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城里“印子粑”的艺术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2021-12-06 13:33罗豪畅罗逾逾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寓意雕刻图案

罗豪畅 罗逾逾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糍粑所为民俗活动不同,取材做法也不尽相同。在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果城里”一带,产出了一个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叫作“印子粑”,也是果城里的一大“文化符号”。印子粑制作技艺被列入黄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也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旅游与展演活动。

一、“印子粑”的功用及习俗寓意

印子粑是民间习俗的产物,利用“粑印”在“粑”上赋予各种精美而富于寓意的图案,承载的是果城里人们质朴的美好愿望、对亲友的祝福以及对已故亲人的敬仰与怀念。大冶果城里的印子粑,每年主要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

(一)春节前

从腊月二十四小年开始,邻里乡亲、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互相帮忙着做“过年粑”,制作好的第一份要敬祖先,传承祖训、弘扬美德,祈求一切平安顺遂、身体康健、财源广进、学业有成等。然后互相分享独门配方的印子粑,热闹非凡。

此时制作的印子粑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红粑,又名高梁粑,寓意五谷丰登、日子红红火火;一种是白粑,点上红点,寓意鸿运当头,精致美观。春节亲戚走访便以印子粑待客,或将印子粑以礼相赠,以传递美好祝愿。一个个精心制作的茶杯口大小的印子粑,承载的是果城里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与质朴的美好愿望,更体现了果城里人们邻里和睦、待人接物的大智慧。

(二)二月花朝后

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俗称“土主粑”,时间是农历二月十八到三月初三,为纪念“土主”形成的当地特色节日“土主会”,是当地最悠久盛大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每逢盛会,众人就会将“土主”神像抬下山,游遍果城里一带243 个村庄,每到一村,村民都会精心准备“粑山”,粑山由印子粑一个个精心堆叠而成,迎接红脸红袍的土主老爷,以示对英雄的感恩、恭敬与信奉。

“粑山”分为“公粑山”和“家粑山”。当中最为壮观的当属“公粑山”,众人齐心协力,用几百斤米做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印子粑,然后堆成巨大的粑山,认为越高越丰盛、越高越敬重,寓意连年有余、步步高升。

二、“印子粑”的制作工艺

印子粑讲究“一清二白三酥”:一是清甜的山泉水,二是籼米和糯米要白净,三是蒸熟后的印子粑要酥软可口。印子粑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工序严谨,一个面团需经历“揉、揪、压、磕、蒸”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印子粑。

(一)制作方法

以籼米为主,兑入适量的糯米,用石碓舂成粉,加温水揉和成面团,揪成合适大小的小剂子,再放入“粑印”中,用两大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填充均匀,保持一定角度,往另一块硬板上一磕,伴随着“梆梆”的敲声,一个个精美的“生粑”呈现在眼前,然后一圈圈整齐平铺在蒸笼上,冷水入笼,蒸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出笼,此时的印子粑晶莹透亮、米香四溢、层层堆叠起来像一座座银色的小山,后用筷子尖蘸品红在印子粑上点上一个个小红点,便更加灵动起来,堪称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二)窍门

印粑要轻、巧、快”。“轻”是指按米团用力要轻,按太紧了就黏住了,磕不下来;“巧”是指使力均匀,粑印的边边角角都要顾及;“快”指动作要快,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否则和好的米团容易干掉;蒸熟后要趁热堆成粑山,冷却后黏度降低变硬则不易堆成。蒸好的印子粑以入口黏而不腻、香甜柔软而有嚼劲为上品。

三、“印子粑”专制模具“粑印”的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创造了各种富于吉祥寓意、造型多样的精美图案,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人们通过这些图案来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这类图案在“粑印”中也有精彩的表现。

没有印上图案便不能被称为印子粑,二者不可分割。印子粑成型需要用专制的模具,果城里人们称它为“粑印”,每个粑印有1-3 个空模,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小,技艺精湛的匠人们在这方寸之间雕刻各种吉祥寓意的精美图案,如吉、祥、福、禄、寿、喜、鸟雀、花卉、虫草等图案,造型精美、生动有趣。

