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婷 赵梓伊 郭畅
在美声专业学习过程中,大多会采用汇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专业实践,而对汇报音乐会进行视频及音频录制可以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和学习资料保存下来。录音是一门复杂且精确的艺术,通常被分为两大门类:同期声录音和分期录音。同期声录音就是音乐会常用的录音方式,其中,还可细分为两类:实况录音和静场录音。静场录音的运用场景是对演出排练较为成熟后的作品进行实地模拟录制,现场没有观众,拾音对象只有舞台上音乐及表演音响。在录制过程中,若出现失误或对录音效果不满意时,可以进行多次补录,以得到最终完美效果的呈现。而实况录音是对音乐会过程进行忠实地记录,现场除了舞台上的表演,还有其他多种不可预知的因素,会对录音产生影响,这样的未知性也是实况录音最大的魅力之一。美声演唱的音乐会采用实况录音的录制方式,演唱者、演奏者和录音师在其中都有着各自的工作重心,只有演出人员需与录音师默契配合,才能得到最好的音乐呈现。本文将从笔者自身的专业学习环境和过程出发,结合近期汇报音乐会的艺术实践进行论述,探讨美声作品在小型音乐厅实况录音中的呈现。
1.3.1 图像分析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X线引导下的下肢静脉造影图像特点,观察病变静脉数目、目标静脉内径、有无反流及反流持续时间等。
高校中传统的美声课堂地点多在琴房或小型排练厅(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为例),琴房面积约为五平方米,三面隔音板墙面一面门窗,顶部和地板均使用木质材料进行包装。琴房中配备一台立式钢琴、琴凳及座椅。上课时通常是导师、艺术指导和学生同时在琴房内,关闭门窗后声场十分小,基本无混响,演唱声音听觉上较为干涩,容易听出演唱中的技术问题,也方便老师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咬字发声与呼吸。由于课堂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演绎进行指导处理,因此,完整演唱整首作品的次数较少,多为逐句逐段练习,在对作品进行情感抒发和音乐表达上,并不十分连贯。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宫外孕以每年10-%-20%速度增长,且其中多为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相关卫生常识[2]。王洁[3]等对58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分娩史、宫内节育器、腹部手术史、性病以及盆腔炎为宫外孕的相关因素,其中不孕症、盆腔炎为重要因素,因此在宫外孕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其掌握不孕症发生因素,并主动规避,避免再次宫外孕。本次研究中,两组SAS、SDS评分、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差异性,证实了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治疗期间的有效性。
不同覆盖条件下,幼虾蜕壳率与存活率变化相同,即由高到低为对照、单层薄膜覆盖、双层薄膜覆盖;在60 cm水深和30 cm水深条件下变化也是如此。双层薄膜覆盖和露天条件下,投放在60 cm水深的幼虾蜕壳率均高于投放在30 cm水深的蜕壳率,尤其露天条件下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单层薄膜覆盖条件下,两种水深条件下的幼虾蜕壳率相差不大。
在音乐会正式开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录音设备到演出人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本文以笔者近期参与的教学班汇报音乐会为例进行叙述。
在话筒的选择上,此次音乐会作出以下尝试。首先,在舞台前端中心放置两支离地一米左右的小间距心型指向话筒主要对人声进行拾音。相比一支话筒而言,两支小间距心型指向话筒可以获得更饱满立体细腻的人声。由于音乐厅内选用的三角钢琴声音较大,因此,不另作收音。其次,是在舞台前端左右两边各放置一支离地两米左右的无方向话筒进行环境收音,在记录下观众席反应的同时,也可以将人声补充得更加宽阔。在声音配比上没有做其他改动,尽可能还原观众们的听觉感受。
为了补足在琴房中上课的缺点,学校设置了地点在小排练厅的声乐大课。小排练厅模仿音乐厅的构造,增设了垫高的舞台,对比琴房,除了场地更宽敞外,墙体与地面均选择声音反射效果更好地木质材料,同时,墙体上部做了三角形的凸起,以此得到更好地混响效果。舞台上配备了七尺三脚架钢琴,观众席位没有固定位置,可根据人员多少添加椅子。大课流程多为模拟音乐会的舞台表演,舞台上只有演唱的学生与艺术指导老师,其他学生与导师就坐于观众席。学生模拟正式音乐会流程,在舞台上对作品进行演绎。排练厅的混响有助于学生更好带入到音乐中,通过与艺术指导的配合,对作品进行完整的练习。
音乐会所用的钢琴为三角钢琴,琴盖打开三十度,放置于舞台中间靠左侧。现场走台排练时,对每个演出人员的站位都进行了调整。两首合唱曲目由于人数较多,采用弧形一列排开的形式,以使得话筒对舞台上人声的收音更为均衡。在演唱独唱作品时,由于美声音色宽阔优美,高频的泛音明亮,高频较多,一般人声与拾音话筒的距离为1.5 米左右。在演唱歌剧选段时,根据演唱者的音色音量与动作编排可适当调整自身与话筒间的距离。如音色浑厚音量较大的男高音可以站在更靠近钢琴中部的凹陷处,而音色灵动音量小巧的女高音则可以更靠近话筒一些。其中,一首艺术歌曲还是用到了小提琴助奏,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人声伴奏,更是和人声相辅相成,交相呼应。小提琴的音色与音乐表达都十分接近人声,在完成这首作品时,小提琴靠近演唱者的右侧,以营造听觉上类似人声二重唱的配合效果。
