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皮肤科,山东 枣庄277500)
手足癣是一种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掌跖部、指、趾间皮肤,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患者临床表现为红斑、糜烂、鳞屑、水疱等,病程延长可出现角化、皲裂,进而损害手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临床治疗手足癣以外用、口服药物为主,外用药物起效快、无系统性不良反应,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外用药物疗程长,过程中患者易因自身皮损好转而自行停药,且角质层作为皮肤的主要屏障,会对外用药的透皮效果起阻碍作用,导致仅有少量药物可到达目标皮肤层发挥效用,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3-4]显示,口服药物较外用药物疗效更佳,患者依从性良好。特比萘芬可经真皮弥散,聚集于皮肤角质层,在患者皮肤、发、甲中达到较高浓度,进而发挥较好的杀菌作用,改善患者病情。但研究结果及特比萘芬的用药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手足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手足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手足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基础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基础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1.25±4.67)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56±1.20)年;疾病类型:水疱型22例,鳞屑角化型14例,糜烂型9例,混合型7例。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20±4.9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病程(2.67±1.33)年;疾病类型:水疱型23例,鳞屑角化型13例,糜烂型10例,混合型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5]中手足癣的诊断标准;经真菌镜检确诊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个月内曾使用抗真菌类药物者;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对咪唑类、烯丙胺类药物不耐受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基础组予以联苯苄唑凝胶治疗。取1%的联苯苄唑凝胶(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73,规格:1%×10 g)涂抹于患者患处皮肤,早晚各1次。
研究组采用联苯苄唑凝胶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晨起口服特比萘芬(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33,规格:0.25 g×6 s),每次250 mg,每天1次。联苯苄唑凝胶用法用量同基础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比较两组治疗部位症状情况(红斑、瘙痒、水疱、鳞屑、丘疹、渗出、角化、皲裂),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重度症状,总分2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真菌清除率[6]:于治疗后14 d取患者患处皮屑培养5 d,无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菌落生成为清除,有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菌落生成为未清除。不良反应:包括瘙痒、发烧、恶心呕吐、轻度灼烧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真菌清除率比较治疗后28 d,研究组真菌清除者48例,未清除者4例,真菌清除率为92.31%;基础组真菌清除者39例,未清除者13例,真菌清除率为75.00%;研究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 d,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近年来,手足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难治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局部化脓、淋巴结肿大等感染,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手足藓患者以杀灭致病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为主,但关于采用何种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真菌清除率及临床疗效,加快康复进程,临床目前尚无明确定论,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特比萘芬别名疗霉素、疗雷舒,属于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适用于浅表真菌所引起的指甲、皮肤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基础组;研究组真菌清除率(92.31%)高于基础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口服特比萘芬能有效改善手足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真菌清除效果,促进病情恢复。分析原因为,手足藓的致病菌主要包括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而特比萘芬在临床中多用于因犬小孢子菌、皮肤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所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对皮肤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因而能有效清除真菌,减少真菌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改善各项临床症状[7]。特比萘芬具备较好的脂溶性及角质性,进入机体后,能与血浆蛋白紧密结合,迅速经真皮弥散,渗入亲脂性的角质层及甲板中,维持较长时间及较高浓度,进而达到有效杀灭手足癣致病菌的目的,提高真菌清除率,减轻临床症状。特比萘芬一方面能有效抑制真菌细胞壁的角鲨烯环氧化酶,从而干扰细胞膜完整性,阻碍真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干扰真菌固醇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可促使药物中的角鲨烯脂在真菌细胞内聚集,减少麦角固醇合成,加快细胞膜破裂速度,进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发挥较好的杀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作用,增强真菌清除效果[8-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基础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足藓患者口服特比萘芬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分析原因为,特比萘芬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且特比萘芬进入机体后,会迅速经真皮弥漫,集中于角质并经皮脂腺排泄,不会在胃肠内长时间停留,因此,不易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特比萘芬可经过多种CYP异构酶,广泛、迅速代谢,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并无抗真菌活性,主要经尿排出,不会在患者体内蓄积,引起过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此外,特比萘芬不会与联苯卡唑凝胶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且不影响联苯卡唑凝胶药物的代谢,因此,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与张木仙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特比萘芬口服治疗手足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较少,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但本研究存在研究时间较短、纳入患者年龄段极为集中,缺少儿童、老年患者病例等不足,未来有待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间、扩大患者年龄段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取更为准确、科学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