粑印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统一的特性,既要经久耐用,又要精美且有着美好的寓意。粑印采用的是白文雕刻工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有圆有方、用刀利落。粑印为木质,木质易得又便易雕刻、脱模轻便、易清洗、经久耐用;选用木材十分讲究,一般选用梨树或樟树,梨树为首选,选材要求不结疤、不开裂、不虫蛀、不出油、不出色,不能用刚刚伐的新木材,制作前要先经历几年的“日晒月露”。缺点是容易受潮或虫蛀、不易长久保存、存世稀少。

四、果城里“印子粑”的艺术文化价值

(一)“粑印”的内容题材

粑印题材内容丰富、图纹讲究,心理诉求是粑印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寄托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粑印的雕刻是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匠人根据粑印的厚度、大小、形状赋予各式各样的图案,题材内容丰富。常见类型有:

一是吉祥图案,如平安如意等;

二是飞禽走兽,如鱼、鸡、兔、蝙蝠等;

三是植物花卉,梅、兰、竹、菊、石榴、梅花等;

四是各类器物,如宝塔、花瓶等;

五是吉祥字符,如吉、祥、福、禄、寿、喜等;

六是建筑物,亭、台、楼、阁等;

七是英雄人物,如将军骑马等。这些类别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信仰到现实,反映着果城里人们最纯真质朴的愿望。

(二)“粑印”纹样的审美特征

粑印的纹样讲求重点突出、疏密有致、造型生动、利落凝练、整体与局部要和谐统一。在构图上要求饱满均衡、把控层次节奏、散而不松、多而不乱,凝结着果城里劳动人民的审美经验。

(三)“粑印”图案的寓意

粑印来源于民间,汲取传统吉祥图案的精髓,每一位民间匠人都必须具备技艺、审美、情感,缺一不可。粑印是源远流长的果城里一带地域文化的载体,凝结着果城里劳动人民的审美经验与智慧结晶,反映人们质朴真实的情感。匠人根据不同的情感诉求,设计出不同的图案,精挑细选出合适的木材,加以精心雕琢。果城里人们希望家人平安顺遂、健健康康、幸福美满、风调雨顺等愿望,被能工巧匠化无形为有形,映射着果城里人们质朴的美好愿望,更体现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大智慧,展现出粑印图案特有的艺术、文化价值。

五、果城里“印子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传承保护

(一)存在的问题

果城里“印子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现阶段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需求量少,口味单一,不易保存

客户群体少,虽被发展成了产业,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式各样的食物、点心等对印子粑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很难被年轻客户群体喜爱。

2.保护意识不强

当地政府未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建设系统及队伍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粑印作为印子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未对其进行整理存档及保护;对雕刻粑印的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未引起足够重视,连带印子粑的传承与发展变得困难。

3.雕刻粑印的传承人群匮乏

擅长雕刻粑印的巧匠现如今难觅踪迹、盛况不再、好印难寻,只存在为数不多的会雕刻粑印的木匠,且将粑印雕刻作为副业,且如今市面上进行售卖的粑印纹样大不如从前美观精致与经久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粑印属于经久耐用品,一个粑印注意保存便可以沿用几十年,市场需求少,供过于求。

第二、雕刻内容保持传统、缺乏创新。目前果城里父母辈及长者虽然对古老的纹样依旧保持着喜爱,但脱离时代背景、未能推陈出新,很难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如此则不利于长远发展,那么如何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是现代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年轻群体受众小,传承难度大。

(二)果城里“印子粑”的传承与保护

明确发展存在的问题后,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措施,为印子粑的传承与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分为保护与创新两个方面:

第一,对印子粑的口味进行创新,开发年轻人喜欢的口味,政府部门发挥相应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将印子粑以新形象推向市场,完善销售方式,规范销售市场,吸引广大年轻客户群体及果城里之外的客户群体。

第二,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及文化保护研究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对印子粑及粑印进行整理保存与研究,制作工艺等进行成文记录,建立相关博物馆进行收藏展示及开发利用。同时,对手工匠人进行一定的资助,深度挖掘文化性与艺术性,开发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加强粑印雕刻艺人的培养力度,提高其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紧跟时代,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与艺术价值的粑印。另一方面,进行形式上的创新,挖掘印子粑的图案纹样的文化性,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让图案纹样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第四,建立学习平台,让大众了解其制作工艺、图案的寓意、文化内涵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地位。

猜你喜欢
寓意雕刻图案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On art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雕刻树叶
模仿老鹰的乌鸦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