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提刀郎舞蹈的表演内容及风格特点分析

2021-12-06 13:33冯宝江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狩猎右脚手臂

冯宝江

新疆麦盖提县位于新疆自治区西南部,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叶尔羌河的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刀郎舞蹈,刀郎舞蹈在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上与以往大众视野中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自身具有极强的刀郎文化痕迹,在维吾尔族舞蹈风格上别具一致,独秀一枝,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特点,所以在当下备受舞蹈领域以及别的学科的探索和关注。

一、麦盖提刀郎舞的形成

舞蹈因其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存在发展,并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随时间悄然变化。其生态环境因素“通过舞体作用于舞蹈,对舞蹈的起源、功能、形态发生影响”。麦盖提刀郎舞的形成也与它的生态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在自然环境上,麦盖提刀郎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为麦盖提刀郎舞的形成提供了先天“土壤”。到过麦盖提的人都知道,麦盖提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部,东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但县境内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提供水源,因而可以说是被沙漠包围的戈壁绿洲,在旧时期,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打猎就可以自给自足。刀郎人主要聚集在沙漠边缘的农村中,在这片独特的森林中打猎成为史前刀郎人获得基本生存物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后来他们将狩猎的动作编成舞蹈,再现狩猎过程,展现刀郎人在打猎中的英勇无畏以及取得胜利成果后的喜悦心情,这是麦盖提刀郎舞的形成由来。

此外,在刀郎舞的存在发展中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促使在这一线路上出现了多个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交通要塞。当时麦盖提所属的莎车国屯田辖属地便是众多要塞之一,在此影响下,麦盖提“刀郎舞”融合于各地乐舞文化的交流传播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历史上我国西部多国林立,民族众多,促使冲突频繁、民族流动。但由于麦盖提地区的地理环境导致其交通闭塞,处于半封闭状态,且这里的刀郎人可通过狩猎、渔猎、农业自给自足,无需与外界有频繁接触,再加上统治部族主要在城区和军事要地,所以未对麦盖提产生太大影响,反而使原本独具特色的“刀郎舞”得到较为完好的保留,直到今天仍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麦盖提刀郎舞蹈的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

麦盖提的刀郎人生活在塔里木绿洲,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创作出表现自身狩猎生活的刀郎舞,舞蹈的形式以歌、舞、乐为一体,少则十几人,多则达百人参与其中。

(一)外在形式

当地刀郎舞蹈大多是出现在刀郎麦西莱普上,刀郎麦西莱普可以是家庭聚会形式,在房间客厅、庭院等地举行;也可以是在户外的大广场、田间、沙漠等地举行。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域、不同的气候,以及举行麦西莱普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场地。在举行刀郎麦西莱普前大家席地而坐,吃羊肉喝酒,然后在音乐中,开始刀郎舞蹈的表演,在音乐中人会越来越多,气氛很是热闹。在每一场舞蹈过后可以加入刀郎喜剧小品,如传腰带、顶碗喝酒以及各种搞笑的惩罚形式。

(二)内在形式

歌、舞、乐融为一体,这个是刀郎舞蹈高级的形式之一,三者的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艺术的表达形式是麦盖提人们自古以来对自我精神最高境界的追求,他们可以在刀郎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表演中歌词舞蹈内容即表现狩猎的过程,共分为5 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木凯迪曼,时长大约一分钟左右,音乐节拍属于散板,领唱通常会自由发挥、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旋律框架内歌词不固定地即兴演唱。舞者在散板将要结束时,男舞者要求女舞者上台表演舞蹈。

第二部分是且克脱曼,主要反映在麦盖提地区绿洲文化狩猎时的场景,男子勇敢前行过程中,女子为丈夫提灯笼,拨开丛林,寻找猎物。时长大约两分钟左右,音乐旋律为三拍子,节奏是嗒咯咚O嗒啦咯咚O,各重复八次。舞者动作从弱拍开始进行,从独舞到双人对跳。

其中传统动作共有三个部分:(1)传统动作单独跳,右脚向右侧迈出,左脚跟进右脚,踏下的同时反面重复开始。手臂随身体运动,右脚迈出时,左手臂在身体胸前下方,右手臂在身体后面,腋下通透。反面动作、动律相同。脚下重拍踏步时,反面弱拍起,舞步要连绵不断地衔接上。

(2)传统动作双人跳。双人对跳的时候,脚下一步子一样,四个方向。

(3)传统右手提灯动作。步法不变,左手臂随身体摆动,右手向右斜上方兰花指做提灯动作。

第三部分是赛乃姆,主要表现的是在狩猎中男子剽悍勇猛、拉弓射箭的场景和女子在狩猎中发现乌斯满生眉草画眉的情景。这部分时长大概两分钟左右,音乐节奏是咚嗒呓咚嗒嗒咚咚嗒嗒嗒咚嗒呓咚嗒嗒咚咚嗒。这一部分的舞段动作都是在重拍进入,且舞姿、舞步多呈现粗犷豪放的特点。其中传统动作共有两个部分:

