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研究

2021-12-06 00:59王贞何雨薇
创意设计源 2021年5期

王贞 何雨薇

摘 要 中国陶瓷因所在产地的材料、人文、历史等因素差异,导致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陶瓷流派。通过对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材料特征、烧制特征、器型特征、染制特征等工艺特征进行结构化模式的构建,梳理与标定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特色。运用文献研究、定性定量实验、认知模型构建等方法提出适合于表达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特征的结构化模型,并尝试将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化的表达,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特征考辩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

引用本文格式 王贞,何雨薇.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5):48-54.

Abs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materials, humanities, history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place of origin, Chinese ceramics have developed into distinctive ceramic genres. By constructing a structured model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iring characteristics, vessel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dye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ling underglaze multicolored ceramic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Liling underglaze multicolored ceramics are combed and calibrated.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xperiments, cognitiv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propose a structured model suitable for expressing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ling subglaze multicolored ceramics, and try to expres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ling subglaze multicolored ceramics. Provide basic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ling underglaze multicolored porcelain.

Key Words underglaze multicolored ceramic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d model

[基金項目]本文系 2018 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数字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YBQ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是在青花、釉里红等釉下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釉下彩新工艺。釉下五彩瓷的工艺形成与特征演变是文化碰撞、社会变革以及生活方式变迁后的综合物化表现[1]77。《醴陵釉下彩瓷》[2]6-10是较早关于醴陵瓷器的专著,邓文科先生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釉下彩瓷进行了系统、具体的分析。周益军和宁丹华[3]从题材、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了釉下彩的工艺美。金元彪[4]研究发现,近 30 年醴陵釉下五彩的创新主要在技术与工艺层面,体现为丰富的釉色开发和复合工艺的结合煅烧。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维》[5]中提出了智慧层次结构(wisdom hierarchy)理论,认为智慧是识别和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梳理过程可以视为底层数据的需要而进行信息归类、知识化组织信息,最终呈现为结构模型的形式,智慧层次结构理论对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Ali Yasin M等[6]研究表明,地域性陶瓷的设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设计师的知识、教育、经验、情绪、环境条件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性文化将为陶瓷设计师在陶瓷产品设计方面提供多样化的知识与灵感,并促进具有当地社区特征与文化的陶瓷产品设计的发展。综上所述,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研究有利于建立釉下五彩瓷器系统创新理论基础,形成创新设计方法,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一、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分类

醴陵釉下五彩瓷主要分为日用瓷和艺术瓷,其中日用瓷以实用性为主,分为圆器、琢器、三班器和模型器四类[7](见图 1),艺术瓷主要以收藏性和观赏性为主,如“万花赏”瓶是由4 位工艺美术大师专为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合力制作的釉下五彩瓶,瓶面由数十种花卉穿插而成的纹样作为装饰,运用分水填色工艺制作而成,有“东方艺术之冠”的美誉。釉下五彩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瓷,并以其高超的工艺水准享誉全球,对于其工艺特征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釉下五彩瓷因其具有质量上乘、温润典雅、环保健康的独特工艺,被选为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继而又被选为国家宴会瓷、礼品瓷,享有“国瓷”和“红色官窑”的美誉,成为湖南地方瓷窑的杰出代表。在大众生活日用瓷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由大量手工艺匠人生产,工艺繁复,大部分日用瓷产品都属于高端消费品。在贴花工艺逐渐成熟和精致的背景下,釉下五彩瓷日用瓷才以适中的价格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因此,釉下五彩瓷因工艺的不同,各类生活用瓷产品也可以归于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消费品。

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大多归于陈设瓷类,主要用来展览、装饰、收藏等。目前人民大会堂已经收藏了多件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如 2019 年收藏黄小玲大师设计绘制的3 m超薄大型系列瓷板画《四季同春》,现陈设于人民大会堂三楼。艺术瓷工艺精湛、欣赏价值极高,象征醴陵釉下五彩瓷最高工艺水平,但因其价格高昂,难以进入大众市场。以往釉下五彩瓷主要以政府定制、企业订购、实体店和外贸为主进行销售,现如今电商和直播平台等营销模式也逐渐引入传统工艺行业,多元化、数字网络化的营销和消费方式更容易收集和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新需求,产品的更新率和创新度是传统工艺产品畅销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下环境中,对于釉下五彩瓷产品的创意研发要求更高。

