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

2021-12-06 10:34曹贺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批判

曹贺椋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于布鲁塞尔完成的札记,但是却蕴含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第一条作为全文的总纲,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唯心主义的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以往旧的哲学信仰的基本结束、新世界观的火花已经点亮。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批判;哲学信仰

《提纲》的第一条是全文的总纲,具有高度概括性。马克思在《提纲》的第一条中这样表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两方面去理解第一条总述,分别是对以往唯心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对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解需要追溯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它标志着西方近代哲学自我意识的觉醒,后来经过不断发展,直至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的顶峰。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并非对以往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全面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具有旧唯物主义所没有的能动性,但这个能动性并非现实的能动性,而是抽象性的能动性;不是历史的能动性,而是在意识范围之内的无所不能的能动性;不是感性对象性的能动性,而是纯粹的能动性。唯心主义是无法合理的理解由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现实世界与人类本身的关系的,既无法正当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正当理解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现实世界与人类本身的关系只有诉诸于感性对象性的人类实践。马克思又是如何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呢?马克思不局限于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者无法将物或者客体与人类意识合理的联系起来,客体只是形式的客体、孤零零的客体,他们只看到了人反映物的关系,没有看到人改造物的关系,物只是人在大脑中的映像,人只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并没有完成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而对这个关系的正确理解,依然要诉诸于人的积极的实践活动。费尔巴哈虽然炸开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并对基督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认为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人不应当是主体的宾词,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现实,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是高度赞扬的。从而,费尔巴哈想要有新的突破,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只能把目光转向自然世界,因为他并不了解革命的实践之意义之所在。在现实社会方面,费尔巴哈只能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智、意志和心,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理智、意志和心是人人皆有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阶级、什么时代,它们是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可是人是社会的动物,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若不是从社会本身去理解,那么仍然是抽象的。费尔巴哈想要扬弃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诉诸感性直观,但他用感性直观无法合理理解释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多只能做到对自然界的直观,因为自然界是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的。马克思诉诸于实践活动去解释现实的人和社会,认为意识和实践活动是相互依赖的,意识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现实生活的消极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根据事物本身规律改造世界。那么,人怎样使自己的意识具有真理性去指导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呢?怀疑主义者怀疑真理的存在;唯心主义者无法证明自身意识的真理性;旧唯物主义者对自然界是直观的反映,对社会的认识仍然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依然无法证明自己思维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合理阐释了思维之客观真理性的标准——实践。马克思的实践观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合理结合——人的思维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思维活动也在积极地指导实践,若要把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和实践活动分开来,也只能是一个经院哲学的问题。因为思维活动本身是无法检验其自身的真理性的,亦即思维活动无法自己证明自己;无意识的实践活动也无法证明自己的真理性,只有当意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且达到一致,才能证明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在这里,马克思并不是否认解释世界,而是否认与实践相分离、凭自身的主观意识去解释世界。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认识与实践是质量互变关系的统一、是对立关系的统一,亦是否定之否定的统一。但是,解释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这一点很早的体现在马克思1843年年底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著作中。《导言》中提示,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是无法指导工人运动的,他不参加无产阶级革命、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即在旧的唯物主义哲学根基上是无法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学说的。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过渡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人类的真正解放成为马克思哲学关注的焦点。哲学以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力量,同时,无产阶级将哲学视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哲学最终将消灭无产阶级而成为现实,无产阶级将通过自己的革命的实践而实现哲学——这就是力图改造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节也揭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德国哲学传统的批判,即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在社会历史方面,德国思想界认为,观念、意志、宗教(对于费爾巴哈而言,是其创立的新宗教)统治着人们的现存世界,要想人们获得解放,只需要让人们从精神层面获得解放,其殊不知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改造社会的运动是思想解放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提纲》的第一条不仅批判了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学说对于自然界唯物主义的认识,对历史领域抽象的认识,而且阐述了新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其哲学功能是要解释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我们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不是要皓首穷经,而是要解决在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提纲》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面临前所未有的百年之大变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猜你喜欢
批判
哲学思维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批判与反思
五礼制度沿革与萧梁文运兴变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批判与承续:在理性选择中提升文化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