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文学成为传播江南文化的“扬声器”

2021-12-06 09:18:04张乐妤
现代苏州 2021年22期
关键词:苏式苏绣网文

张乐妤

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阅读的载体从纸质书本延伸到互联网,自此,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文学的疆界随之拓宽,网络文学的生命力与日俱增。

数十年来,网络文学界陆续诞生了不少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作品,不仅涌现出历史、武侠、仙侠、玄幻等多个重要品类,也有将刺绣、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好故事的众多佳作。

在苏州,有一批网文作家,他们不断打通传统和现代的经脉,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相遇、碰撞,产生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价值与精神表达。由此看来,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但可以引领潮流,而且还可以助推江南文化的发展,擦亮“江南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百花齐放,共述江南之美

2015年,苏州市作协成立网络文学分会。目前,分会从建立时的50多位作家,已经发展到100位左右,包括鹅是老五、任怨、宅猪、失落叶、圣妖、童童、花刺1913、朽木可雕、顾七兮、三十三、繁朵、蒋牧童、尼莫小鱼、天意留香、贺五窝等等众多中国网络文学知名作家。

前段时间,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换届,来自苏州的会员又有所增加,目前在省内各大城市中数量位居第一。苏州网络作家众多,创作类型也极为丰富,包括男频玄幻、修真、仙侠、悬疑、都市异能、都市现实题材等,精品亦不在少数,不少人甚至成为写游戏文的顶流大咖。这些作品中衍生转化的成品,从动漫到有声,比如影视剧、网剧、短剧,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群人,或生于苏州,或长于苏州,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亚于任何人。他们对江南文化的感知,也最为切身。江南风物动人,若说江南十分美,九分便在姑苏城。江南文化深藏在苏州景物的风光流转中,苏式生活也逐渐融入进江南文化的日常之美间。

勤劳精致的苏州人民在悠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宋锦、缂丝和苏州香山帮等多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苏绣、玉雕、江南丝竹、剪纸、庙会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而又动人,给网络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攫取日常生活之间的点滴感触,转化为笔下的生动故事,这群网络作家潜移默化地在传播江南文化,传播非遗之粹。在他们的努力下,涉及江南文化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从小说到网剧,从连载到出版,从出版到影视化。

以网络文学之笔,守望苏州非遗

苏州市作协网络文学分会中,就有不少会员创作了江南文化题材的作品,比如分会副会长顾七兮写的《你与时光皆璀璨》就是一个绣娘历经磨炼,成为一代苏绣大师的故事,此外她目前正在创作的《恰逢青春正飞扬》《锦绣年华》两个题材也都立足于江南各类非遗文化。

《你与时光皆璀璨》整篇作品取材于江南,以传统非遗“苏绣”的行业为背景,以苏绣非遗国级大师的成长之路为主线,讲述了“绣二代”从“逃离绣乡”到“重新认识苏绣”,再到“将非遗苏绣发扬光大”,指间绣爱,守护文化瑰宝的励志成长故事。

女主唐心妍从小就被教导要做一名踏实的手艺人,一针一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女主从来都不想做一个枯燥的手艺人,所以她拼命地逃离绣乡,叛逆地跟母亲各种对着干,随着姥姥的离世,母亲的病重,她回归绣乡,对刺绣的重新认知,明白刺绣不但可以作为生活用品,更可以成为高端艺术品。让苏绣具有更深邃的文化价值,是她的梦想。书中,唐心妍将苏绣技法传承与现代化需求完美结合,技术与艺术双重的加持,将苏绣非遗发扬光大,逐渐成长为一代守护瑰宝的苏绣非遗国级大师。

今年,《你与时光皆璀璨》获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项目扶持、甘肃省首届红色题材网文大赛“时代凯歌”类优秀作品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文学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还入选了百年百强作品展。

