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12-06 07:58王京京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科双一流馆员

王京京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长沙 410128)

1 引言

2015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5 年一个周期,2021 年进入第二轮建设周期。2015 年12 月31 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明确教育与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新农科建设已于2019 年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从微观层面实施新“百校千项”新项目。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与“智慧农业”等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双驱动下[3],涉农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实践经验,以“利用好新农科资源、服务好新农科建设”为宗旨,投入到新农科建设实践中。为了提高涉农高校图书馆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服务、文化育人等方面的作用,笔者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在“十四五”时期,提升涉农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为新农科建设贡献出图书馆的一己之力。

2 “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

梳理“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能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避免重复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于2021 年9 月6 日采用主题检索,检索语句为“SU=双一流* 图书馆*(人才培养+教育)”,共检索到182 条结果。182 篇文献时间分布情况:2017 年7 篇、2018 年26 篇、2019年45 篇、2020 年76 篇、2021 年28 篇。182 篇文献的主题分布情况:主要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新生入馆教育、阅读推广、科研服务等。

2.1 信息素养教育

吴汉华[4]提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开展信息素养知识场景化教育,信息素养教师团队包干制指导,学生社团驱动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合新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徐春[5]提出信息素养教育重点应该包括开展线上为主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开展面向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等。史佳[6]提出在应加强信息素养特色化、专业化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改革信息素养教学方案。袁红军[7]信息素养教育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组织建设,提升规范标准化水平,突出时代性、前瞻性、深层次性。

2.2 学科服务

魏佳[8]提出完善学科服务相关栏目设置、优化学科馆员的岗位和数量设置、面向一流学科深化学科服务、建设一流学科服务平台4 条建议。周倩[9]提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层面上形成特色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支撑,构建服务不同层次“双一流”高校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徐健晖[10]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以决策支持、科研支撑、知识情报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细化、特色学科文献建设为主。

2.3 学科馆员

沈洋[11]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核心任务,着力提升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与渠道管理效能;明确招聘配置要求,全面提升学科馆员队伍水平;坚持守正创新,因势利导完善学科馆员职业教育。黄万强[12]建议培养拔尖“双导师”型图书馆学科馆员,助力“双一流”高校建设。

2.4 新生入馆教育

孙玉艳[13]建议从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合理安排新生入馆教育时间、完善并整合入馆教育信息、建立一站式入馆教育平台、增设新生互动与反馈通道等5 个方面提高新生入馆教育效果。闫舟舟[14]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专业的入馆教育平台,多角度延伸图书馆服务。

2.5 阅读推广

孟良荣[15]指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常态化、立体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李明[16]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注重个性化服务,塑造品牌活动;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服务活动,加强学科化阅读推广工作。吕璐[17]提出专题书架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一项长效持久的工作。

2.6 科研服务

马兰[18]提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本科生科研支持服务、注重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本科生科研的实体空间和网络平台建设、拓展深化服务方式与内容等服务策略。洪程[19]提出图书馆应重视本科生科研服务、掌握本科生科研服务需求特征、开展特色科研服务项目,建立长效服务保障机制的建议。孙卫忠[20]从建章立制、完善人才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为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梳理,自“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图书馆界有关人才培养服务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多个主题。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没有主题为中国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服务的研究文献。涉农高校图书馆如何履行职能、发挥自身作用,为图书馆、学院、教师和学生搭建学术平台,提供学术支持、助力科研,服务新农科人才培养,进而提高新农科的学术影响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综上所述,笔者广泛调查中国“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网站相关栏目,如传统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科研服务、阅读服务、特色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以期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涉农高校图书馆助力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3 “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服务现状调查

3.1 样本选择

本文所指“涉农高校”是指根据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1],具有农学门类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单位。2017 年9 月20 日,国家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2],公布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42 所,其中涉农高校有5 所;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95 所,其中涉农高校有10 所;全国共计15 所涉农高校25 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此次研究选择调查样本即为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15 所涉农高校,文后统一简称为“双一流”涉农高校(表1)。

表1 首批“双一流”涉农高校情况Table1 The situa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Double First-class"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3.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法,研究对象为中国首批15 所“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通过百度搜索,获得中国“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通过微信搜索功能,获得“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调查内容包括图书馆基础数据(馆舍面积、阅览座位、周开馆时间、馆藏纸质图书、馆藏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和人才培养服务情况,包括传统服务(学位论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培训、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科研服务(学科服务、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知识产权)、阅读服务(图书荐购、阅读推广)及特色服务5 个方面共计13 个项目。调查时间为2021 年9 月1 日—9 月6 日。

