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翱
(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重庆 400000)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农村。因此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政府的主导行为,加强对社区的规划,整合居民、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加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推进新时代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
乡村振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在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特征、地质资源、物质环境、人文地理、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等多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科学合理地制定社区规划。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对社区内的差异性需求分析不到位问题:政府资源主要投放于基础建设与物质环境中,重物质、轻内涵,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落后;在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文化空间与生产空间之间的距离较为明显,整体距离感较强,农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调,社区主体的自我认知和凝聚力有限。
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主体是农民,但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方的积极参与。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基层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忽略了农民的主体需要,导致新型的社区发展原动力与内驱力不足。从长远来看,农民对于政府的过度依赖,影响内部的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增加了后续的建设成本。社区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体系,难以维持后续的整个管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下我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资源难以匹配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对城市的盲目仿照建设过程中,使得大量硬件资源被闲置,而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又比较短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此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在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外出劳动,整体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整体建设中缺乏主体,导致社区发展限于形式化和空心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发展过程中要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明确分析农村新型社区在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建设有效的文化场景,针对各种场景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而实现治理目标。在前期治理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并以此为基础,催生出符合当地发展的人力资本和产业,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建设特定场景的初期,要综合考量便民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价值观等多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明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认同,加强实践和认识,在实际治理中,利用闭环的管理机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优化发展。
例如,在农村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德治与法治共同推进,政府在处理问题时要尊重农民的权利、风俗和习性,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尽量获得村民的普遍认可和接纳,真正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将德治与法治充分结合,共同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村民理事会、村监会等协商平台,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协商方式,有效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利益分化,借助公平公正的选举,避免公民职权带来的民主陷阱。完善内部的自治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注重农民本身的利益诉求,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治理的衔接性、整体性、有效性。通过有效的沟通增强各方之间的理解和互动,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和利益文明共同体。可以在村支部增加一些市民活动中心,如棋牌室、读书室等,来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也可以开展农村大舞台、戏剧农民艺术节等,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挖掘艺术人才,合理利用相声、戏剧、喜剧等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宣传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同时,综合利用本地的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介,加强日常的宣传管理,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社区治理的本质是管理人、协调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突出以人为本的治理价值,通过对不同的要素进行组合,来确定社区特有的价值观,在整合各个要素时要全面地看待各种社区内的资源,充分发挥不同要素的不同价值,加强社区居民的互动性。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治理需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确保真实性、合法性和娱乐性,明确整体的价值体系,从而构建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区域治理体系,吸引社区主体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将被动的管理形式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形式,激发居民的自我表达,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可持续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在新型农村社区中选择具有经验和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当地的党员资源构建企业基层的民主自治制度。也可以借助传统的村委会模式进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村委会要充分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与当地的街道办事处共同办案,通过柔性引导的方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在整体管理过程中要深刻贯彻党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走到群众中去,发挥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鼓励居民以志愿者的形式,业余生活时参与到整体的社区服务中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居民持续进行自我表达,推动基层的民主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时需要整合经济、物质、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重新认识当地的文化价值,激活社区发展的内驱力,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治理基础上增加信息维度,重视各个场景与各个要素之间的信息联系,统筹规划各种基础设施,同时作为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引进企业和其他利益机构,为居民提供文化消费场所,不断扩大社区的整体市场份额。
例如,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过程中,要借助信息化的工具,坚持数字中国的智力模式,从整体层面上入手,建立农村信息数据库,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进行信息采集,从基础的维度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场景的得分,从整体层面上解决问题。在治理过程中,既要做到纵观全局,同时也要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推进,对于社区内的各个产品服务进行优化重组,注重发展社区的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平台,明确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立足于外部市场环境与乡村公共安全长期目标,定期维护硬件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乡村公共安全信息的交流、优化等基础功能联系起来,提高办公效率。完成乡村公共安全数据的接入与管理,通过数据经验保证公共安全协同治理集成化发展,将问题转化为事件,再纳入后续的数据处理中,推动农村新型社区智能化、数据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