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果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果实转色期极易发生,番茄裂果有环裂、纵裂、纵裂+环裂、细小裂纹(俗称皴皮、鸡爪纹)。此外,果实开裂,在裂口处容易遭受真菌、细菌的侵染,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
秋冬晴天中午前后棚内的温度较高,果实生长较快。但晚上温度下降较快,果皮受低温影响后生长缓慢,而果肉受低温影响较小,生长相对较快。到了白天,果肉继续生长,果皮则要经历一个从冷到热的缓冲期,这样果皮和果肉的生长不一致,导致果实开裂。此外,番茄裂果与品种、缺钙、点花药使用不合理、病虫害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1.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应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温度。下午可适当提前关闭风口保温储热,减小昼夜温差,促使果皮与果肉同步生长。
2.合理的水肥供应。番茄进入膨果期后,要根据棚室土壤墒情,及时追肥浇水,保证不过干过湿,不大水大肥,以“小水勤浇”为好,少量多次提供番茄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降低裂果率。
3.提前补钙。钙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提前补充钙肥有助于预防果实开裂,建议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及时补充富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每隔7 d 喷施1 次,连喷 3~4 次。
4.点花药浓度不要随意加大。点花药浓度过大容易造成子房畸形,导致果实局部生理机能旺盛,引起生理失调而产生裂果。因此,一定要把握好点花药浓度。
番茄畸形果是番茄生产中一种发生比较严重的生理病害,畸形果的种类很多,包括椭圆果、链斑果、窗孔果、指突果、孪生果、顶裂果、混发果等多种形状。畸形果果型扁平,果面有沟棱,果脐附近果皮包不住果肉。
1.花芽分化和发育不正常。花芽分化期遇到了不适宜的温度、供水不足或过量、光照不足等环境因素,导致花芽分化障碍,花芽形成以后就处于畸形状态,结出的果实也是畸形的;或者是在授粉受精过程中遭遇以上不良因素,使得授粉受精不良,最后形成不正常的花或果实。
2.坐果期间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为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番茄生产过程中需使用 2,4-D 或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使用过程中药剂使用浓度过大、蘸花时间选取不当、温度不合适、重复蘸花等因素,均易形成畸形果。
1.苗期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光照充足并适时通风、保证肥料的均衡供应、控制育苗期氮肥的用量、补充硼钙肥。同时,要避免水分的剧烈变化,有利于花芽分化;避免为防止苗期徒长而使用过量的控旺药剂,导致花芽分化不良。
2.选择适当花期,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选择第1 穗花的第2 朵和第3 朵花花瓣完全开放且伸长到喇叭口时点花。点花过早易形成僵果,点花过晚会造成畸形果或裂果。另外,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浓度。
番茄着色不良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与品种、温度、光照,土壤营养及微量元素的多少,病虫害危害等有关。
1.温度影响着色。番茄进入绿熟期,叶绿素含量较多,胡萝卜素较少,在19~24 ℃的温度下,容易形成番茄红素。13~14 ℃时番茄红素不能正常产生,但胡萝卜素仍能形成,因此,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番茄色泽变黄变淡。
2.使用的肥料与果实着色有关,氮肥过多时,植株长势强,但此时养分不足,易发生绿肩着色不匀;缺氮时果实出现黄肩;缺钾时果实出现黄绿肩,果心部维管束木栓化;缺硼时果肩残留绿色并有坏死斑。
1.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各种营养元素合理搭配。追施钾肥能促进番茄果实的膨大和着色,需在转色期之前使用,才能促进果实转色,这是因为钾肥施入土壤后被植株吸收利用需要一定的时间。钾肥应采用基肥于结果初期冲施,果实变红后再追施钾肥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2.温度调节。番茄果实发育期要控制昼温在25~30 ℃,夜温在13~17 ℃。
3.忌疏叶过度。番茄中后期适当疏叶有利于果实着色,但疏叶应注意有度,切忌疏过了头。专家认为,转色期疏叶应疏除的是病叶和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以及果实周围遮光的叶,切不可把转红果实下部的叶片全部疏除,若叶片疏除过多,则植株光合积累少,会影响果实的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