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交通的调查分析及研究

2021-12-07 02:34李简凡同济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保山市保山交通

文/李简凡(同济大学)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1]因此,云南省保山市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际,如何在“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驶入交通强市建设“快车道”,为保山建设“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保山新格局提供先行支撑,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

二、保山市交通现状及地理概述

(一)保山市交通基本情况概述

根据云南网发布的“十三五”以来保山市交通取得的成果: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33公里,新增7445公里,公路密度达106.6公里/百平方公里。[2]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462.7公里,审批认可的渡口有43道,营运船舶93艘,水运成为公路运输的重要补充。保山实施建制村通硬化路、窄路基拼宽、安防工程、直过民族等农村公路1887项、10410公里,完成“溜索改桥”13座,累计投资46.08亿元。县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分别为88.1%、80.2%、74.2%。同时,保山市建成农村客运站56个,招呼站730个,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55条,服务触角逐步延伸,农村客运网络全面成型;并建成使用11个乡镇邮政所,设立邮政普遍服务网点93个,开通农村邮路280条,邮件全程时限达标率99.5%。五县(市、区)公交实现全面覆盖,先后开通城乡、乡镇公交线路79条,投入运营公交车546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32辆,深入创建“公交都市”,建成站点站牌392个,500米站点覆盖率提升至86%,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8.5%。建成六曼二级路、沙河至宝盖山段等美丽公路1905公里。共查处非法营运案件1000余起,驾培维修案件50余起,纠正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现象4600余起,有效遏制非法营运势头,道路运输秩序持续好转。

在交通运量方面,从2018年的数据中得知:公路客运量2358万人,占全国总结比值的0.18%,是全国变动值的-15.59%,是保山变动值的4.15%;公路货运量5078万吨,占全国总结比值的0.14%,是全国变动值的1.32%,是保山变动值的16.44%;民用航空客运量219万人,占全国总结比值的0.22%,是全国变动值的5.33%,是保山变动值的36.88%;民用航空货邮运量3629吨,占全国总结比值的0.02%,是全国变动值的10.93%,是保山变动值的3.10%。保山目前没有开通轨道交通,因此运量为0。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保山市(全市)公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2016-2018年数据统计表

(二)保山地理环境概述

保山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集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43条。由地理特征可知,保山市铁路交通不易发展,目前尚无轨道交通,水运受水文特点影响以渡口为主,占比极小,主要依赖公路运输,辅以航空运输。因云南气候与地理条件,保山位于泥石流多发地区,保山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公路运输易受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影响,存在公路被自然灾害截断的风险,而因运输极度依赖公路,故本地交通需以保障公路畅通为首要目标。另外,因山地局限,市外公路普遍弯多坡陡,事故频发。市外交通现存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沿山公路高速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以及自然灾害中的保障能力。

三、保山市交通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表1所示,保山市交通主要表现四个短板:(1)高等级公路占比低。截至2020年底,保山市高等级公路占比仅为10%(高速、一级、二级),等级公路占比为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4%和90.9%)。(2)“互联互通”能力弱。保山市通往怒江州等滇西北城市和通往临沧市、普洱市等滇西南城市的高速公路尚未建成通车。尚未建成铁路线和铁路站,保山至昌宁铁路尚未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自然村公路建设需求大。(3)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受多种因素影响,公路与民航、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存在统筹不够、结构不合理、衔接不畅等问题,综合交通枢纽站场、集疏运体系不完善,跨方式运输衔接不畅,与发达州市相比有较大差距。(4)运输结构不合理。全市目前仍然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公路客货运量分别占客货运总量的88.3%和99.2%,其他运输方式客货运量仅占客货运总量的11.7%和0.8%,水运、民航占比较低。

四、提升保山交通能力和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市内交通

一是优化交通组织措施。保山交警应挖掘现有道路空间资源,合理渠化道路,在15个交叉路口设置左转待转区和摩托车、非机动车前置等待区,在16条主次干道设置物理隔离,在学校、医院和商业核心区采取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挖掘支路和胡同、里巷通行潜力,形成交通流的微循环,有效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二是推进管控平台智能化。进一步完善“三网三系统多平台”运行,即:公安网“集成指挥平台”“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支队自建的视频专网“保山公安智能管控平台”“保山交警支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大数据研判系统”,互联网“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车辆监控平台”“高德交通信息发布平台”。三是实现交通信号智能控制。一方面优化信号配时方案,绿波卸载出城流量、红波截流入城流量,实现了重要路口流量均分。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信号相位搭接、相位跟随等技术,科学调整信号相位相序,实现保山主城区路口平峰自适应、高峰协调控制。

(二)增加交通通行方式

一是尽快实现铁路通车,连入大瑞铁路,这将为保山人民交通出行提供新的选择,地区经济发展有望增速,轨道交通的介入将对保山交通体系产生巨大改变。二是加快保山市市区环城高速、永昌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速修成通车,减少地区间运输时间,将更加方便本地居民。三是可通过设置隔离护栏,可以有效地规范混行问题,同时也能避免机动车随意调头等违规行为,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减少安全隐患。

(三)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保山市公安交管部门应持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作为,大胆探索,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实现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二是完善管理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保驾护航;三是完善防控体系,织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网;四是完善建设体系,破解高速公路长下坡段“管不住”难题。五是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保山公安“放管服”亮点品牌;六是完善管理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队伍履职能力。可以通过以上措施完善保山城市交通管理,保山交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四)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及交通系统抗灾能力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事件,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只能时刻做好防御准备,并且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加一道保险。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破坏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造成极大威胁,必须在资源准备、监测防范、评估技术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提升政府的应对能力。保山交通能力提升应从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件的资源准备能力、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件的监测防范能力、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件的评估技术能力、提升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事件互动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来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及交通系统抗灾能力。[3]

五、小结

保山市市区建成历史长,特别是市区内有大理古国古城墙遗址,老城区东侧有山脉阻隔无法外扩,郊区有卧佛寺等历史遗址及北庙水库(居民饮用水水源),使城市外扩受限。20世纪所规划的老城区道路窄,又集中了城市主要居民区、主要的几所重点中学和地区医院,历史规划遗留问题多,地区医院附近路口通行能力极低,靠更改红绿灯时长已无法适应现有需求,且驾驶员素质不高,警方为制止路边随意停车而大量铺设隔离带,进一步占据了道路资源,老城区中心主要道路(如象山路)均为双向四车道,有些路段甚至为双向二车道,无轨道交通,而青华湖附近道路车辆稀少,供给与需求严重不符。目前市政府采取外迁医院与学校至青华湖一带,转移城市经济中心和外扩城市以改善交通环境,但外扩方向又有大瑞高速保山段,故市政府同时修建环城高速以分流高速车流量。保山近年来交通体系整体改造力度较大,处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故保山市内交通主要问题在于供需分布不均、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和城市地理位置限制。

猜你喜欢
保山市保山交通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漫画10幅
图说交通
漫画12幅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