二、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研究

本文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特征研究分为材料特征、烧制特征、器型特征和染制特征四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对其工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取。

(一)材料特征

1.坯泥与瓷质

陶瓷实践中可供陶艺家使用的陶土有上百种之多,它们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所以新手很难选择适合的类型,需要很长的实践积累与总结。对烧制的温度和黏土属性的基本了解,有助于决定使用哪种类型的黏土。黏土的种类可以分为低温土(低于 1 000 ℃ 含铁最高的本地土)、赤陶土(具有可塑性和多样性 1 000 ℃~1 150 ℃)、陶土(先素烧 1 080 ℃~1 120 ℃,涂满釉料再  1 050 ℃~1 150 ℃ 低温烧制)、炻器土(一种强度较硬的材质,抗划痕防渗漏。1 200 ℃~1 300 ℃,适于氧化或还原烧制)、瓷土(又叫高岭土,制作与众不同的白色透明胎体,1 260 ℃~1 300 ℃)、纸黏土(由碎纸浆和黏土混合而成,烧制后纸的成分被烧掉,留下精致的瓷成分)[8]。除了传统黏土外,还有当代陶瓷创作的其他材质,例如湿黏土、砖黏土、复合材料、彩色黏土、风干黏土。

醴陵釉下五彩瓷材料特征的坯泥主要由着色氧化物含量少的优质黏土、长石、石英等配置加工而成[9]。材料经挑选、淘洗、粉碎等工艺制备后,按配料经一系列工序制成坯泥。其中混合搅拌步骤分別是坯屑泥、化浆、搅拌、抽浆和过筛。坯泥外观质量要求组织分布均匀并无可见杂质,其化学成分含量范围包括Na2O≤ 1.5%,SiO2(二氧化硅)≤ 70%,K2(氧化钾)≥ 2.0%,灼减≤ 10%,Fe2O3≤ 0.3%,CaO+MgO≤ 1.0%,TiO2≤ 0.1%。釉下五彩瓷的瓷质外观从白度、光泽度和色差三方面进行评定,对其质量要求极为严苛。醴陵釉下五彩瓷质量评级分为合格品、一级品和优等品,其中白度≥ 65%,光泽度≥ 85%,色差≤ 3.0%为合格品;白度≥ 70%,光泽度≥ 88%,色差应≤ 2%为一等品;白度为≥ 75%,光泽度为≥ 75%,色差应≤ 0.3%为优等品(见图 2)。

2.釉料配合发色

在 1955 年以前,醴陵陶器釉料用红泥和草木灰配成,瓷器釉料用沩山釉泥、谷壳灰及石灰配制,俗称“石灰釉”。 1961 年后,坯釉料从破碎、球磨、除铁、过筛、搅拌、抽浆、压滤到真空练泥的过程改进为机械加工(见图 3)。1978 年后,采用高频振动筛和高磁场吸铁机,并引进日本不锈钢真空练泥机等设备提高加工质量。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现如今生产厂家陆续建立现代化实验室并添置高科技仪器设备,用来检测陶瓷的质量。釉下彩瓷对釉料性能要求较高,要求彩料侵蚀小且平坦光滑,在制作工艺与制备条件的改善下,釉质得到了提高。因为长石釉能使彩料在高温中稳定,现多采用长石釉而非石灰釉。

釉、彩、烧是釉下五彩瓷生产的三大关键。釉料能够作为三大关键之一,是因为其与彩料在烧成中的发色关系密切,尤其是釉坯彩饰,彩饰夹在两层釉料之间,如果釉料不符合彩料的要求,即使其他条件完善,也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烧成效果。因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适合的釉料是釉下彩瓷烧造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釉下五彩瓷最终烧成的发色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对于釉料的选择与匹配至关重要。

