故事等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采用通俗易懂,贴近学生,促进生活,促进社会的语言,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授课教师要用信念、情感、事实、学理去感染和打动学生,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融入学,打造有意思的课堂。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或以读书会等方式阅读;展开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方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料收集整理、问卷调查、参观走访等实践活动。以初中《读本》第五讲第一框《奉法者强则国强》为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3 页中的资料卡片,然后观看《奉法者强》的视频片段,了解依法治国的历程。教师课前准备来自学习强国的视频资源:《民法典“抖”来学》(用抖音制作的民法典情景典型案例)的部分素材做成资源包,让班级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参考《读本》内容,小组合作交流。资源包内容丰富,有视频有图片。列举其中一例与大家分享:业主不坐电梯,还需要交纳电梯维修费吗?放弃权利是否就可以不要履行义务呢?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业主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业主可以不坐电梯,但是必须履行缴纳电梯维修费用的义务。以案说法,有问题,有争议,有释法。学生兴致高昂,学有所获,课堂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课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教师通过真实情境,让理论有根有据,营造有温度的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有理有气,打造有意义的课堂;丰富教学形式,让理论有滋有味,创造有意思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