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思政的构建逻辑及实现路径

2021-12-06 10:09周良发韩剑尘刘雨洁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能化思政智慧

周良发,韩剑尘,刘雨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依托新兴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信息化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胜任力、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 网络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不仅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赋予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创新动能。智慧思政作为课程思政、精准思政之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思政兼具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双重特征,使思政课变得可测量、可计算和可预测,思政课堂则呈现精准教学、智能教学、个性教学等形态。这无疑是今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成效的主攻方向。鉴于此,本文尝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切入视角,在厘清智慧思政构建的逻辑前提的基础上,明确智慧思政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技术、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初步的构建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智能化转型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智能化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逻辑前提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成信息化时代的新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所谓智慧思政,要而言之,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构智能化的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它依托技术赋能教育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感受性和共生性,从而解决新形势下思政课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危机[2]。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嵌入,思政课教学势必由经验思辨范式转向数据计算范式[3],推动思政课向高端智能化和精准科学化迈进。从价值定位来看,构建智慧思政旨在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瓶颈和难题,基于智能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从技术支撑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智慧思政构建的核心技术驱动,为智慧思政构建提供智能教学设备和智慧学习环境;从组织实施来看,智慧思政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推动思政课堂发生结构性变革,因而需要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人参与其中,实现政策保障、组织安排、监管考核等方面的全面重构。

厘清智慧思政构建的逻辑机理是构建智慧思政的前提基础。智慧思政构建既是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回应新形势下思政课面临困境的必由之路。高校打造智慧思政教育新形态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将有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

1.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必要性

从智慧思政构建的现实逻辑来看,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年大学生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需求。新生代大学生与传统的大学生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成长语境中也体现在群体特征上。在数智化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大学生借助网络技术能够“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激荡和形塑着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在自媒体平台的助推下,去中心化的新传播形态赋予了青年大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使得新时代大学生较传统大学生有了更大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的可能性。就此而论,新时代大学生比传统大学生拥有更多话语表达的空间和权力。基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濡染和浸润,使得“二次元”“手机控”“佛系青年”“斜杠青年”等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这种群体性特征体现着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繁杂性和价值取向的个体性,其思想文化需求必将随之更加多样化。青年大学生的代际差异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高校必须通过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方法、载体等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而如何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获得感,则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关切。奠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智慧思政,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全面融渗,为青年大学生创设智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认知和学习情境,把智能技术的潜能和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动能,促使思政课教学迈入智能化时代。

2.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重要性

构建智慧思政不仅有着清晰的现实逻辑,还是解答时代课题的应然之需。这个时代课题就是“怎样培养人”。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业已日渐明晰的前提下,“怎样培养人”就成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这个课题不仅非常重要而且相当迫切。通过智慧思政构建来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旨在为解决“怎样培养人”提供有效途径。随着智能技术的全面介入,思政课立德树人不再依赖单一的灌输模式,人工智能支撑下的智能高效教学模式将赋能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发展。理论灌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典方法,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对伴随智能化技术成长的青年大学生逐渐失去其往昔的魅力。而智慧思政尤其重视智能技术的作用,通过打造更具个体性、更加智能化的思政课堂,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的目的。进一步言,思政课教学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学设备的智能化。智慧思政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对思政课堂进行智能化升级,如智能分屏技术、远程协作技术、无线投影技术、3D 影像技术、VRAR 技术等,共同打造出智慧教学环境,为青年大学生个体性、智能化学习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过程的智能化。运用自适应学习技术和移动式学习系统架构起智慧学习分析模型,对思政课教与学的过程进行全程性监控、智能化诊断和个性化推荐,确保青年大学生通过智慧学习精准把握科学理论的精髓和真谛。

3.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可行性

智慧思政并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以赚人噱头,而是顺应智能技术研发应用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从新的视角来审视思政课程,探寻新的教学形态以消弭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时代感不强、引吸力不够、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使思政课真正发挥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渠道作用。因此,智慧思政不是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承继既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造,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在此意义上说,智慧思政的提出与构建有其坚实的理论、技术和实践基础。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智能教育成为理论热点。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教育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发现,至2020年2月底,“智能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已近2 400 篇。研究成果的涌现为智慧思政构建和实施提供翔实的理论参考。其次,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技术不断研发完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研发完善,智能技术成为思政课教师精准动态识别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工具,无疑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者,从实践层面来看,智能应用得以有效开展。近年来,无论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由理论走向实践,还是各高校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无不为智慧思政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经验启示。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成熟完善,使高校智慧思政构建具有现实可行性,智能化、个性化思政课教学将由理想变成现实。

二、智能化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基本逻辑

智慧思政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智慧”,它既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有力支撑,又不能轻忽青年学生的自身特征和需求期待。因此,智慧思政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构建导向,着力从智慧思政构建的原则、支撑、目标和评价等方面入手,厘清智慧思政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理,为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参与智慧教学提供基本的遵循逻辑。