而另一位苏州网络文学作家尼莫小鱼的《舌尖上的华尔兹》同样取材于苏州,故事围绕苏式面馆老字号申鼎集团展开,女主姜芷昕小时候曾生活在苏州,对苏式面极为热爱。而身为老字号面馆继承人的男主黎恩,一方面努力振兴老字号,一方面也帮助姜芷昕克服心理障碍,重拾对中餐文化的热爱。

申鼎集团虽然是一个大型餐饮集团,以老字号苏式面起家,通过苏帮菜,发展到江浙本帮菜超级餐饮企业,集团内部包括了高端(乐宴)、中端(苏食坊)及大众化品牌(申氏面馆、小鼎鲜、江南小食)。小说中的“苏式肉月饼”、“姑苏第一面”比赛,处处彰显着江南文化。

联手破局,重拾江南文化自信

创作不止,热爱未停,但即便是好的作品,也不能只是作家单方发力,否则只会酿成“墙内桃花墙外香”的局面。

好在,网络文学的传播是无界的,这才是网络文学的可贵之处,想要在无界的网文世界里传播江南文化,其实比传统的方式更加灵活。然而,网络文学要想在苏州落地,却依然有它的局限性。

按理说,这种背景取材于苏州的作品,应该最能引起本地读者的共鸣。但事实上,这些苏州网文作家的作品,即便题材很“江南”,但却很少在苏州落地,发挥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比如说,我们想要找出版社出版这类作品,就连出版社都觉得我们这个题材的作品小众,不会成为‘爆款’,他们对江南文化题材的作品不够重视。”顾七兮说。

这一现状在今年得以改观。顺应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发挥网络文学创新力、传播力、衍生转化力,3月,苏州市江南网络文学服务联合会在高新区成立,江南网络文学创作基地落户在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高新区树山村,并与阅文集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等头部企业签署了首批战略合作协议。

10月,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苏州高新区举行。顾七兮坦言:“我们愿意相信,基地挂牌后,有组织,有引导,肯定会更加促进苏州网络文学有序发展,助推江南文化发展。”

坚守江南初心,匠心打磨衍生品

近年来,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断涌现,从《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到《陈情令》《大江大河》《全职高手》《庆余年》,网络文学衍生爆款作品的走红也让人们注意到网络文学这一日益繁荣的行业。

的确,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来说,影视化的传播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然而,“爆款”的作品,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网络文学不是快餐文化,也许你可以说某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快餐读物,却不能说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化。任何快餐式的东西,都无法留存。仍然有不少网络文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沉淀后,留下的是最终的文化本质。

以作品《舌尖上的华尔兹》为例,抛开悬疑、爱情、职场这些元素,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作家希望传递的信息:美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苏式美食是苏州向世界传递江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從老字号餐饮店如何蝶变,看到江南文化的坚守。

以江南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要出售影视版权,扩大作品影响力,需要一家懂“江南”的影视公司。“我们接触了很多外地的影视公司,他们对江南文化不太了解,或者说了解不深入,就很难做好这一题材,容易‘四不像’,这就使得我们的作品有地域局限性。”

影视化困难,就无法“跨界传播”,最终只能局限于某一圈子,影响力自然就小了。如何打破这种“怪圈”呢?“希望相关部门发力,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懂‘江南’的影视公司介入,一起打磨更加‘江南’的衍生品。”尼莫小鱼表示。

要让网络文学长久地产生影响力,继而传播江南文化,还需要多方配合,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层面上,加大对江南文化推广的重视程度。比如从苏州自身层面重视这些优秀的网文作品,合理利用资源,构建网文作品孵化平台,加大其衍生转化力。相信,总有一天,网络文学会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成为传播江南文化的“扬声器”。

猜你喜欢
苏式苏绣网文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华人时刊(2023年9期)2023-06-20 08:31:30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6:44
苏式美酒——惠泉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2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现代苏州(2022年8期)2022-05-25 18:27:52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苏绣,“秀”出奇迹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18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