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灵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提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的定义进行不断完善并不断扩大拓宽,从单纯的身体健康逐渐扩大到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对社会的适应良好。时代的迅猛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资生活不断丰富,但精神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这不仅造成了身体的器质性损害还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护士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仅局限于躯体护理是远远不够的,融入心理护理是发展的趋势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学习心理学可以更好的处理护患关系,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有着积极影响。
人的整个身心观念是统一和动态的,生理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直接地影响到个体的健康,要想促进整个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就必需要严格地遵循个人的身心发育规律。传统的观念认为心理因素并不会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心理免疫学研究却表明,心理因素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大脑通常是控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高级枢纽,对于身体的所有机能、活动都起着协助支配或者调解的重要作用。人的各种精神和心理现象都被认为是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精神状况对心血管机能有着很明显的影响。例如当你情绪兴奋时会突然出现心跳急剧加速,害羞时脸上的血管就会突然扩张而出现脸红耳赤等,都是很正常的。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观察,心绞痛往往发生在情绪激动时,这主要是由于在体内情绪激动或紧张的状态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茶酚胺的含量大幅度地增加,该种化学物质可以造成心跳加速,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上涨,从而大大增加了体内心肌的耗氧量,导致体内心肌的耗氧量和大脑供血之间原本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引起心绞痛,严重者甚至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阿夫沙纳医学家阿维森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事实:
将两只身材体质相同的羊分别被放在两个笼子里,给予相同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所不同的就是要求他们让其中一个笼子附近一个狼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靠着狼窝的羊逐渐消瘦而亡。由上述可知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心理因素与疾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
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一个传统护理制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发生转变,把护理病人本身看成一个全新的身心统一的整体综合健康护理工作整体,护理病人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有效维护病人的正常身体健康,以促进病人早日健康恢复。护理是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医疗卫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医疗服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与专业性,关系到他们究竟能否与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协调好这种合作关系,将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与护理人员的自身身心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形成发生和活动规律的学科。以提升人类的心理素质以及提高生活品位为目的学科。护理心理学专业是将护理学和心理学技术相结合,即在护理情景这个条件下,研究个體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定义中所谓的"个体",即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它可以分为护士和患者两个层次。也就是说护理心理学既要深入地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要研究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因素对于患者某种疾病的影响是由于心理因素所引起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和情绪,心理状态、情绪的改变能够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整个身体系统发生一些生理性的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再次产生或加重。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语言举止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心理情绪以及与医患之间关系是否和谐。护理心理学主要是用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等手段来研究和解决护理实践当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通过对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不仅使护士能够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心理照顾护理的工作,还使护士能够充分了解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将会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的观察、自我分析,有效地调控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培养和提高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帮助患者保证专业护理人员工作的最高质量。护士学习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医疗护理服务工作者熟练掌握与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观摩、咨询及心理治疗等多项护理技术,促进其他医疗护理服务对象之间的有效相互联系,获得精确的护理信息并且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其医疗干预的管理效果。现代整体护理学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单单是对一种健康疾病的简易整体护理,而是"人类对其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进行诊断和处理"。这些改革和发展都意味着我国现代护理学将从简单的临床和医疗辅助专业,演进成为一门备受大家广泛重视的独立专业。这也就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学习心理学更加有必要。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简化和省略了心理护理的过程,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方面。
一、没有意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受传统生物医疗模式的影响,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却往往被忽略。
二、相关知识的缺乏
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不全面,更不会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客观地了解病人。在进行临床工作的过程中看到某些病人无理不配合的行为,容易对病人产生不满和敌意,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医护人员未能真正认识到病人产生这种情况和行为的根本原因,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只会导致病人觉得自己不能够得到重视和关注,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而导致医患之间的关系更紧张,使病人变得更不愿意配合自己的治疗。
三、护理人员工作繁忙琐碎
大多数时间都要应付于常规的护理活动,无暇顾及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研究发现,我国医院对护士进行的心理健康评估比普遍低于人们的平均水准。护士自身的心理问题也容易被忽视。只有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出发来密切关注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够维护和增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护士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排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尽早发现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及时做好心理咨询。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的临床治疗中,在对每个患者的精神问题进行各种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各种精神问题的表现,辅之以心理治疗。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引导患者正确地认识到疾病的特点和性质,纠正患者对疾病对医护人员的一些错误认知,消除他们的疑虑,树立自己战胜这种疾病的勇气和自信,从而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强,预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心理问题缺乏认识,在我国综合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也缺乏对心理学知识人认识与应用,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有效高质量的治疗,所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学教育具有重大现时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进步与发展程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医疗服务制度体系也随之成熟和逐步健全,对于患者,医护人员更加要准确地把握住各种心理行为因素对其的影响,在工作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为患者以及有关的人群提供优质、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学珍,内蒙古中医药,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缺陷,2011,20期
2,佟光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心理因素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消极和积极作用,2007,15期
3,文丽,解放军护理杂志,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200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