(二)烧制特征

1.创烧初期“三烧制”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三烧制”是将成型泥坯进行第一次低温素烧后再进行彩饰,之后需要进行第二次低温焙烧,此步骤是为了去掉彩料中的胶、油等有机物,以便于上釉。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低温素烧范围在 600 ℃~900 ℃之间。然后彩绘喷釉后进行第三次 (1 370±50)℃  高温窑烧成。

“三烧制”的优点是石灰碱釉的流动性好、透明度高,因而釉面最为光润莹彻,画面极其清亮平坦,同时各种彩料附着在泥骨上,色彩沉着典雅,高温烧成稳定,很少出现彩饰上的瑕疵。然而“三烧制”也有相应的短处:其一,工艺相对繁琐,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其二,石灰釉不仅白度不高而且在烧成时,制品极易产生吸烟等缺陷,导致瓷器颜色显得非常暗沉。所以从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釉下五彩除了特殊产品会使用“三烧制”外,主要以采用大量长石釉并且两次烧成,即“二烧制”为主。

2.工艺成熟期“二烧制”

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匠人们为提高醴陵釉下五彩瓷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烧造工艺方面进行革新,由原来的“三烧制”改成“二烧制”。即对已经施有长石釉的胚体通过 600 ℃~900 ℃的低温素烧之后再进行彩饰,然后在表面上用喷釉法覆盖一层同种釉,最后进行(1 370±50)℃ 高温窑烧成。

现如今的工艺多采用长石釉而非石灰釉,因为其始熔温度较高,高温粘度变化较慢,表面张力较大,能够使釉下彩料在高温中稳定,只要钙含量合适就不会出现烟熏的状况。但如果先在泥坯上彩饰再施釉,就会出现朦花的现象。因为长石釉的乳浊性强,透明度差,所以必须在施长石釉后彩饰,再盖釉烧成。烧制工艺的改革以及釉料的改善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特殊器物“一烧制”

醴陵釉下五彩瓷中,在未经素烧的泥坯和釉坯上进行彩绘后,直接在(1 370±50)℃ 高溫中一次烧成即“一烧制”。如坯体不易破损且没有大量水分触及坯体,就可以在生坯上彩饰,而不用先素烧坯体。但从彩绘的便捷性与烧成率方面考虑,在实践中很少直接在素烧的泥坯上进行彩绘。其主要原因一是彩饰后再施釉容易朦花;二是彩饰处有胶油等粘性物质,施釉时容易使坯体釉面不均匀,如果釉料的流动性弱,就会产生釉面不平等产品缺陷问题。故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一烧制”工艺。

在釉下五彩烧制工艺中,主要有“三烧制”“二烧制”和“一烧制”等工艺,体现了釉下彩瓷在烧制工艺与陶瓷生产技术发展中不断适应与革新。随着烧制技术的改进和良品率的提高,现今“二烧制”成为主要的烧制工艺,因为其在生产效率和烧成效果上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三)器型特征

1.醴陵釉下五彩瓷成型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型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成型需求,采用相适应的成型工艺,其中成型工艺主要分为湿塑成型、注浆成型和模压成型。湿塑成型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而注浆成型多用于需要大型薄壁的日用瓷、艺术瓷等,模压成型则多用于工业和建筑类。随着陶瓷成型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良,由原来手工操作改为半自动半机械生产,成型生产工艺的效率得到快速提升。目前釉下五彩瓷成型多数采用注浆成型,主要原因是便于体现其瓷质的轻薄与透亮。

2.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器型特征提取

在釉下五彩瓷器中,由于其工艺与装饰特性,现以瓷瓶的器型最为典型。由于相关学者已经把醴陵釉下五彩瓷瓶进行了分类[10],并根据相关学者提出的造型特征标定与识别模式构建理论,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瓶的特征语义标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1]。根据前者的研究,本文以醴陵釉下五彩瓷瓶的主要9 种经典瓷瓶型为研究对象,去除装饰元素,保留主要外轮廓便于比对研究器型(见图 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醴陵釉下五彩瓷瓶的意象与特征,并运用语义差异法对其进行筛选和获取,以此对釉下五彩瓷主要器型特征进行提取。