同样是在音乐厅内进行录制,静场录音的录制环境相对稳定,而实况录音则有着许多环境上的不稳定因素。在声音的混响方面,静场录音时音乐厅较为空旷,混响效果较好,舞台上的演唱者可以得到良好的声音反馈,而在实况录音中,台下对观众增多,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伴奏乐器(钢琴、小提琴等)与人声的泛音都会一定程度上被吸收,作品呈现出的质感无论是在听众,还是演唱者自身听来都会较为干涩。不仅如此,静场录音时可以让录制环境尽可能安静,若演唱出现失误或是先要有更好地作品呈现效果可以多次反复录音,演唱者也会更加理智地完成作品,并且在心态上也会放松许多。而实况录音需要考验的不仅是演唱者的技术,还需其有良好的心态和临场发挥能力。观众在此时的作用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台下的掌声、私语或其他声响都会对作品最后呈现的结果产生影响。
音乐厅则是最终作品呈现的地方(以四川音乐学院聂耳音乐厅为例),环境和日常学习场地大不相同。首先,聂耳厅是仿照鞋盒式音乐厅建造,舞台及四周均为声音反射性较强木质材料,阶梯式的观众席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座椅是由具有吸音效果的纺织面料和柔软的填充物组合而成。排练时由于没有观众,室内环境较为空旷,听觉上人声饱满,与钢琴的配合较融洽。但在音乐会正式演出时,由于观众较多,室内空间大幅减少,因此和排练时比起来声音较为干涩,听觉效果和排练时相差较大,加之正式演出时容易出现各种未知影响,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充满不确定性。实况录音是对现场演出情况真实的记录,除了记录舞台上演唱者与艺术指导配合,同时,也记录了台下观众的反应,一首作品的良好呈现与音乐厅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通常的汇报音乐会选择的是实况录音,虽然与静场录音统称为同期声录音,但在设备的选择与架设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艺术歌曲多为诗歌谱曲,在演唱上既有贴近诗歌的朗诵感,又要准确表达了不同时期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如法语艺术歌曲《月光》,由法国作曲家弗雷谱曲,音乐风格抒情典雅,旋律富有流动性。这首作品的前奏相比其他艺术歌曲较长,4/3 拍的节拍配合左手和弦解构的伴奏织体,十六分音符缓缓流淌,仿佛月光倾洒而下,为后面的人声提供了铺垫。直到十二小节的第三拍,在伴奏的烘托下,人声弱起进入。在演唱时,首先要求演唱者音色自然柔和,乐句过渡平缓连贯。其次要注重歌词的连接,保持诗歌语句的完整性。并且句中单词音节的重读与旋律节奏也应相符合,以此保留诗句间的连贯性。在情感表达上不似浪漫派那样大开大合,而是用细腻微小的波动与变化来抒情。由于录制人声的话筒距离演唱者更近,因此,人声与钢琴需要在音量上作出自我调整,使钢琴声中的颗粒感和人声的线条感更加和谐,以此得到更好地作品呈现效果。
歌剧不同于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更有戏剧性,情感表达与动作更为夸张。如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这首咏叹调采用中国的五声调式谱写,旋律悠扬,节奏较为自由,钢琴伴奏在其中起到了铺垫作用,人声占主导地位。由于前奏只有一个和弦,演唱者需要快速进入音乐情境中,弱起时不可音量过大、用力过猛,而是应该跟着钢琴的泛音,紧紧贴合角色的情绪,将故事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又如中国歌剧《运河谣》选段《秦生啊,你还好吗》,每段不同的歌词都代表着情感的递进,在演唱时要注意不同段落的情绪流露,突出层次感。在演唱歌剧选段时,由于收音话筒位置固定,且此次选用了小间距的心形指向话筒,为保证收音效果,动作的编排上尽量选择在原地,一次达到音效的统一和音乐的完整。
2.2 两组孕妇产后1个月的抑郁状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抑郁发病率为6.67%(5/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27)。
美声作品在思想、艺术、审美等层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主要涵盖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歌剧和艺术歌曲。由于美声唱法的独特发声特点,不仅要求录制活动时把握好歌者声音动态以及声音表现力等因素,还要善用声学原理、剖析录制环境,做好适合美声唱法的拾音位置选择,因此,美声音乐会实况录音对音乐录制人员和歌唱者双方的艺术感知和技术功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做好美声作品与录音技术的结合与运用,利用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资源,演唱者与录音师相互学习、共同探索,从而取得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当前以信息媒体传播为主流的时代,为更好地普及和传播这一类优秀的艺术形式,提升大众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把美声音乐作品演绎好、录制好,是我们美声表演者和音乐制作人共同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