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如何巧妙运用数学知识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表现,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1]。如何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向来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课题。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表现
(一)灵活性与严谨性
数学逻辑思维首先是一种灵活解题思维的表现,少数学生在理解例题之后,很难跳出例题已经给出的解题方法,陷入程序化解题思路,可以认为是思维惰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无论是多题一解还是一题多解,都是要求逻辑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学习例题之后灵活变通[2]。
但是这种灵活性也需要在严谨的数学思维之下合理运用,如果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和运算逻辑还不熟识,就想着用简单算法去闭门造车,无异于放弃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这也是错题在固步自封的思想下难以纠错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灵活性的前提之下,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也尤为重要。
(二)广阔性与批判性
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很多事物而言,运用数学思维来总结规律和经验都尤为重要,所以数学应用题材需要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提升之后,数学思维的广阔性也将帮助学生总结出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进而拓宽解题思路。
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包容世间万物,当然也就容易产生很多错误思想。如果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数学思维其实并无定式可言,面对实际问题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后总结出更为恰当的算法[3]。当然并不代表经验丰富的教师就不会出错,如果学生认为教科书和教师都是权威,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完全依赖于教师给出的答案,那么小学生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思维惰性。所以,培养数学思维还要强调批判性,即便是在权威之下也要有勇气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见解,唯有在这种批判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二、小学数学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巧用数学工具,动手操作实践思维
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限,而数学知识又相当抽象,如果缺乏强大的吸引力,学生很难主动去总结知识规律,才会造成难以形成数学思维的问题,也是很多小学生数学思维惰性的根本原因。数学思维活学活用,还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训练小学生的解题思维。而数学工具则是利用各种便于操作的手工小物件,去当做计算单位,在提出具体的问题后,由学生分成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题型运用数学工具来解题。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相应的数量。而后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地点拨学生,能否摆出其他形式的数字2。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摆出了十几种用两个小木棒组成的图形:“=、>、<、T、+……”。这样运用数学工具来完成的实践性操作很多,并不需要完全正确的结果,而是用这些数学工具来锻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动手操作来总结实践思维的能力。数学工具启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二)旧题换新颜,拓宽题型类比思维
拓宽解题思路,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尤其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形成的逻辑思维。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在数学思维中可以通过各种题型来验证。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则可以通过拓宽题型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类比同一题型的思维方式,进而在对比的过程中总结解题经验。
诸如,在讲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去复习以往所学的知识点,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题型,然后做题回忆以往时期的算法思维规律,并把它们归属到一个知识整体中去。而后教师可以提出全新的题型,去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引导小学生概括出加减式题都必须在计数单位(或分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同类型的例题,或者是比较相近的问题,由学生进行类比来锻炼逻辑思维。如,异分母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怎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那么在思考同类型问题和例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新题型中,在类比思考之后也就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错题再换角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锻炼逻辑思维往往需要多角度呈现数学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批判思维下产生独立思考,规避思维惰性和依赖性。为此,教师可以刻意提出错误答案,而言在学生的反思中引导学生探寻真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质疑权威的批判精神。再通过由简到难的题型升级,便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题1:小林和小軍看同一本故事书。几天后,小林还剩15页没看,小军还剩23页没看。谁看的页数多?因为小林和小军看的是同一本故事书,所以所看故事书的总页数是相等的。问题是“谁看的页数多”,那么已知看的页数多,剩下的页数就要少,相比而言小林还剩的页数少,所以小林看得页数就多。当学生理解了这个浅层的逻辑思维之后,可以加深难度,提出同类型问题,帮助学生对错题加深计算印象。
例题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这道题很容易混淆概念,如果学生读题不清就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得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如果有同学在此类题型中出错,可以由教师转化题型,再给出若干个答案,帮助学生锻炼批判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表现,主要是灵活性、严谨性、广阔性、批判性。建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巧用数学工具,动手操作实践思维,旧题换新颜,拓宽题型类比思维,错题再换角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继宗.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35-136.
[2]王江.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实践思考[J].家长,2021 (27):36-37.
[3]范忠,张扬.任务学习单在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中的运用[J].求学,2021 (3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