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人教育”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2021-12-06 23:4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人大学英语大学

谢 奇 苑

(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英语成为几乎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基本掌握的一门外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时代,即使除开专业学习和工作领域,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所以,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具有面对学生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同时,几乎至少贯穿大学生两年学习生涯的事实又让它更加特殊,可谓肩负重任。因此,大学英语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和教会学生什么就成为了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和弊端

目前,《大学英语》处境尴尬。一方面,受众广、学时多、学分高的特点似乎彰显着其一贯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学效果不好,没有特色,脱离实际运用的现实问题也让它深受诟病。如果教学效果与学科重要性不成正比,那一定是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出了问题。文旭教授在《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当今英语教育存在三重三轻问题:重专业,轻通识;重工具,轻人文;重知识,轻思辨[1]。虽然这一概括原本主要针对英语专业,但也完全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甚至可以再补充一条:重短期实效,轻长远目标。在西部某些地方本科院校以上问题尤其突出。重专业、工具和知识体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讲授词汇和语法上,让学生写出或说出词汇丰富、文法正确的句子仍是教师们所追求的最理想教学效果。如果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中,四、六级过级率占一定比率,那么《大学英语》则沦为考试培训课程,在两年内提升过级率的短期效益追逐将完全扼杀英语教育的人文属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过了四、六级可以终止英语学习,过不了不如早早放弃。无论哪种情况都违背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全人教育理论

全人教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论。后来在全世界都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比如法国卢梭的儿童自然发展教育论,英国约翰·亨利·纽曼的博雅教育说,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隆·米勒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在我国,孔子倡导的“君子不器”,《中庸》主张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近现代提出的素质教育都是全人理论在不同时代的呈现。顾名思义,全人教育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整合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主张教育不但要教学生生存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好奇心、创造力、批判精神、独立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反对灌输的、机械的、片面强调知识掌握的功利主义教育;反对将科学和人文割裂。全人教育有别于通识教育和完人教育。通识教育强调知识和价值观的融会贯通,全人教育兼顾受教育者的精神层面,内涵更广更深。完人教育旨在培养完美的人,目标难以实现,而全人教育虽然也无所不包,但不苛求方方面面都可以达到极致,可操作性较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我国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最早将此理论运用到实际人才培养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考试压力巨大,导致国内其他地区的尝试一直畏首畏尾。而大学不同,兼容并包让大学成为全人教育的最佳土壤。况且,《大学英语》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甚至有的大学实施分层教学,意味着不同专业学生组成新的班级一起学习,那么《大学英语》课堂理所应当成为各种知识和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场所,该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全人教育发挥到极致。

四、全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改革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2]。《大学英语教育指南》明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需要。这些要求与全人教育主张不谋而合。为达到单科育全人的目标,《大学英语》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全人”育人目标

全人教育由来已久,直到应试教育恶果显现,才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笔者也发现虽然提倡全面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实用主义教育惯性巨大。讲授课占比很重,主要内容为词汇、短语、句型。即便在交际和口语模块,也以语言质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但又因缺乏类似高考的考试压力和大量训练,很多学生感到英语水平(主要指词汇和语法)较之中学时期还下降了。在分层教学的学校,非A层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更难在这方面体会到成就感,如果再没有别的收获,就感到更大的挫败。目标决定内容和手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人教育是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该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止传授达到某个等级的语言知识技能,更重要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成长,保持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批判思考,不断求索的钻研精神;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总之,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单一学科教育的目标,要兼顾智商、情商、逆商,培养知识完备、品行端正、心理健康、情趣高雅的全人。

(二)建构课堂关系

刘宝存在《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中总结全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联结、整体和存在[3]。换句话说,教育要在关系中完成,而且是非线性的。培养知识人、工具人的教育目标催生出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材料选取、评价考核,并基本被动接受并识记老师讲授的知识,包括老师的观点和价值观。英语课堂上自由讨论环节,常常形式大过内容,语言大过思想,好坏评价也由老师单方面完成。全人教育目标鼓励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比如教师在编写教案之前,应该换个角度思考,或者和学生充分沟通,以决定各个单元在知识、情感、态度、交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他们需要什么。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教师或英语这个语言工具能起到怎样的辅助作用。创建开放包容的对话渠道,进行平等的尊重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只有英语真正用在了学生想用的地方,《大学英语》课堂才不会丧失生命力;只有表达自由,才会让思想碰撞出火花,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只有在校园里学会经营健康流动的人际关系,将来在社会中才会成为有责任有担当、能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合作型人才。

(三)挖掘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让很多学生感到痛苦和鸡肋,前者由于掌握不好这门语言本身造成,后者源于除了单词、语法外感到什么也没学到。《大学英语》是一门通识课程,然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和其他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或者只是阅读材料涉及时浅浅提及。这是导致《大学英语》课程价值和特色模糊的原因。《大学英语》既然面对所有专业学生,应该能够辅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习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笔者所使用过的每一系列《大学英语》教材涉及的科学和人文话题都十分丰富,比如健康、经济、心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宗教、礼仪、婚恋、理想、人际关系等。完全可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收获并不了解的知识,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分享知识。人文类材料明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却常常被处理得像空中楼阁,学生感觉很难融入其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怎样扩展外延,挖掘深度又要接地气,是值得琢磨的问题。

(四)创新教学模式

全人教育理论主张参与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要竭尽全力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媒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结合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英语知识学习方面,以任务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分享成果和经验,和老师探讨仍然不能解决的难题。开展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堂活动,比如演讲、辩论、授课、报告、表演等。课外可以安排读书分享会、采访、调查、中外文化对比活动等。这些可以在教师带领下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汇报成果。总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大学英语》课堂更灵活、多样、高效。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超星学习通、批改网、FIF口语、I-test等网络平台。在《大学英语》学分压缩的现实情况下,识记型知识安排学生自行学习,少占用一些课堂时间;同时调动视听说感官,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重难点,并根据系统反馈改进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

全面、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方式是根据全人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保障,包括对学生的和对教师的评价。目前《大学英语》考察方式主要为期末考试结合平时成绩。笔者所在的学校,原来这两部分构成为7:3,后加入自主学习后,比率调整为平时30%,自主学习20%,期末考试50%。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两者并重的变化趋势。不过,平时和自主学习的评价仍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平时课堂活动的评价可以分为语言质量、创造力、科学性等各项。如张家进在《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所建议的: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

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很高的专注度,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只有建立完善的切实凸显教学中心地位的形成性评价机制,重视教学效果,也重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才能保障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学,开展高质量教学上。

五、全人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教育就开始了。自己一无所有却要教授别人是不可想象的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专业、通识、博雅三个维度完善自身素养。要教好英语,专业功底必须扎实。另外,语言承载着文化,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了语言能力外,英语教师还要熟悉中外文化,要有全球视野,也要有民族自豪感。再者,《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有些科学和经济相关材料甚至颇有难度,这要求教师涉猎更多知识领域,才不至于照本宣科,同时拓宽看世界的角度,坚持批判且严谨的态度。除科学书籍外,多接触人文、艺术作品,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和修养,处理好自己与环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协调好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做全人,育全人。

猜你喜欢
全人大学英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全员导师育“全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