从相关文献中收集了大量描述醴陵釉下五彩瓷瓶的词汇,经聚类分析最终得到 22 个词汇(见图 5)。再邀请设计师、专家、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员共 212 人填写问卷调查。根据问卷所得词汇进行再次筛选,并对被选择的词汇比例进行排序得出 6 对高频词汇,最后得到“丰富的、饱满的、圆润的、素雅的、雅致的、斑斓的”6 种釉下五彩瓷器型特征语义。再根据所得的特征语义词组构建五点量表调研问卷,对核心语义进行提取。此阶段调查问卷的测试对象主要为设计人员,邀请 6 位设计师、 13 位高校设计专业教师以及 107 位设计专业学生共 126 人,观看 9 种醴陵釉下五彩瓷瓶图片,要求设计人员对瓷瓶的主观印象进行评分。有“1、2、3、4、5”5 个打分选项,分别对应“丰富的、饱满的,圆润的,素雅的、雅致的”。最终获得醴陵釉下彩器型主要核心特征语义为:饱满的、丰富的、圆润的。

(四)染制特征

1.墨线分水

醴陵釉下五彩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就是油墨勾线填色,这种填色与一般彩绘和釉上彩的填色存在较大差异。即将色料用茶水调成稀薄的料水,填色时笔尖不能着坯,只能带动着料水在一定的范围内迅速而顺畅地流动。所以这种特殊的上色方法叫“分(fèn)水” (见图 6)。但又与青花分水不同,主要体现在:其一釉下五彩的线料有乳香油,具有很强的堵水作用,因此操作时料水突出轮廓线很高也不会往外流,并有饱满的水分感,是形成其釉色雅致的主要原因;其二釉下五彩分水通过罩色和接色等手法,使颜色渐变的形式出现绚丽多彩的变化。在绘制精细产品时,分水的执笔常低到靠近笔根。分水的表现方式有挤水、走水和收水(见图 7)。挤水即无名指用指甲挨着饱含料水的笔肚稍微用劲。走水即笔尖带水移动。收水即将毫端朝上用侧笔收回过多的水分。因此,分水工艺需要工匠大师在分水过程中时而挤水、时而收水、走水时快时慢、笔管时竖时倒,所以执笔一定要轻松灵活,充分发挥几个指头的协调作用。分水工艺的染制过程体现了工艺大师高超的技术水平。

釉下五彩也会用青花中的鸡头笔分水,鸡头笔的执笔法同拿钢笔的方法大体相似,挤水时,由中指与无名指协同轻压笔肚;操作中无论挤水、走水、收水,笔管均不竖着,这是由鸡头笔的特殊形状决定的[2]74。

根据专家访谈内容得出,现代的釉下分水已经发展出“薄施淡染”、“浓墨重彩”等表现风格,薄施淡染的主要特点是层次丰富,水润通透,如玉般含蓄内敛,具有东方中和之美的特点。工艺上粉彩为釉上,斗彩为釉上与釉下结合,色彩上表现更为艳丽。此外还有专家认为釉下五彩彩绘工艺主要有分水、绘画和贴花等。都是在未成瓷的坯体上装饰绘制,经过 1 380 ℃高温使颜料和泥釉同步烧成。分水技术之所以具有特色,因其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既要求色调多样、层次丰富又要画面平整无痕、水分饱满。

2.油墨印线

现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批量化的设计生产中,有很多工厂采用“皮印线”的新技艺[1]81。印线比勾线生产效率高,纹样标准统一。如若印线工具做得好,印料调制适宜,印线操作有序,同样能做到粗中有细、遒健有力的韵意。

