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绪庚,莫 凡,吴洪辉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列入其中,成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将诚信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诚信主题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并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对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和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在提升诚信教育实效性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当前不少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考试舞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随意毁约等不诚信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侧重高校诚信教育的作用。如美国学者在高校通过设立并实施“荣誉制度”来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和规制。[1]Ron Saunders[2]、孙纪瑶[3]提出,高校要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开设学术诚信教育课程。张芙蓉等[4-5]认为,高校要以新媒体为平台,优化诚信教育新媒体环境。张永祥等[6-7]提出,高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二是侧重社会诚信教育的熏陶。如吴荣军等[8-10]分别从诚信教育回归社会生活实践、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的培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诚信教育作用等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三是侧重强调大学生的诚信自律。如Dan Ariely[11]、姜晶花[12]认为,价值观影响个体的诚信选择,实现主体复归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个体诚信自律。Eric Felten[14]、李新伟[14]提出,家庭是培养大学生诚信自律的摇篮。
从已有文献看,当前学界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学校教育、社会熏陶、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律等方面,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创新的研究较为缺乏,且系统性不足。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5]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理应由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发挥合力作用,那么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则是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难点。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让大学生诚信教育顺应新时代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还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使得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当前大学生学习上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虽然部分高校将考试作弊与学位授予进行挂钩,甚至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考试舞弊现象仍然存在。如在高考等国家重要考试中以代考方式协助舞弊;购买“高科技”作弊屡屡得手;兼职代考现象在校园内较为普遍。二是学术不端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发表论文时一稿多投、论文剽窃、伪造数据,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学术成果改头换面占为己有;部分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在网上公开招募“枪手”,花钱请人代写。互联网上代写论文已成为一项“产业”。三是代课市场明码标价。部分高校代课现象已成为产业链,上课代为答到、课程作业代做、期末考试代考一条龙服务贴心周到;兼职QQ群里10元、20元1课时明码标价,代课“包月”“包年”套餐还有打折优惠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大学生网上购买刷课服务,代刷网课更是家常便饭,这些行为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认同度。
近年来,大学生生活上不诚信行为较为普遍,直接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滑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诚信。部分大学生婚恋交友目的不纯、欺骗异性,在恋爱过程中对感情不负责任;与同学交往时不能言必行、行必果,轻易许下诺言,承诺的事情却又做不到,失信于人;更有甚者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当面奉承人背后议论人。二是生活信用意识淡薄。一些大学生为了请假,在向辅导员请假时编造理由,请同学假扮家长打电话请假,甚至谎称家人生病;违反校纪校规,为了躲避处分,谎话连篇隐瞒事实;在宿舍盗窃同学财物、偷取外卖等行为较为普遍。三是网络上不诚信。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在网络上行欺骗之事,骗取财物;学习黑客技术,攻击学校网络,盗取同学QQ号、游戏账号,侵犯他人隐私,为自己谋取私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发布不实信息,甚至在网络上造谣中伤,以分享他人秘密为乐。
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拖欠助学贷款。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对贷款政策不了解而导致糊涂忘还;还有大学生还贷意识不强,认为晚几天还也不要紧,逾期归还顶多就交点滞纳金;更有甚者恶意拖欠、迟迟不还助学贷款,诚信状况堪忧。二是恶意拖欠学费。如部分大学生跟风缓交,认为有钱没钱都可以先拖着,学校也不会催,将父母给的学费挪作他用;有的认为毕业前缴清即可,拖欠学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刻”,能读下来就交,读不下来就不交;还有大学生打着贫困生的幌子,回生源地贷款又抹不开面子,手续还麻烦,认为拖欠学费不是什么大事。三是骗取国家助学金。部分大学生为得到国家助学金,骗取老师和同学的同情,谎报父母重病或者残疾,甚至死亡;有些学生利用家庭的社会关系,开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四是恶意透支网贷、校园贷。一些学生恶意透支校园贷、网贷、信用卡,从未想过还款;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和信贷常识,对大学生的身份并不珍惜,甚至对欠贷不还可能会给自己今后造成的信用污点毫不了解等等。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可谓是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就业形势下,有的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一是在求职简历上造假,掺杂水分。部分大学生的应聘简历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编造,还利用“高科技”手段花钱制做假荣誉证书、四六级证书,甚至修改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还有部分大学生编造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并得到了老师的证明和支持,这些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在投递简历时较为普遍。二是骑驴找马,随意违约。一些大学生多处谋职,不断攀比,签约即毁约,诚信缺失;有的大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多处签约,随意违约。而且多数大学生不觉得这是不诚信行为,却认为是求职的“策略”,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单位,原来签约的单位还能“保底”,早早做好了违约的心理准备;不少大学生还存在乱占就业岗位,被录用后再以多种借口与企业周旋推迟签约,签约后又随意改派报到证。这些现象不仅存在于就业前,也存在于就业后。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客观因素包括家庭诚信教育缺失、学校诚信教育失当、政府诚信建设落后、社会不良风气等;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意识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建立。但父母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当前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其一,部分父母存在重智轻德的功利化教育观念以及“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品德发展。不少家庭的教育就是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数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脚。在家里只要孩子考得好,奖励就来了,对于孩子品德、思想却从未有过关注。其二,父母言行不一,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父母为了哄孩子,随意在孩子面前许下诺言,之后却不了了之;有的父母嘴上说要诚信,在孩子面前做出的不诚信事情也为数不少;还有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暗示孩子学会“耍滑”,甚至用“老实人吃亏”来教育孩子。这些观念一旦根深蒂固,就会成为大学生所信奉的教条,使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受到负面影响。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是具备法理性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但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思想的传统导致对思政工作的不重视,使其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少诚信教育失当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还未将诚信教育纳入思政课堂教育中,没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二是极个别教师理想信念缺失、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师德师风败坏,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严重损害了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三是部分高校存在开展诚信教育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手段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教育缺乏连贯性等方面。四是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落后,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学生,较多停留在口头教育、书面检讨等形式,诚信档案形同虚设、缺乏约束力,在大学生发生失信事件时未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五是部分高校面对较为严重的大学生失信事件时,为了避免给高校自身带来不好的影响,往往会讲情分、顾面子,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尽量减少曝光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当前,政府的诚信建设还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诚信立法尚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在传统社会中,诚信属于道德范畴,主要依靠公序良俗去遵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传统社会中“约定俗成”的道德习惯与观念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尚未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过专门的法律法规,虽然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有关于信用、欺诈等条文及处罚规定,甚至在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有强调诚实守信原则,但诚信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异化导致的不正之风,影响了政府的政务诚信。