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龙,李梦曦,李冬季
(广西乐业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乐业 533200)
在新时期水稻生产工作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对水稻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有突出意义。现代水稻种植生产工作,不仅需要农业科技的有效引导,也需要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农业的农技人员作为依托。尤其要立足于乡村地区水稻种植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种植生产技术人员培养的定位,提高日常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的一体化水平,切实提高技术人员培训的工作质量,对水稻种植生产工作具有显著价值。为此,要深入探究水稻农技人员培训的科学路径,从乡村地区水稻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护、技术转化等多个角度入手,切实加强水稻专业化人才培训工作力度,确保水稻种植生产不断取得新进展。
水稻种植是一个精细化、全流程的现代农业工种,需要农业科技的有效加持和支撑。农业科技的有效普及和推广对水稻增收丰收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水稻种植与管理人员,则能够带动水稻科学化种植生产,提升水稻种植与管理效能,确保农业科技更好地惠及乡村水稻种植生产工作。如行之有效的培训、再教育、技术辅导、咨询普及等,能够提升农技人员、水稻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使之吸纳更多水稻种植、生产、管理甚至市场销售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而为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生产工作服务。
例如,针对农村地区水稻种植与栽培特性,定期开展技术人员的水稻种植相关知识培训,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农业新机具与安全操作技术培训、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晚稻育秧技术培训等,能够帮助水稻农技人员掌握新型农技知识和技巧,使之为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以晚稻育秧技术为例,由于晚稻种植与栽培和传统水稻栽培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时令选择、育秧技术与田间管理都需要精细操作、耐心管理。普通的农村水稻种植户很难掌握晚稻育秧专业化技术,而通过对技术人员的有效培训,可以将晚稻育秧技术进行实践路线分解,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晚稻育秧技术水平,确保技术人员为乡村农户提供晚稻育秧技术辅导,推动晚稻育秧及栽培在农技指引下高效运行。从稻作农业的有效发展入手,开展定期、定点的专业化水稻种植栽培及生产技术的培训,可以实现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夯实水稻农技的应用基础,为农村地区水稻产业化与标准化种植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水稻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全面落实农业科技作用模式,目的是引导广大种植户在现代农技辅助下开展高效种植,把握水稻栽培与种植规律,按照科学方法开展选种、育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处理等工作,提升水稻生产流程化水平,确保稳产丰收。为此,培养一大批扎根乡村、服务水稻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是当务之急。从周期性培训的工作安排入手,针对农村水稻种植及生产的需求,确保农业技术与农技人员下乡入户,这不仅是精准扶贫阶段惠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开展有效的水稻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对乡村地区水稻种植与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水稻农技培训与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力求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内提升农技人员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水稻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的水稻专业化生产与管理团队,推动乡村地区水稻种植的产业化与集群化发展。例如,针对水稻种植的产业链延伸与种植户增收致富课题,可开展“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产业链延伸”专题培训,对相关水稻农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传授高产优质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对水稻产业链延伸和增收工作进行知识讲授,提升技术人员的理念、认知和操作能力。
如,以绿色“稻+”技术培训为引领,将水稻栽培与家禽养殖相结合,能够确保农户收入增加,同时保障水稻种植生产稳步进行。“稻+鸭”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水稻栽培与鸭养殖相结合的一项农业科技,通常是在水稻移栽完毕后进行。将鸭养殖与水稻栽培相结合,可以实现“一田多用,种养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水稻生产能力,同时能够推进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类似的新型水稻种植及生产技术培训为重点,引导技术人员吸纳全新农技知识,并开展下乡入户式的辅导与指导,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水稻栽培、种植中的疑难问题,确保水稻种植效益提升。
从水稻农业科技的有效应用入手,提升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质量,可以确保水稻农业科技向水稻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转化。尤其是立足于现代水稻种植生产的现实要求,开展“点对点”的人员培训,引导农业技术人员精准对接乡村生产单位,与村、组、户形成“帮扶结对”,提升水稻种植与生产管理的技术服务水平,确保水稻技术培训形成“反馈效应”,提高农业科技的指导效力,增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通过制定、实施“短期+中长期”的水稻技术人员培训方案,可以引导水稻技术人员更好地对接乡村水稻栽培与种植需求,提升农业科技作用效率,确保技术人员在日常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从乡村稻作农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建立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设计并实施中长期培训计划,依托水稻种植周期性目标,提高水稻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质量。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部分地区的水稻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实现了线上平台操作,借助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技术开展点对点培训,可以引导农技人员掌握水稻专业化知识,进而下乡入户为广大水稻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提升耕作效率,确保水稻高效栽培。此外,借助新型信息化技术平台,开展短视频培训、水稻栽培直播、水稻技术在线辅导等培训工作,能够极大提升技术人员的农技知识水平,同时引导广大种植户深度参与到农技学习中,切实提升农技知识的转化率,使之为水稻种植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针对水稻农技人员的定点定向培训,要建构长效机制,推动即时性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的融合,确保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水稻栽培、种植、管理与生产技术,进而为广大种植户提供针对性指导,提高农业科技转化效率,为水稻高效种植、科学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科技在水稻种植生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定向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乡村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与广大群众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指引和帮助,水稻种植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这不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为此,要加强对乡村地区水稻技术人员的定向培训,建立短期与中长期培训机制,推动水稻农技下乡入户,确保广大种植户真正受益。要科学认识人员技术培训对水稻种植生产的现实意义和巨大价值,切实推动相关培训工作深度开展,进而实现乡村水稻种植生产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