印线的工具包括印子、印包和刷料笔,印子是运用富有弹性的橡胶皮雕刻成皮印,之后将皮印粘在海绵上,海绵的另外一边粘在事先准备的木头上。印制图案时,用手抓木头,目的是不损伤胚体的同时利用海绵的弹性将印面与坯体相符合。印包的制作是根据实际需求取出一块海绵,先用普通的布包好并绷牢缝合,之后用乳胶薄膜或塑料薄膜包扎紧,主要是防止料汁的渗透。再用比较柔软的绸布绷紧缝好,并将此包的两端钉于木板之中,为适应不同弧度的印包坯面与印子接触,印线包需要做成拱形,印包与木板之间需要塞一些硬纸,印包一般要同时做两个,一个用来印墨线,一个用来印色线。刷料笔经常用笔毫整齐又有弹性的刷子,例如笔毛较薄的油漆刷或者大号的油画笔。

印线料有墨线和色料的区分,墨料是用木炭粉和一般写字墨取兑适当的调料配置,印线料的调制和勾線料的调制大抵相同,印线墨料的方法首先是将墨条捣碎、加入水浸泡或蒸溶,搅拌成糊状,再把极细的干木碳粉加入墨糊内搅拌均匀,再滴油搅拌至油料混合均匀后,逐步加入甘油和胶汁,使墨料成浓糊状,之后用容器装好,使用时用清水少量稀释涂于印包即可印线。

印线的方法和要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工艺,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第一清坯,将釉下五彩瓷素坯的灰尘进行清扫,用清水刷一遍将要印线的位置,如果没有素烧的釉坯印线,最好在施釉后未完全干透时进行。第二涂料,又叫“开料”,印线时要将色线料或墨用毛刷涂在印包上,要求涂得均匀适量,干湿合适。涂得太多会出现“扁线”或“糊线”的状态,比较粗糙,涂太少或者太干会使线条没有厚重感。因此,涂料是应该用笔尖蘸取甘油,将色料拌匀,厚薄适宜地涂在印包上。

最后就是印线。第一,印子要拿稳、蘸料时不能重压,要使印子轻轻地接触印包上的线后向上提起,听到印包与印子被吸的声音为佳。第二,落坯印线时压力不可过重,学会用暗力,以免扁线、糊线或者坯体有刮擦。第三,用修刀笔将多余脏色刮掉,用勾线笔将一些没有印到位的地方进行手工勾线修补。第四,若室内温度过高,则需要把一块湿布放在工作台上,每当一件坯体印完后,将印子放在布料上、使印子保持湿润,如果发现印子线条有杂屑,则需要用牙刷进行清理。冬天气温较低时,线料容易冻结,不便操作,应该在料碗下垫上一杯热水或其他加热的保温装置用以确保印线料的正常使用。第五,每次用完后要将印子清洗干净并擦干,印包上的线料用铲刀刮掉。并且印包和线料都要用湿毛巾盖住防止干涸以及灰尘,方便下次使用。

由此,油墨印线工艺将标准化的图形印制代替了传统勾线工艺,适用于大批量的纹样印线,展现出现代标准化的工艺特征,从而得知手工技艺的演进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3.典型色彩

醴陵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就是通常的商品颜料,以基础颜料为基础,可以配成各种复合的高温颜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基础颜料又叫原色料。醴陵釉下五彩的颜料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调试,基础颜料的种类较为丰富,目前除了釉下大红色料是一个缺门之外,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种色俱全(其中紫、灰为复色)(见图 8)。为了方便管理,每个品种前面都冠以在试制中所形成的代号,如 271 号桃红、120 号海碧、162 号橘黄等,以上这些高温颜料既是釉下五彩的主要材料,也是色釉和色坯的色基。

下面所介绍的部分复色料、多数是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配方,根据邓文科先生对复色的配比,只要使用得法,均能呈现出较好的色调。因此,本文将复色、渐变色调进行烧成效果模拟,能让受众更直观地看到最终烧成效果(见图 9)。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地各厂或各个时期的坯釉组成与烧成条件可能不一样,加上瓷土、长石、石英等填料的化学成分千差万别,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通过试烧更为可靠。项目组从 5 位专家的调研访谈中总结了目前最能代表醴陵釉下五彩的釉色工艺,分别为玛瑙红、海碧、草青。