3.3 调查结果

通过对15 所首批“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基础数据(表2)与人才培养服务情况的网站调查(表3),如表2 所示,5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各项基础数据的平均值都高于10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各项基础数据的平均值,其中,差异最小的为周开馆时间与阅览座位,其次为馆舍面积、馆藏纸质图书和馆藏电子图书,而中外文数据库差异最为显著。结合表3人才培养服务情况,对比表2 调查的6 项基础数据,发现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与中外数据库关系最为密切。

表2 首批“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基础数据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first batch of"Double First-class"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3.3.1 大数据时代推动传统服务的发展

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既体现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又反映了图书馆馆藏特色服务水平,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自动化建设的重点。21 世纪初,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始使用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收集学位论文电子版,提高了学位论文的利用率,加快了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根据表3 调查结果,除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外,其他14 所涉农高校图书馆均在提供了学位论文提交服务。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可以通过图书情报机构实现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弥补各图书馆馆藏不足,满足读者对参考文献需求。文献传递是将所需文献传递给用户的非返还式服务,随着社交媒体广泛参与,由于低成本、便利性和快捷性等特点,在各图书馆服务项目中普遍推出。馆际互借是基于图书馆馆际合作的返还式服务,存在周期长、成本教高等不利因素。表3调查结果也显示,15 所涉农高校图书馆均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而馆际互借服务方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海南大学4 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开展该项服务,占调研样本26.7%。

表3 首批“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情况Table 3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ervice of the first batch of"Double First-class"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 libraries

3.3.2 信息素质教育形式丰富,但需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重要职能之一,15所“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举办新生入馆教育、开设信息素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通过表3 可知,样本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均采用了专题讲座;其次为新生培训,13 所样本高校图书馆网站设置以新生培训为主题的相关栏目;再次为课程教学,12 所样本高校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公选课。

专题讲座时间一般为1 小时,50%的样本高校图书馆定制讲座主题范围,开展预约培训服务。讲座主题多以数据库使用与文献查找为主,也涉及学术论文写作、期刊投稿与发表、基金申报信息检索、常用软件使用方法、经典书目导读等。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每年11 月开展“数字化资源培训宣传月”活动,安排一系列针对性的资源使用培训讲座;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培训采用讲解与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开展上机实操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采用“每周一讲”培训讲座与不定期培训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新生培训形式丰富,各样本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学生需求开展。如在线闯关答题、网上发布入馆教育推文、网上在线自学与在线考试、入馆参观、发放图书馆宣传册、组织观看入馆教育专题片、组织入馆教育专题培训等。

图书馆课程教学多以信息检索课作为主。如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面向开设了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公选课;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开设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作为专业硕士必修课;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开设的 《信息检索与利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兰州大学图书馆建立由12 名专兼职教学服务人员组成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建有信息素质教育实验室以及网上虚拟教室,服务教学的软硬件条件较完善。

调查显示,信息素质教育效果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及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如图书馆无法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如何开设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公选课? 一个馆员和一个教学团队开设一门信息素养公选课,教学覆盖面和教学效果能一样吗?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讲座,都需要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

3.3.3 研究服务普遍开展,但图书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科学研究服务机构,以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知识产权、学科服务等方式开展研究服务。如表3 所示,15 所样本高校图书馆中,14 所高校图书馆网站可查询到提供查收查引服务,图书馆根据各自数据库建设情况,出具相应检索证明报告,查收查引作为基础科研服务普遍开展;13 所高校图书馆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其中具备教育部查新资质的有9家,科技查新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图书馆提供该项服务的普及率也很高;8 所高校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其中获批“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有6 家,国家知识产权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 中明确指出: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一般设立在高校图书馆[23],这既为高校图书馆承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了文件依据,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关注如何提升学科服务能力,10 所高校图书馆网页设置了学科服务专栏,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学科服务的高校多以学科馆员对口服务学院的方式开展,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院确定一位“图情教授”,图书馆安排具有对口专业学历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建立起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组建了学科工作组,按学院对口配置学科馆员团队,建立学科文献资源指南,嵌入到学院教学、科研一线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一个学科馆员联系一个学部,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支撑和决策支持服务;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一个学科馆员联系一个学院,开展信息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多以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为主,如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学科分析报告、定期公布该校各学科高被引论文与新书通报;浙江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开设了核心期刊导航、SCI 本校动态、学科资源导航3 项服务专栏;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定期推送ESI 学科国际竞争力评估报告、高影响力论文等;西北农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学科文献全程跟踪服务、学科发展分析服务、科研成果动态跟踪服务、用户信息素养培训、面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等。