(1)赛乃姆传统动作双人对跳,左脚向前迈,落地有声,铿锵有力,步法是左右左,第二步右脚向上,右左右的同时转身,第三步,原地左右左的同时右脚向旁转后,双臂向头顶伸展,第四步右左右,右脚向后撤,左脚在前,手做拉弓射箭得姿势,脚下弓箭步,重复四次,再补发的行进过程中,手臂均是同手同脚,手臂的重拍向里。

(2)双人对跳加双人肩对肩转圈,第一步和第二步与第一部分动作相同,最后一拍双脚同时顿步,第三、四、五、六步双人立脚尖,双手在上向右转圈重复四次。

第四部分是赛勒克,这一段主要是庆祝狩猎者获得猎物,表现成功的喜悦。舞段时长大概在两分钟左右。节奏是咚嗒呓咚嗒,节拍节奏较为明亮,而且可以按照现场的气氛来处理节奏的快慢,进行加速。

赛勒克的传统动作共有两个部分:(1)集体大圆圈,第一步向左转圈,同手脚,手臂弯曲,在胸前,后背直立。第二步右脚右手向左转圈,右手臂在头上面,留头甩头。重复十六次,也可反方向。

(2)舞步同上,手部舞姿发生变化,女子转身向下蹲,左手臂弯曲托起右手臂,右手臂弯曲在脸庞做漂亮害羞的动作,男子是身体侧立,双手臂抬起在头部上方,身体倾斜看下方女舞者。

第五部分是色勒利玛,这一舞段也是对庆祝狩猎成功后喜悦之情的一种表达。时间大概在30 秒左右,音乐的节奏是咚嗒咚,且随意性比较大,根据舞者的水平和状态,演奏者可以加长或者提前结束音乐。这部分主要是以转为主,节奏急促,越来越快,舞者以吸右腿后踏,手在上方留头甩头转圈,或者脚侧点转圈,速度越来越快,转到最后的是游戏的获胜者。

三、麦盖提刀郎舞的风格特点

(一)独特性

刀郎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与刀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它是刀郎人生活、性格、习性、审美等民族特性的鲜明表现。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舞蹈展现出了刀郎人热情奔放、豪迈开朗的性情特点。塔里木原始文化、蒙古文化以及漠北草原文化,都透过刀郎舞进行了呈现,同时也赋予了刀郎舞以独特的文化内涵、粗犷大气的舞蹈动作显明。

(二)感染性

从刀郎舞的表演形式看,通常是借助男女的配合来呈现的,节奏欢快激昂且富有生命力,舞蹈独具美感且富有力量,给表演者以及观众带来极大的感官享受,甚至刚会走步的幼童听到音乐也会兴奋参与其中,这种欢快的氛围会感染到周边的每一个人。这种感染力是来自现场的气氛,一些轻男女爱青年可以通过刀郎舞蹈互相认识,甚至发展成为恋人,刀郎舞蹈的魅力和感染力是来自刀郎舞蹈的本身,在当地人眼里刀郎舞蹈没有好坏之分,参与更重要,所以男女老少,人人皆宜,跳舞的有刚会走路的孩子,胡子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

(三)群众性

刀郎舞属于集体性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群众参与性。在麦盖提地区,刀郎人有着经营农业的传统,农业经济的经营需要人员之间的多方面协作完成,促使人们之间的往来增多,加强了群体性质。在笔者田野期间参与了十多场麦盖提刀郎人举行的麦西来谱,在活动中弹、唱、拉、跳分享美食,舞蹈是中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人数小则几人,多则上百人。麦盖提刀郎舞蹈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基础,在麦盖提举行的麦西莱普是每一个刀郎人都可以参与进去的,根据季节的不同,麦西莱普举行的地点也不同,春天的时候有可能在杏花树下举行,夏天的时候有可能在沙漠边缘篝火举行麦西莱普,也有可能在集市的附近等等,无论在哪里举行,都会有人赶来参加,因为这些地方是随着季节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

(四)代表性

在麦盖提刀郎舞这一极具魅力的舞蹈形式背后,所能体现的是麦盖提一带刀郎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生活在塔里木绿洲,纵然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但他们坚韧勇敢、勤劳朴实、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并用自己辛勤劳作与智慧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文化,同时也赋予了刀郎舞以浓郁且独特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现出了维吾尔族刀郎舞的代表性。刀郎舞蹈对于无论今天还是过去的刀郎人来说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说明刀郎舞蹈是被刀郎人世世代代认可并且继承下来的文化精髓。

四、结语

麦盖提刀郎舞蹈,在沙漠文化与绿舟文化无数次碰撞后,经过历史的洗涤,最终形成了今天刀郎舞蹈艺术的形式。本文通过笔者的亲身田野感受,对刀郎舞蹈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以及表演风格做了浅析,以期为麦盖提舞蹈艺术尽一些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狩猎右脚手臂
先左脚,再右脚(下)
先左脚,再右脚(上)
判断:沙滩上的脚印
变大变大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完美的手臂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卖拖鞋
大树为什么有那么多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