三、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

依据斯科特·佩奇《模型思维》一书中的智慧层次结构理论,将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分为材料特征、烧制特征、器型特征和染制特征。从原始的数据进行提炼并形成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综合表达(见图 10),目的是通过图示化的方法将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通过定性定量的整体性展示,便于受众快速理解该传统工艺的特征。结构化模型整体展示了本论文对于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的整理、提取、表达的梳理过程。

其中,材料特征通过对坯泥和釉料等数据进行材料特征的提取,之后对于坯泥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总结并进行可视化图形。在烧制特征中,有“三烧制”“二烧制”和“一烧制”之分,体现釉下彩瓷烧制工艺方法的多样性。现今“二烧制”为主要的烧制工艺,能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器型特征通过对经典器型进行问卷调查、语义差异法、五点心理量表等方法,最终获得描述醴陵釉下彩器型的主要核心特征语义为:饱满的、丰富的、圆润的。在染制特征中,其墨线分水工艺因为线料有乳香油,而具有堵水作用,因此,操作时料水突出轮廓线很高也不会倒流,并有饱满的水分感。釉下五彩分水可以运用平填、接色、罩色等手法呈现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釉下五彩瓷的主要颜色根据大量专著以及专家访谈,总结出 594 号玛瑙红、 120 号海碧和 311 号草青为目前釉下五彩瓷的代表性色彩。釉坯彩饰时需确定一种适合发色的釉料,是釉下彩瓷烧造工艺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因此,本文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材料特征、烧制特征、器型特征、染制特征等工艺特征进行数据采集、提取归纳,然后试图提出适合表达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的结构化模型,并梳理与标定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特征。

总之,釉下五彩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特征的系统梳理与表达,采用数据化与图示化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是对地方传统工艺的深入洞察与总结。该工艺特征结构化模型的研究与表达过程,是对我国传统工艺进行学术化层面梳理的有效尝试。该研究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传统工艺与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与创新的基础性研究,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层面来说也是有益的探索,是研究工艺大师技法特色的基础理论模型。

四、结语

通过对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材料特征、烧制特征、器型特征、染制特征等工艺特征进行文献研究、定性定量的实验研究,最终完成工艺特征的结构化表达。用综合性与视觉化的方式表达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核心工艺特征,全方位体现了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特点与美学风格。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特征进行梳理与明晰,用以提升现有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路径,有利于釉下五彩瓷器产品研发中强化地域文化特性的梳理与表达,对于提升釉下五彩瓷工艺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与流程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层面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向师师,邹晓松.醴陵釉下五彩瓷“墨线分水”的工艺生成及演变规律[J].中国陶瓷,2020,56(06).

[2]邓文科.醴陵釉下五彩瓷[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84.

[3]周益军,宁丹华.论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的绘画性和工艺美.[J].装饰,2007(12):122-123.

[4]金元彪.醴陵釉下五彩陶瓷饰品品牌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16-18.

[5]斯科特·佩奇.模型思维[M].拥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9-11.

[6]ALI YAIN M,HARON H,RAMLI Z.The Ceramic Tableware Design Elements of Local Studio Ceramic Designe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8(05):1041-1048.

[7]湖南醴陵瓷业总公司,陶瓷志编纂办公室.醴陵陶瓷志 (1927-1988)[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2-74.

[8] 路易莎·泰勒.陶艺制作圣经:从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完全指南[M].赵莹,孙思宇,王营伟,译.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14-22.

[9] 湖南省地方标准.醴陵釉下五彩瓷器:DB43/T 1246-2017[S].长沙: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III.

[10] 沙伟.试析清末醴陵窑釉下五彩瓷瓶器形的分类[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04):80-83.

[11] 谭征宇,王贞.汽车品牌的造型特征标定与识别模式构建[J].装饰,2013(04):119-120.

王贞

湖南师范大学

何雨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