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魁,胡吉鸿
(1.宁夏彭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宁夏彭阳756500 ; 2.宁夏彭阳县自然资源局,宁夏彭阳756500)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带的西海固地区,建县初,这里生态脆弱,春秋两季经常是满眼黄土,气候条件恶劣,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彭阳县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隐患,是本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彭阳县成了出了名的西海固贫困县之一。“山是和尚头,缺水如缺油,风吹黄土走,大雨满山流”是当时彭阳生态脆弱的真实写照。建县38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优先,改土治水、植树造林,治穷致富,齐心协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彭阳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刻认识到,生态脆弱问题是彭阳贫困的根源,要坚持把生态治理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仗,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去提升。彭阳县抓住国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这个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作,探索形成了“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造林整地技术,制定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治理模式,以各个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梁峁沟坡塬综合开发治理,多种造林措施相配套,乔灌草合理搭配,抓点促面,整体推进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年降雨量400 mm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山清、水秀、民富的成效。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彭阳经验”被列为全国人大1798号建议案,在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2007年、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亲临彭阳县视察,对彭阳生态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彭阳县成功承办了全国三北工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建设现场会。
彭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县委、县政府以生态优先为理想信念,带领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该县大力发扬“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和“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经过30多年的苦干实干,累计治理小流域132条1780平方公里,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0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6.2万亩),森林面积104.51万亩,彭阳县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 %提高到现在的27.5%。彭阳县的生态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跃,山头绿了,山沟绿了,天蓝了,水清了,昔日风吹黄沙遍地走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近年来,彭阳县严格执行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采用乡土树种进行补植补造、乔灌混交、落叶树种、常绿树种和彩叶树协调搭配点缀等造林模式,采用科学规范的栽植播种方法、精细的抚育管护措施,有效提高造林绿化工程质量。近年来,彭阳县总计投入资金近2.4亿元,建成了任河、西庄、阳洼和尚台等万亩以上生态林业治理示范区。同时,狠抓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造林工作队员、护林员和鼢鼠捕打技术员,有效实现了林木管护与脱贫共赢的目标。全县共选聘护林员1248名(其中建档立卡户930名),护林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2018年通过林地防鼠增收项目为631户群众增收95.3万元,户均增收1510元。
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巩固提升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引导退耕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种养业,全县累计发展以杏子、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0多万亩,其中以红梅杏、苹果,李子等为主的庭院经济林5万余亩,正常年份经济林提供产值达2.5亿元,为主产区农民带来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的收益。打造百亩以上特色经济林示范园15个,培育庭院经济林大户200余户。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及种植中药材,提供总产值1.08亿元。近年来,该县采取“少量引种,多点试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以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花椒、大果榛子、油用牡丹、金银花等为主的“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四个一”林草产业,引进试种各类新品种147种3475亩,示范推广适宜品种40种48.05万亩,打造各类示范园20个,示范点30个。
彭阳县坚持把生态林业资源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的生态扶贫新路子,取得了生态改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共赢效果。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把造林绿化项目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组建造林绿化工程队,每年参与人工造林的贫困人口都在3000人左右,涉及全县12个乡镇63个贫困村,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400万元以上,提供贫困人口人均8000元以上的收入。
该县按照“标准化、品牌化和种出效益、种出风景”的思路,突出黄芪、党参、黄苓三个主打品种和红花、芍药、板蓝根三个搭配品种,构建种苗供应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五个三”,即县乡村三级组织抓协调,科技、供销、市监三个部门抓落实,北京泰和、固原杏林、彭阳壹珍三个龙头抓引领,国际、国内、周边三个市场抓销售,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三个主体抓种植的工作措施,加快了中药材向标准化、高端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彭阳县培育龙头企业3家、农村经营合作组织22家,建设中药材分级及初加工基地1处,种植中药材11万亩,其中大田种植4万亩、林下种植6万亩,建立1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51个、育苗基地6个,实现产值1亿元。
彭阳县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小特产、大产业”的思路,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引导群众利用庄前屋后,每年种植万寿菊2万多亩,亩均增收2000多元;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养殖生态鸡266万只,每只增收80多元;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小杂粮8万亩,亩均增收200多元;利用丰富的花蜜资源,发展中华蜂2万群,每群增收800多元;利用适宜的气候环境,发展红梅杏8万亩,年收入约5000万元。近年来,全县90%的农户发展了1~2个增收产业,其中141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了生态增收产业,分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和有发展能力户总数的89.9%和100%。2018年全县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2.5元,其中经营净收入4106.2元。
彭阳县加快构建农业林业“三大体系”,培育新型的农业林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的。一是健全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彭阳县农业产业脱贫富民实施方案》,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对龙头企业从基础建设、技改升级、品牌创建、成果转化、上市融资等18个方面52个环节给予全面扶持,着力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二是强化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彭阳辣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六盘山珍有机食用菌生产标准》《彭阳肉牛肉羊养殖实用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30余条,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监测25个,其中地理标识产品5个、有机食品2个。75家农资经营店实现了在线管理,27家蔬菜基地和30家养殖和屠宰场(厂)实现了质量安全追溯。三是开拓市场。培育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52家,其中3家建立了研发机构,5家通过了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3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发展合作组织1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家;注册农产品商标43件,其中彭阳辣椒、朝那鸡、荣发牌苜蓿草等7个商标获“宁夏著名商标”,云雾山庄果脯、茹河牌蜜饯、六盘山珍食用菌等5个商标获“宁夏名牌产品”。四是拓展功能。发挥“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最美旱作梯田”等金字招牌,以美丽梯田为基,以乡村文明为魂,推进乡村梯田公园建设,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营业收入3.4亿元。全县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快速成长,联结机制多种多样,带动农户3万多户。
近年来,彭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科学布局规划,突出美化提升,做到精准打造,注重造林与成景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统一、村貌与民风相协调、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着力打造园林城镇、生态村庄、森林人家和田园综合体,推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2018年底,全县林业总产值3.55亿元,形成了数万亩桃杏花海、旱作梯田、百条生态流域等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旅游风光,“梯田花海、魅力彭阳”成为每年4月的“网红”,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