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

2021-12-06 12:07李艳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语影视课程思政

李艳飞 熊 欣

(1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2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影视作品较一般纸质材料、音频材料具有特殊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灌输知识、沟通情感等。最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传播。西方早早意识到影视的强大作用,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众多追捧者,与其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的美好形象密不可分。因此,他们利用影视这一特点,从儿童启蒙教育到成人英语学习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精品,以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价值观的输出。而影视材料是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平时摄取外语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深入挖掘、精准分析影视材料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从而使“课程思政”融入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西方文化战略对影视文化效用的认识

约翰·耶马(美)在《世界的美国化》(1996)一文中指出: “美国真正的‘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可见,电影业是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全球称霸中具有重要作用。英国学者大卫·普特南在其《不宣而战:好莱坞VS.全世界》(2001)从经济和文化角度阐释了电影的强大作用,也认为电影是“强大的武器”,指出其在与欧洲争夺电影市场中美国给欧洲国家造成的影响[1]。加拿大学者马修·费雷泽(2005)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详尽地分析了软实力在美利坚帝国的崛起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并指出在走向帝国、称霸全球的进程中,美国不仅一直仰仗着自己的硬实力即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耀武扬威,而且一直在依赖着自己的软实力即流行文化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渗透,从而达到向全球推广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目的,其中影视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1919-2000)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在其《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2006)中首次联系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批判地研究了美国的信息机构和产品如何为其全球统治服务[3]。塞缪尔·亨廷顿(2010)认为,世界上将不会出现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许多不通过的文化和文明共存共生,中国将成为核心国家之一,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4]。

西方的思想政治传播及意识形态渗透具有十分隐蔽的特点,往往通过影视“糖衣”的包裹,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精准渗透,多数是在公平、民主、法制、道德、宗教、历史等名义包裹下进行;西方思想政治传播的目的更加注重个性,注重公民民主性,强调隐性教育和柔性灌输的重要作用。随着好莱坞影视在全球的扩张,逐步占领国际影视市场,美国政府借助影视媒介推行自身的价值理念、建立文化霸权、为其实行全球统治服务等方面的意图,更加显露无疑。

二、影视欣赏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政”研究现状

韩宪洲(2019)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时期,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一批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并能够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跨文化交流使者。这样的使者不仅能够辨别出西方媒体糖衣包裹下的意识形态炸弹,而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将中国优秀思想意识、文化文明传播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实施。这就需要高校外语专业课堂上,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在细微之处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思政元素的价值和意义,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影视资料是外语专业课堂经常运用的教学素材,若一味抱着欣赏崇拜的态度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材料,是无法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的,只会让学生滋生出崇洋媚外的情绪。

国内目前并没有针对开发影视思政元素的研究,没有和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也没有从课堂教学引入影视思政元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评判。影视作品对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十分深远,应提高足够的认识。外语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外语专业学生摄取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影视资源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有待开发利用、有效运用于外语教学。而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之前课程教学采用的影视资源,更多考虑地是语言层面的信息,对思政元素的思考相对不足。结合课程思政的元素和西方文化战略中的意识形态化现象,高校在引进西方教材和影视作品时,需得慎之又慎,做到守土有责。

三、“课程思政”应用于外语专业教学过程的意义与价值

影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专业课堂教学研究更有利于创新构建适合新时代外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中之重。外语专业承担着培养跨文化交际国际人才的任务,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专业进行影视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发挥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对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政的环境与合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将影视思政元素加以分析利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抵制西方不良意识形态渗透。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其中,有利于创新构建适合新时代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影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研究能够促进外语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课程思政”的推进下,上外语专业课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摸索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甚至是评价方式。通过对影视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细致分析,把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道德等德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外语专业课的思政功能。学生在学习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制度比较、文化比较、价值比较、道德比较、信仰比较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影视材料精心选择、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外语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坚持“四个自信”。这对提升教学的思想性、思辨性、人文性,深化教学内涵,提升教学的效能,促进外语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影视思政元素的分类研究与探索

影视资料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学生在课后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外语的听说练习。外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将像动物世界、美食和景观旅游等方面的某些纪录片和纪实性微视频(如描述解读英国历史上特定事件“玫瑰战争”的视频)等插入到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外语课堂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等于一身,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加形象具化地掌握同课堂内容相关的某些知识点并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英语识辨能力和学习兴趣。但对于宗教视频中的某些元素,则应谨慎筛选。因此,在外语课堂上,运用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其政治思辨能力,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

