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披绿成效初见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开展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生态治理

2021-12-06 02:46文图李欢
绿色天府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迹地保护区植被

○文图/李欢

基本情况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苏铁保护区”)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生态治理项目位于苏铁保护区实验区内,建设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内容之一,该项目牢固树立“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投入资金2616万元,对297.94亩矿山迹地进行全面治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乔-灌-藤-草立体修复、生态防护与景观相结合等方式,营建了极具乡土特色的生态复合林,有效遏制项目区范围内石漠化趋势,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容量和空气质量,建立起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工作做法

高效组织、闭环管理,推动修复进程。苏铁保护区管理机构作为业主单位,及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在现场管理、监督协调、后勤保障、档案收集等各方面给予保障,攀枝花市林业局重大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小组全程参与项目监督管理,确保监督管理到位。项目设计、清单制作、财评等流程严谨细致,项目涉及的规划、维稳、节能减排、环评、勘察等材料办理齐全。项目坚持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地勘“五位一体”闭环管理,各司其职,有序推进整体进程。业主、监理单位抓好质量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变更,系统推进修复进度。在后续管护中持续跟踪,动态管理,确保生态修复成果平稳落地。

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突出地方特色。因历史原因,该处矿山迹地虽经过近40 年的自然恢复,但恢复效果差,盖度不足10%,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不高,生态功能不强。该项目坚持“适地适树、近自然、乔灌草立体修复”原则,多次听取专家建议,选育乡土树种,突出地方特色,已成功繁育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6万余株、云南梧桐1000 余株,滇榄仁、岩柿、头状四照花、栎叶枇杷、五柱滇山茶等特色乡土树种3万余株,为生态修复及景观打造提供了充足的苗木种源。选取耐干旱、耐贫瘠及半乡土化又极具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的树种,共种植乔木11.4万株、灌木4.6万株、藤本14万株、草本11.3万平方米,植被盖度达93%,丰富了项目区植物景观层次、生态功能及物种多样性。

安全防护、客土回填,确保苗木成活。该处矿山迹地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由于长期受降水淋溶、人为采石排土作业影响,山体疏松,边坡陡峭,施工难度大;土壤瘠薄,几乎无土壤覆盖,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通过坡体加固、坡面挡土、坡面排水、表土稳定等工程技术手段,有效治理边坡135.09亩,脆弱山体得到安全防护。通过在15个条状小班、141.55亩平台上回填种植土10.3万立方米,增厚土层80至100厘米,保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移栽苗木当年成活率达99%,大苗木保存率达99%。项目完工后,通过补栽补植、全林控草(除草)、灌溉施肥、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预防等措施开展两年的精心养护,荒山披绿装成效初见。

提灌抽水、配套管网,保障用水需求。苏铁保护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段,太阳能资源丰富,常年干旱少雨,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水资源是制约苏铁保护区发展和生态修复实施的关键问题。该项目充分采用光热资源,建设162KW光伏提灌站,将金沙江的水抽到海拔1650米处的500立方米水池中作为植被恢复灌溉用水,同时配套“一级主干、二级分管、三集喷淋”的综合管网系统,总长21.13千米。丰富的水网“动脉”及“毛细血管”可满足区内生态修复、人工繁育、灌溉养护、消防用水等多重需求,成功解决了保护区多年的用水难题。下一步工作中实施的提水灌溉扩容工程,将进一步提高该系统抽水、蓄水能力。

取得成效

营造复合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在苏铁保护区实验区内高标准营造出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立体搭配及生态防护、景观打造相结合的生态复合林,增加了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能力,有效遏制石漠化,切实提高环境容量、空气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大化兼顾短期、中期、长期综合效益,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双赢”。

利用本土资源,实现低碳环保。在短期的经济利益和长期的生态效益问题上,攀枝花市林业局、苏铁保护区坚定选择了“生态优先”。从被动守护到主动修复,该项目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科学主动”的工作思路,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持续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乡土苗木、土壤、太阳能、水源等本地自然资源,同时严格保护苏铁保护区内、项目区周围原有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破坏一草一木。

积累实践经验,发挥示范效应。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工程团队紧密合作,反复论证,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安全关、廉洁关,积累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管理的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科学严谨、高效可操作的生态修复方略。现阶段,苏铁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涉及面积约140亩的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生态治理二期建设,将充分汲取前次生态修复取得的经验教训,立志打造又一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发扬苏铁精神,展示自然人文。攀枝花苏铁作为“巴蜀三宝”之一,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具有顽强的精神品质;苏铁保护区作为抢救性保护和紧邻人类活动区域的小型保护区的典型,自成立起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该项目立志打造集“生态环境塑造、人与环境互动、苏铁文化延续、特色空间营造”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地理体验场所,全方位展示苏铁保护区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教等工作成效,成为攀枝花市一张独特的生态“名片”。

猜你喜欢
迹地保护区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米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