1.在构建导向上,坚持以生为本

思政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灵魂课程”,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培育和价值观引领,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迅速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后备力量。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必须牢牢把准这个方向和基调,关照学生的关照,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这也是智慧思政构建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坚持以生为本的构建导向,要求智慧思政在推进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思想获得作为衡量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这决定了智慧思政构建要对标效度,从而回归思政教育本真。当前,有些教师正因为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和初衷,致使有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思政课教学质量不佳已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在工具理性主导下,应付考试、追求分数代替了思政课程在学生信仰培育、价值引领和灵魂塑造上的关键作用。学过就丢、考过就忘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很难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上升到信仰信念层面。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异化,致使很多思政课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没有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未能真正厘清学生是否增强了思想获得感,思政课成了令人堪忧的“水课”。而在智能技术语境下,智慧思政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并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后的思想状态。比如,在智能化技术协助下的思政课堂中,教师通过追踪学生眼球聚焦和眨眼频次能够记录和判断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精准把脉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获得情况[4]。总之,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增强学生的思想获得感、打造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提供技术保障。

2.在构建方法上,注重协同联动

智慧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智能化课程教学模式,其构建还需要相关的教学服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响应。因此,从智慧思政构建的方法来看,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一方面,要做好人机协同。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完全忠诚于教材内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直接向青年大学生灌输和宣讲科学理论。伴随着智能技术向思政课堂的全面渗入,教师一人主导课堂教学的时代不复存在,与智能化设备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将成为教学新常态。在智能化设备的有效协助下,教师能够及时动态精准地识别青年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和个性化需求,在严格遵循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打破教材逻辑体系推送有针对性的生成性内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联动。智慧思政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构建完全依靠思政课教学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生管理部门、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后勤服务部门等相关职能单位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数据往往被各个单位收集、存储和占有,只有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信息贯通和数据共享,才能发挥协同作用、产生联动效应,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信息[5]。智能技术参与教学过程和职能部门的有效介入,不但使思政课教师从重复性、概念性的理论讲解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准识别来调整教学进程、生成教学内容。

3.在构建载体上,依托智能平台

智慧思政建设能否成功且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端赖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作用由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上升为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支撑系统。因此,若要借助智能技术把传统思政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思政,无疑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工具和支撑设备。智能化教学平台作为智慧思政的构建载体,为师生互动交流创设更加智能化的教学情境。而传统思政恰恰因为缺少智能化平台和智慧化情境,即使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备,往往也会使技术运用存在融合度不够、过度技术化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借助智能化平台支撑的智慧思政对智能技术的运用不再是技术设备的机械性组合,而是智能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基于智能技术组建的智慧学习资源和智能教学环境,开启了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无疑使思政课堂更具动态性和智能化,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思想获得感。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智慧思政是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思政课堂,但智能技术也不是“万灵丹”,技术不完善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慎用而不能“滥用”,必须充分保持思政课智能化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思政教学,在智能化教学情境中把握主动性和主导权,不断挖掘智能技术的教学优势和潜能。

4.在构建目标上,满足个性需求

构建智慧思政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成效,使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头脑中扎下根来,并转化为其毕生的思想行为指南。但是,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自身秉赋、民族习性、区域特征、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遂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需求期待往往迥然有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智慧教学,在厘清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内容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当前,有的思政课堂之所以出现坐后排、玩手机、低头族、写作业、睡觉党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学内容供需失衡,没有精准识别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期待,师生之间往往找不到同频共振的议题,也就达不到同向同行的教学效果。这一方面囿于教师自身的精力局限。在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思政课因学时少学期短,致使教师短期内很难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技术短板。即缺乏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源、专业、年级及喜好等学情进行精准分析,个性化教学无法真正落实。而在智慧思政课堂中,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化教学情境、智慧型学习场所使个性化思政教学成为现实。相比传统思政课堂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智慧思政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尊重个人兴趣、鼓励个性发展、满足个体需求作为其核心要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供给精准到个人。就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理论认知而言,通过对其思想动态和行为数据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够及时精准地诊断学生在特定时段的思想症状。然后对学生的思想症状进行系统分类、分层梳理,探寻切中时弊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并在教学活动中智能化推荐有针对性的思想内容对学生加以引领和优化。

5.在效果评价上,重视动态数据

效果评价作为智慧思政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对智慧思政运行状况及师生参与行为的客观表征。借助评价结论,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智慧思政的实施进展、总体效果和潜存的问题不足,并据此及时制定优化策略。伴随思政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与之因应的评价机制亦不断发展完善,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标准,抑或是评价方法,甚至是评价流程,都更为科学规范。然而具体到评价实践中,多数高校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奉学习结果为圭臬,却不同程度上轻忽了对学生在此期间思想变化和价值升华的检视和考核。即便有些高校尝试采用生成性评价,但因采集的数据多为拟态数据,终究还是落入结果性评价的窠臼。而在智能技术助推下的智慧思政则能有效弥补当前教学评价的弊端。一方面,智能技术能够收集动态数据,为智慧思政评价夯实数据基础。大数据情境下,师生教学行为产生的数据多为实态数据,其要么是主体自主生成的,要么是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收集的及时性有效规避了因记录延迟而渗入人为因素,大大增强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动态分析数据,实现了智慧思政的数据化评价。只有全面分析动态数据才能为智慧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精准的信息。数据的动态化分析处理是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征,其为及时精准把握思政课教与学提供有效信息。总之,智慧思政依托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控,由此生成的数据化评价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三、智能化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构建的实现路径

