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哪得美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12-06 05:40舒晓芳
中小学老师培训 2021年4期
关键词:读写社戏

舒晓芳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核心板块,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本文以《社戏》为例,从精彩文段和创意微写作两个角度设计微写作,引导教师如何寻找读写联动的微写作点,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反复练习后,不仅能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微写点;社戏;读写

读和写,是我们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它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何读好课文,让源头的水源源不断,那就需要老师认真品读文本,找到文本中的每一处可写之源。

鲁迅的《社戏》这篇小说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像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年代较远的文章,可以创意设计,用新“壶”盛老酒,上出新意。笔者认为《故乡》可以从以下角度深挖,找到经典文可掘之源。

一、精彩文段微写作

1.环境描写——夏夜行船

两岸......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两段可谓是写景文段的经典佳作,此段可以设计微写作,教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写景。

(1)多种感官写景

写景经常用多种感官。这段运用了五种感官写景的方法。首先是视觉,如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依稀的赵庄,几点火。作者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等,写出所夜晚特点。第二点,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等,因为写景要看,还需要听,文章才会呈现有声有色的美。第三,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是从嗅觉来写月夜中美。

(2)修辞手法

修辞,指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达到美化语言的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铁的兽脊”,并且将山拟人化,用“踊跃”来写连山,化静为动,生动的写出了行船的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来美化语言尤其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巧妙的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静态的事物动态化,这样静态的事物更具有生气,更具有生命的动态美。

(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出自《词源·离情》)写景还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与你共鸣,因此可以适当的抒情、议论或者写出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情景交融是写景中需要的一种技法,它包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当然,我们做微课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借此段单独讲情与景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这几个的区别和联系。

2.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含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本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本文作者了一群农村孩子淳朴可爱的的形象,如阿发、双喜等,特别是双喜,他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最能干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处处为他人着想,他的性格表现得也最为突出。

2.动作描写——群体形象

大家跳下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以此段教学生动作描写,掌握用词要准确、延长动作、细化过程等动作描写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学会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动作。

3.正側写法——社戏无趣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侧结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这点教会学生运用正侧来描写。

二、创意微写作

1.一波三折

回忆《社戏》一课看戏前的波折、三次转机。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能够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篇文章的这种一波三折的结构思路来教学生用一波三折作文,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对联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的,它保留着律诗的一些特点。对联是要能“对”,即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内容一致。教学《社戏》时,看社戏那段,学生可能读起无味,读前出上联,让学生读完后,根据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老旦出场,无趣

下联:

这样设置,既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对联知识。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欢乐无限。

3.颁奖词

颁奖词,是在某一个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本文的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细心、善解人意,办事果断优秀孩子。事件清楚,形象鲜明。对人物形象分析完后,可以给学生设置为双喜写颁奖词的作业,让学生再读文本,品形象 ,练写作。

4.仿写或续写

仿写或续写这类微写作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仿写或续写。这类有创意的微写作比直接在文段里找出精彩段落教微写作备课难度要大很多,但是这种创意微写作能更好地培养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教材是教学的源载体。用好教材,教师和学生获益匪浅。教师就要细品文本,不断挖掘,从文本里挖出不同类别的写作之源,再巧妙选择,精心设计,读写联动,恰当指导,反复训练,相信学生会写出优美的文章。

猜你喜欢
读写社戏
峰回路转探《社戏》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量化,阅读质量下降致因追索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