如部分官员腐败、堕落行为,在社会公众面前造成恶劣影响;部分官员在项目签订合作过程中随意毁约,不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或损害对方的约定权益,严重打击了社会资本同政府合作参与公共事业建设和公共产品提供的信心和积极性;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在制定政策时朝令夕改,有损政府的权威。这些政务失信行为影响了政府形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诚信价值观容易因为社会不诚信风气的影响而产生动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上假冒伪劣、欺诈盗窃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社会资本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部分人充当理性的“经济人”角色,不择手段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礼义廉耻,不讲诚信,不守规则,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消解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观念和意志,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二是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度不够。一方面,社会媒体对社会不诚信事件的报道引发不少负面舆情,碰瓷事件、扶老人被讹事件、地沟油事件……引发不少社会舆论,这些报道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以复加;另一方面,在当今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不少大学生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在网络上传播负能量、充当键盘侠、做网络喷子等行为,导致了网络上充斥着不少负能量和错误的价值观,这些负能量和错误的价值观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造成恶劣影响,还误导了其他大学生价值观的判断。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上变化最快,最能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不成熟、不稳定的群体。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自身思想、阅历和成长等方面的不成熟。虽然大学生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阶段的学习中均有诚信教育的内容,对诚信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度和是非观,但因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相对简单,思想不成熟,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不诚信现象,并将其当做社会本质,从而诱导他们行为上自私自利,意志不坚,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诚信修养与诚信实践的缺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包含思想意识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同理,大学生诚信的发展也包含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诚信。如部分大学生存在重诚信学习而轻诚信实践、重诚信他律而轻诚信自律等思想,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诚信实践少、诚信自律差、主动诚信少、诚信自我教育能力差等问题,进而导致个人诚信意识薄弱,在处理问题时只注重个人利益,对自身的失信行为不以为然,没有充分意识到失信行为的危害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基础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发力、综合施策,形成“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到家庭品德教育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要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打牢和夯实诚信教育思想根基。第一,要改变家庭教育中父母错误的思想观念,摆脱“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以及重智轻德的功利化观念,重视品德教育,打牢和夯实诚信教育思想根基,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要诚信的同时,也要率先垂范,做到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只有从父母自身做起,率先做出表率,才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效果,最终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诚信所带来的正能量。同时,在家庭教育中要将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孩子做一个重品德懂是非明事理的人。
学校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协同推进诚信教育。一方面,要创新诚信教育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诚信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推进诚信教育。第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先做表率,率先讲诚信,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第三,高校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如推行考试“无人监考”、校园无人售卖等活动,让学生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愿”,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第四,高校要加强制度层面的设计,把不诚信关在“制度牢笼”里。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运用“互联网+诚信档案”的新技术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统一管理,以适当的方式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信息。同时,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将诚信档案与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学生资助等学生利益联系起来,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限制,使诚信档案成为学生档案的一部分。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府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要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推动作用,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社会诚信,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一要完善“诚实信用”的立法,打造社会诚信体系。一方面,社会诚信体系要与诚信立法相适用,在法律层面上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普通原则予以确立,把诚实信用这一道德准则法律化为具体行为规范,并在具体条款中予以体现,让法治成为诚实信用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应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原则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诚信制度。二要政府带头讲诚信,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社会诚信。政府要作为“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秩序维护、市场准入、规则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朝令夕改,则会有损政府的权威,提高政务失信成本;同时,要打造透明政府,亮明“显规则”破除“潜规则”,要构筑制度保障,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让那些有诺不践、有约不行、有法不依的政务人员付出“刻骨铭心”的代价,建立对规则的敬畏,形成守法守规守信守诺的习惯。
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理应发挥社会的依托作用,烘托和营造诚信教育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的诚信氛围中培育诚信价值观。一是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以正反两面典型案例作为诚信宣传教育教材,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诚信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着力宣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契约意识和信用精神,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典型人物、企业和群体,鼓励诚信行为;另一方面,要以失信典型事例为反面教材以案释法,警钟长鸣,告诫人们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不要触碰法律的“高压线”。二是社会要与政府共建社会信用体系。在制度上、舆论上、金融上与政府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社会信用的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失信者给予严厉打击,提高失信违约成本,使得失信者得不偿失,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转变,先从制度上引导人们选择诚信,到最后让诚信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三是社会在推进诚信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具有全面的“合德性”,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为基础,深入实施“四德”在社会中的教育作用,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牢固树立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十九大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创新诚信教育理念,让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发挥合力作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让大学生诚信教育顺应新时代要求,以提升诚信教育实效。但是当前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教育主体仍然没有形成合力,都无法依靠单方面努力来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加快构建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让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和基础工程已是必然趋势,需要有更多的理论研究来填充这一领域的不足。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四个视角展开,深度剖析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