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妍焱 尹卓琳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为更好完成“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必须把价值塑造作为第一要务,即通过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促进养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课堂教学,“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1]。高校公共英语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基础必修课,学生人数多,教学影响广泛。但是,思政教育方面却存在短板,如教师缺乏思政教育主动性,教材内容中国文化缺失、思政内容过少,并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等问题[2]。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亟待加强。
结合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拓展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将思政教育重要内容,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融入公共英语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并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首先,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还是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因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集体学习和讨论、观摩学习思政课教学和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主动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外语教师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信念和热爱学生的专业情感。教师应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做立德树人的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影响下,教育的人文价值被忽视。西方思潮和文化不断渗透,外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被弱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冷漠甚至是文化自卑,如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及漠视,传统文化身份的缺失,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3],核心价值观和思辨观西化,加剧了大学生文化精神缺失危机。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强调基础与能力、科技水平与人文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创造精神、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4]。总之,外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融通科学人文知识、开启他们的理性思维,而且要借助人文教育平台,传授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个人内心修养,完善其人格。
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突出道德价值”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明确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就高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而言,需进一步拓展人文科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思想深度(庄智象,2005;徐锦芬等,2015),而且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思政教学素材较少,缺乏思政深度和广度(刘正光、岳曼曼,2020)[5]。如教材大都选用国外文章,内容以英美国家的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为主,很少谈及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6]。还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革命文化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首先,确定文化单元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和流派,对于文化的界定纷繁复杂,涵义众多,大体分为两层次论(即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论(除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四层次论(认为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层次,指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社会意识存在)、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关系紧密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和行为文化(如礼俗、民俗、风俗等)[7]。其中,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层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应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8],特别概括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围绕文化主题,确定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历史政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单元。
教学中,教师依托单元学习主题,整合思政教育元素,建构思政教育语境,渗透文化单元内容,有机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元素赏析,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以文化的深层结构为纲,对比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系统,理解单元内容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或教化思想的同时,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如孔子和老子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文化的表层结构,结合视听说材料和口语活动,展示中国文化元素(物质产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等)。此外,网络材料中的中国戏剧音乐、建筑物、手工艺和绘画、传统体育项目等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成为讨论的素材。公共英语教材中Personal Relationship、Holidays 和Sports 是常见主题。在Personal Relationship单元学习中,导入背景知识部分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思想与和谐思想。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宽容博爱、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的理念,不仅可以用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还可以指导人与自然和社会共存共生、互济共赢,共建和谐社会,共创和谐世界。同时,强化“中华民族重德精神、人格精神、务实精神”,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8]。学习Holidays时,可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相关传统及风俗文化,并引申至中国戏曲,如昆曲《红楼梦》《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等,这些作品在海外广受欢迎,进而讨论如何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Sports单元学习中,辅以电影《中国女排》预告片,讨论中国女排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新时代女排精神:祖国至上,团结合作,锐意进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化导入和文化对比的方法,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展示他国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对比的方法,介绍本国文化的传统与精髓。帮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积极的态度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文明成果,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
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借助网络学习资源等视音频材料,采用问题导入、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形成多维立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单元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觉查找教材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或价值观有关的内容,课上做PPT 汇报。从中选取影响广泛的热点话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如Man and Nature的思政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主。要求学生查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视频材料,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比变化,挖掘变化原因,总结概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高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垃圾分类知识测试”,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习惯,进而讨论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题单元学习中,结合教材科技改变生活的讨论,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或专业出发,举例说明我国先进科技成果,如5G、航天、高铁、新冠疫苗等,跟踪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的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本领域的先进典型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精神[9]。另外,要求学生搜集整理中外各国对疫情防控的不同举措,论证:“制度的优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彰显出来。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讨论既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吸引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政治意识。
高校公共英语评价体系,特别是考试,大都侧重考察学生的听读写译基本技能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除了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包括思政学习方面的表现及相关作业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翻译或写作的内容,可以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或思辨成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为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教育不仅要依据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还应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延展第一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第二思政教育课堂。比如,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生产”的创新型人才”[10]。作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堂学习的拓展,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各自专业,课下寻找视音频或文字材料,举例说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史及其重大成果,课上以PPT 形式汇报;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再结合校史、校训,引领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精神。讨论Work and Career话题时,除了学习教材内容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要求学生搜集本校老一代农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故事。教育学生向身边的模范典型学习,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建设新农村的实践活动。此外,在校院管理部门协助下,指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外语这门工具,丰富志愿者活动,主动参加社区对外宣传和文化建设,助力家乡经济文化发展。如开展对外推荐当地或家乡文化资源,进行“我爱家乡”的英语系列宣传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挖掘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向当地旅游局推荐教育+文化+旅游特色线路或项目。
遵循“四个相统一”工作思路,高校思政教育应以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为主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外语教师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增强对思政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认识,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职业才能,成为思政教育的倡导者、执行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