3.3.4 阅读服务相继开展,但对升级拓展业务重视度不够

阅读是图书馆发展的命脉。图书荐购作为以读者为主导资源建设模式,被高校图书馆广泛采用,既能提高文献资源质量,又能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阅读推广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工作,采取多举措、多方位、多层次的阅读推广措施,使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能提高图书的采购绩效,又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根据表3 调查结果,15 所样本高校中,10 所高校推出了图书荐购服务,仅占60%。阅读推广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仅8 所高校图书馆官网能查询到阅读推广相关服务: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3 所高校图书馆明确了负责阅读推广工作的具体部门;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海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 所高校图书馆官网阅读推广相关专栏下开设了系列栏目;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的兰州大学图书馆,其官网下设置了“书香兰大”专题网站,但个别高校图书馆还存在设置栏目,但无具体内容,或内容少等具体问题。阅读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但图书馆对该业务的升级拓展重视度不够。

3.3.5 图书馆根据农学学科特色开展特色服务,能有效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

调研的15 所高校图书馆中,有4 所高校的特藏资源涉及农学专业所需数据库,如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北方寒地农业特色文献、猪专题研究、大豆数据库等;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的中国珍稀植物图片库、濒危和保护动物图片库等;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热带农业文献、水产资源库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水稻突变体数据库、国内外油菜品种及栽培技术信息系统、猪养殖特色数据库、柑橘特色资源数据库等。图书馆结合学校地域和学科特色建设特藏资源,能够更精准地助力新农科人才的培养。

样本高校图书馆还开展了以下特色服务:如浙江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与兰州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研究能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图情专长服务学校学科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建设该校本科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能深入服务教学;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设置农业遗产部专门负责特藏资源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设农科分馆,对口服务相关学院的科教人员及研究生。图书馆间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等5 所高校图书馆共同建设成立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通过统一的图书资源检索平台,实现了纸本图书通借通还,电子图书共知共享。

4 “十四五”时期涉农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科人才培养策略

4.1 优化资源建设,突出为农兴农特色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不仅推动传统服务的发展,还为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阅读提供服务保障。涉农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应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在保障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优先保障农学学科的信息资源需求,突出为农兴农特色。但在高校资源建设经费日益紧缩,且数据库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图书馆应主动加强与学院联系,了解学科发展需求,把握学生文献需求,加大与优势学科相关的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精准服务。

4.2 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馆员是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让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高校图书馆馆员编制缩减,馆员素质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升馆员素质,首先要守好“入门关”,图书馆岗位类型相对丰富,涉及的专业也较多,根据自身需求,设置招聘岗位,明确招聘人员专业背景,选拔爱岗敬业,心理素质、技术能力、沟通能力良好的人才充实馆员队伍。其次是抓好“培训关”,图书馆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来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与图书馆这个生长中的有机体协同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最后应控制“考核关”,考核是行动的指挥棒,图书馆基于学校的战略规划,将图书馆的发展目标、部门岗位职责与馆员考核相结合,促进馆员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主动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转型升级的新变化。

提升馆员素质的同时,还要抓好团队建设,如信息素质教学团队、学科服务团队、阅读推广团队、查新站等团队建设,既有利于图书馆优势服务项目的传承,又有利于新兴项目的拓展。

4.3 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以满足师生教学与科研工作需求为中心,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2003 年起,教育部开始重新认定“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以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水平,为高校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9 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开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以来,调研的15 所高校中有6 所高校被遴选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中心主体均在图书馆,且都是在已有的科技查新站基础上开展业务工作,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学科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重心,学科馆员深入学院,搭建图书馆与学院沟通的桥梁,主动了解学科发展需求,提升图书馆对不同学科精准服务水平,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4.4 服务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人才培养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责,服务转型升级是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由经典名著阅读逐渐转向网络信息快阅读、浅阅读,图书馆纸本资源利用率逐年降低。图书馆应从被动地等学生入馆借阅转型为主动面向学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将阅读推广与“三全育人”需求相结合,构建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为师生搭建参与阅读的平台,弘扬经典,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推广模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履行文化育人职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读书风气,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4.5 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涉农高校品牌

特色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东北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图书馆依据学校办学传统、目标任务、学科特色等建设的特色资源,不仅能助力新农科人才的培养,还是打造涉农高校品牌的有效途径。

特色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的路径。重点关注涉农学科教学与科研需求,加强与涉农学院联系,可以联合设立图书馆涉农学科分馆;培养涉农学科馆员,深入涉农学院开展特色服务,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开展特色空间服务,为涉农学科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涉农学科协同发展。

专业阅读推广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特色。图书馆通过分析涉农专业学生阅读需求,遵循涉农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以需求为导向,融合图书馆资源、空间、馆员等要素,构建专业阅读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图书馆学科积累优势。

5 结语

以中国首批“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三农”事业对优秀新农科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涉农高校图书馆应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格局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建设、提升馆员素质、服务转型升级、开展特色服务等策略,深度融入新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高质量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还能促进涉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科双一流馆员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