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会生 易春辉 梅锋 刘弈良 张愉(会昌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
植保的公敌——红火蚁,是一种高度危险性、检疫性,外来入侵的自然扩散、人为扩散的有害生物害虫。它的攻击性强,人和动物不慎被它叮咬,如多次叮咬会造成人畜伤害甚至过敏休克死亡。它与本地蚂蚁有明显区别:用一根细棍子插入蚁穴,红火蚁会马上沿着棍子往上爬,爬行过程中反复停顿用腹尾部螯针重复蛰刺细棍,而本地蚁在棍子周围徘徊,确定安全后才会上棍子,而且体型较小、较黑。
红火蚁取食植物细嫩部位及花果,危害农作物生长,与本地蚁竞争会赶走益虫,破坏生态环境。2016 年会昌县城月亮湾新区首次发现红火蚁,它是膜翅目、蚁科、火蚁属。会昌县政府和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保障杀灭红火蚁所需防控经费,会昌县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红火蚁防控普查工作的通知》,进行了全面部署,先后在县内文武坝镇古坊村、小坝村、晨光村(老庙下)、林岗公园、湘江公园至水西出口路公路两旁,以及麻州镇、周田镇、白鹅4 个乡(镇)村的耕地以及县乡部分中小学校校园的绿化草坪、花圃上发现不同程度大小范围的红火蚁巢。然后组织县、乡(镇)村及相关部门举办了多期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班,印发了近2万份红火蚁防控技术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红火蚁防控知识,共同在防控红火蚁时务必做到“五统一”“五不扩散”和“三结合”,即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行动、统一撒放;甲方不扩散乙方、甲地不扩散乙地、野外不扩散公路、河流不扩散公园、指数不扩散人畜;城乡与街道相结合、农村与果园菜地相结合、群防与群控相结合。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了红火蚁是可控、可灭的,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杀灭红火蚁巢。
笔者下乡随身装卸杀蚁饵剂,随地杀灭红火蚁巢穴。开展点施、环撒蚁巢,第1 天至第15 天各撒放1 次毒饵,如撒放6 小时内无雨效果很好(如有下雨或气温较低,则第20 天补撒1 次),利用红火蚁交哺特性达到杀死蚁群的目的。被红火蚁叮咬的一般症状为红肿、产生脓包、痛痒。一旦被叮咬应马上挤出伤口的脓液,先用冰块或凉水进行冷敷,再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洗患部,反复几次擦干后涂抹少量清凉油、风油精或皮康霜,保持伤口清洁以免伤口发生二次感染,
通过两年的实践操作,笔者推论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时间是:每年4月初~4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地表温度22℃~36℃或气温21℃~34℃,地表干燥温度25℃~35℃。因红火蚁觅食比较活跃,在撒药前不能破坏蚁巢,如发现疑似蚁巢,先用周边的中、小棍子试插确定,再用药杀蚁。饵剂均匀点施或环撒在红火蚁巢50 ~100 ㎝范围内。根据制剂使用说明和蚁巢的密度(卵-幼虫-蛹-工蚁-兵蚁-有翅雄蚁-有翅雌蚁-蚁后8 个繁殖密度)期间所处的绿化草坪、路边树林、杂草、鱼塘基、堤坝、基耕路、田埂、园林苗圃、河边竹林等环境中,防控单个蚁巢用量10 g/巢时,防控多个蚁巢用量30 ~50 g/巢时,1 hm2(15 市亩)最低用量4 ~6 kg,2 种 包 装100 g 杀蚁饵剂黄、白色粉末,均匀点施饵剂或环撒饵剂蚁巢边缘10 ~50 cm,每巢15 ~20 g,小于20 cm或大于40 cm 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凡大面积蚁巢发生区域进行均匀遍施饵剂,按每亩(667 m2)剂量500~1000 g,通过它取食饵剂经工蚁、幼蚁传递给巢内整个蚁群的蚁后中毒3 ~10 天,巢内蚂蚁逐步死亡,15 天左右达到最佳防效。有的蚁巢深度10 cm,高10 ~30 cm,直径30 ~50 cm,有的蚁巢深度100 ~200 cm 左 右,高30 ~60 cm,直径40 ~100 cm。虽然红火蚁防控技术比较简单,可防可灭,但要灭除红火蚁确实是一场持久战,在降低危害程度的同时采用单个蚁巢与多个蚁巢都可普遍点施、环撒毒饵相结合的方法,随时随地杀灭蚁巢中的红火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