(一)政治类视频影视思政元素的开发与应用

政治类影视材料,包括少部分的电影、电视剧和很大一部分新闻视频和时政评论性视频。电影如《丘吉尔》、电视剧如《纸牌屋》,在英语专业课程《英美社会与文化》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时,可以利用《丘吉尔》中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从感性方面了解二战的前因后果、英国采取的立场、丘吉尔首相发挥的作用等,配合书中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切实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如英国为何二战以后在世界上的地位下降、而美国地位上升,以及目前国际现状等。通过《纸牌屋》中特别筛选的片段,结合书中的具体章节,让学生深刻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两党制的弊端,党派斗争的黑暗和为何有些美国政治家(statesman)被冠以“政客”(politician )之名,就连美国公民都觉得他们只会“bluffing”(虚张声势)等。

新闻类视频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同教材内容相吻合的事件,比如讲到英国“黑死病”及其对英国的影响时,可以选取一些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将我国政府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同西方国家所谓的“群里免疫”(herd immunity)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加以比较,彰显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有效的控制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等,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揭露整天将“自由” “民主”挂在嘴边,却置百姓生命于不顾的西方政客的丑恶嘴脸以及西方政治制度的天然缺陷。

政治评论性视频,可以从一些国际政治上的学术论坛、对话、访谈等筛选适合某节课程的短片或者片段,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进而深入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从而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如在讲西方政治制度时,不能片面地只讲西方制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讲,从而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视频可以选取中国政治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在Nexus国际论坛上的视频为例,他说“The whole idea of the good aspect of Enlightenment is about rational. You have to be rational about China.”(西方启蒙思想优秀的方面是理性,你应该理性地看待中国。)并且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preindustrial”(工业化前)时代的产物,并作出预言“also made another prediction, 6 years and a half ago...Without significant, substantial political reform, my concern is in your next elections, you will produce a leader worse off than George W. Bush”。(我还作出另一个预言,6年半前……(美国)没有重要的、实质性的政治改革,我的担忧是,在你们下一届大选中,将会产生一位比乔治·W·布什还要差很多的总统。)听到这里,另一个十分有见地的学者立刻带着敬佩的语气说:“So, it was you, it was not the Russians.”(说这话的是你,不是俄国人?)然后就十分开心地笑了起来。这是国际学者对中国学者的肯定、敬佩与赞扬,他没有想到中国学者竟然有如此远见卓识。学生看到这样的视频,不仅能够学习语言知识,如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工业革命前(preindustrial)等,更能了解当今的国际政治、西方对我国的敌视、诋毁等。我国学者用铁一般的事实进行反驳,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热血沸腾地观看视频的同时,增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信心和文化自信。

(二)娱乐性影视思政元素的开发与应用

西方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一些影视剧和视频资料,会以隐性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宗教、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灌输。甚至是少儿启蒙英语视频,都会处处流露出端倪,需要仔细辨别。比如厨房里,会出现西方厨房必备而中国家庭尚不常用的mixer(搅拌机),食物会出现hamburger(汉堡)、cookie(饼干)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消费习惯,尤其是还不具备辨别力的儿童。而针对高校学生、知识分子设计的影视素材,更加具有隐蔽性,不仅在一些道具上做文章,更是在思想、思维、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巧妙地、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其中有一点十分明显,西方、尤其是好莱坞的影视剧里如果剧情需要出现中国人,很大一部分演员的中国话会比较生硬、或夹杂着各种口音,很少见讲一口纯正普通话的演员饰演中国人。这是西方影视有意而为之的现象,是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后,对汉语国际化的一种敌视与打压。因此,在讲述关于英语语言历史和现状的知识点时,要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段,同汉语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从而增强语言自信、文化自信。

(三)其他影视思政元素的开发与应用

还有一些影视材料是目的性十分明确的,如以诋毁、重伤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为主要目的,片面报道、歪曲事实,或者是进行不实的指责。对于这类的素材,一般情况下不适合在课程上播放。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要同来自世界各国、带着不同文化背景、接受各种外国媒体不断洗脑的国际商务人士打交道。在从事商务沟通的同时,这些学生难免会碰到某些人对中国误解,如对中医的误解(认为是“巫术”)、对人权状况的误解等,会让学生感觉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从而不知如何应对。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智慧,选取特定的片段,分析其背景、意图、幕后势力、所选取的事实依据等,让学生明晰,如何秉持一个客观的态度用事实维护我国国际形象。

五、结语

课程思政视阈下影视思政元素应用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研究,旨在补充和完善已有的“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是研究“课程思政”视阈下,对影视资源中所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运用,从而有效融入外语专业教学。对于“课程思政”方面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所做的种种探索等。本研究是基于外语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质,课堂上引入影视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语言环境再现和学生对语言全面把握的同时,增加思政教育元素,从而为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外语影视课程思政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