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韶芸,肖玲,段德洪
(于都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于都 342300)
当前农业发展期间,有必要合理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发挥技术优势,以此保障生产质量,提高产量。将绿色植保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还能增强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能局限于培育高产种子或者研发新设备,还要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对原本的发展理念做出改变。过去江西省各地区农户在农产品种植期间,为了提高农产品生产速度或者使农产品外形看起来更加美观,会在生产时应用大量化肥农药,虽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但也导致了农产品营养价值的降低,或产品口感不好,部分农户甚至会给农产品打蜡或上色,这类产品被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食品健康问题,目前江西地区的农户已经开始大力应用绿色农业与绿色植保技术,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不断扩大,可见绿色植保技术在该地区的有效发展。
江西省是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连续多年实现了农产品的丰产丰收。因此,农产品能否满足绿色与无污染要求十分关键。在农产品种植期间,农户盲目喷洒农药,虽然可以快速防治病虫害,但农作物上也会存在农药残留,这就意味着产品安全性下降,与绿色植保理念不相符。在该理念支持下,农民在农产品种植时应采取环保且绿色的方式治理病虫害问题,在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同时,可以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生产需求,能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可以说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关键。目前江西省虽然农业生产范围广阔,种植规模较大,且农产品产量很高,但依然存在着农药残留和化肥使用不当的问题。因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病虫害出现了严重的抗药性,影响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比如蛾类虫害因为抗药性的提高而大面积蔓延,使区域内农作物出现了减产,甚至是死亡的现象,对区域内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应合理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综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措施,以此改变过去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措施,通过病虫害控制系统的建立,减少化学药剂的不当应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施绿色植保技术期间,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检测农作物病症与监测农作物生长动态。因此,植保工作人员应综合分析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确立检测系统,系统建设要点具体如下:①记录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态势。勘察农作物生长实际情况,具体记录农作物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信息,适配科学有效的防治经验,即应当应用那些绿色植保技术防治虫害,为接下来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宝贵经验。②科学对比数据。病虫害监测系统建立的同时,依据所有病虫害数据信息,和当前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一类问题整理为科学的参考方案,为后续病害问题的产生和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减轻农民种植压力,促进农业生产与发展。③综合运用。依据农作物种植实际情况,主动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合理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监管,引入植保技术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结果更精确。
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要求农户联合植保人员科学采取生物与物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常见措施如下:①生物防治措施。即控制农药使用量,避免农药对土壤与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提高农作物自身抵抗力,采用食物链的方法,通过饲养虫害的天敌来保证种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②物理防治措施。即应用杀虫灯和其他灯光诱杀等措施,凭借灯光吸引害虫主动靠近,再通过灯光诱杀的办法消灭害虫,以此抑制虫害数量。
明确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的工作内容,即对绿色植保技术展开综合研究与分析,使其高效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这就需要分别从农作物生长规律、生物防治、生态系统平衡等角度出发,探究绿色植保技术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明确该项技术作为主导技术,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模式的推广。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合理的方式建立绿色植保技术研究体系,并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的深入:①充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作物生长态势,为接下来农作物种植奠定基础。②熟练掌握农业科研技术,推进农作物种植的智能化发展,实现农作物种植自动化管理与远程控制,建立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③政府职能部门成立农业科研小组,聘请具有专业能力且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员,及时展开农作物生态链分析工作,提升农业种植管理水平。④针对远程农作物生产,有必要加大对防护结构端的建设力度,合理应用GPS与GIS等技术,确立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确保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
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将绿色植保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加大投资力度,编制科学生产方案,明确防治策略,使绿色植保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在制定农业生产方案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①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的同时应基于国家绿色农业发展需求,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将绿色培育和绿色灌溉融入其中。②农作物生产时合理应用生物链自主恢复防护法,做好土壤与空气的净化处理,将绿色植保技术发展为服务手段。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农民了解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意义,避免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④农业部门应做好土壤检测工作,充分了解种植区域的实际土壤情况,对农作物种植与生产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预测,同时提出预防措施。
从2017年开始江西省陆续建立早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6个,每个示范点面积均已达到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高达6万亩。这些示范点在农业生产期间主要采取了稻田耕沤灭螟、秧田超级送嫁药、太阳能杀虫灯、性引诱剂、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为了实现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技术推广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户应用植保技术的意识,向其普及综合防治知识。加大植保技术宣传力度,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宣传绿色植保技术要点。积极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定期举办植保技术培训活动,针对农药过度使用的危害性、如何正确使用农药、病虫害防治措施、植保技术应用关键等内容做出讲解,引导当地农户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促使农产品生产朝着绿色与安全的道路发展。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江西省特别组建了植保植检局绿色植保防灾减灾团队,团队内现有博士1人、硕士11人,他们针对农业生产期间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带领植保人员展开了实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最终成功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为保障江西省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期间,应结合农产品实际生产现状与消费者需求,针对农药成分残留与农作物自身病虫害防治问题,正确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建立农作物监测系统,降低农作物发病概率,加强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制定科学方案,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