构建智慧思政既要强化智能技术的工具赋能,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育监管的有效介入和保障作用,以确保智慧思政构建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实际效果,引领思政课教学迈向智慧思政的新时代。

1.技术层面:加大技术投入推动课堂智能改造

在推进思政课堂的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有些高校寄望于购买成熟的智能化教学软件,将思政课程直接导入智能化教学系统,然后师生通过智能系统进行教学活动。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堂的智能化水平,但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和思政课程内容的持续动态发展,势必要借助技术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对思政课堂进行升级和改造,以便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最新理论成果嵌入思政课堂中。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教学软件购置来解决智能化教学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加大技术投入以增强智能技术的适用性和融合度以提升思政课堂质量才是长久之宜。一方面,加大技术投入以增强智能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适用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具有通用性,其在教育领域应用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尚未有效介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层面。思政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引领性是区别其他专业课程的显著特征,这是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思政必须注意的问题。它要求高校推进智慧思政构建中技术投入要注重其适用性,使智能技术成为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和价值观引领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加大技术投入以增强智能技术与思政课内容的融合度。推动智能技术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是智慧思政构建的核心关键。只有将智能化教学设备全面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才能为师生营造出智能化教学场域,继而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因此,要加大技术投入,运用智能技术夯实融合基础、创新融合业态、丰富融合方法,基于智能技术与思政课程之间更深层次衔接与融合打造切合师生需要的智慧思政课堂。

2.教师层面:智慧教学思维的培育与能力提升

智慧思政构建能否成功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思政课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智慧思政建设能否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熟谙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把提升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如果教师只一味地重视阐释理论、铺陈知识和传播思想,而轻忽技术驱动教学变革,不能“玩转”智能技术,就无法有效开展智慧思政教学活动。在此意义上说,是否具备智慧教学的思维和能力将成为智慧教师与传统教师的根本区别,也是智慧思政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标识。智能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其技术优势的彰显离不开教师的能动作用,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思政课堂中有效运用智慧教学设备。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智慧教学思维。只有具备智慧教学思维,思政课教师才会自发地知觉智慧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并为之付诸实践。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意识到智能技术必将引发思政课堂革命,因而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牢固树立整体性和关联性思维,以智能化技术开启智慧思政之旅。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思政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思政课教师要懂得智能教学技术,熟谙智慧教学流程,掌控课堂教学节奏。为此,要组织人工智能技术人员、信息化教学骨干对教师进行智能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训,促进其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要把握智能技术原理,熟悉其构成要素及运行逻辑,描绘智慧思政的基本形态。其次,要善于运用智能技术,厘清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政课堂的效度与限度,实现技术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再者,要充分使用智能技术,把智能技术作为智慧思政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手段,实现人性与技术的互惠共生[6]。总之,智慧思政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熟悉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成为引领智能化时代思政课堂教学变革的探路者。

3.学生层面:智慧学习意识的激发及隐私保护

智慧思政是一项全面而深入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它不仅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提升技术素养,也需要青年学生认同和参与智慧学习。如果缺失了学生的智慧参与,智慧思政构建将处于泛化虚空状态。引导学生借助智能化设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是智慧思政构建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特色。因此要激发学生智慧学习意识,使其有意识地参与到智慧思政教学中来,运用智能化教学设施学习和领会思想政治理论。鉴于此,教师要有效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思政课程内容供给精准度,创设师生互动的智能化界面,使学生更充分认识到智能技术的优势和潜能,在智能化教学情境中持续生发学习意愿,从而更加主动地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采取适宜的方法措施,确保学生能够持续性生发智慧学习意识,继而在这种意识的引领下自发地投入智慧学习情境中并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和认同。当然在激发学生参与智慧思政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信息资料的存储和保护。这是因为,学生参与智慧思政教学和师生互动交流时难免出现与教学关联不大的信息,甚至包括学生自身的基本信息。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产生的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及销毁,竭力杜绝因智慧思政构建而带来伦理和法律问题。近年来个人隐私数据泄漏业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引发的后果给政界、业界和用户带来困扰甚至巨大损失[7]。如果学生因智慧思政教学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势必弱化其对教师的信任和参与教学的兴致。基于这种情形,思政课教师既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要切实做好学生信息的有效保护,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智慧思政学习中。

4.管理层面:构建和完善机制以保障智慧教学

智慧思政目前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初步推进阶段,没有成熟的案例和模式可以借鉴。加之思政课程本身的独特性,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指向性无不要求技术应用安全可控。因此需要构建和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控,以防智能技术的工具赋能而造成价值失序。总的来说,主要包括融入机制、监管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优化机制。首先,构建和完善融入机制。从融入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技术的融入、主体的融入和内容的融入。从技术的融入来看,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是智慧思政有序推进的前提基础;从主体的融入来看,师生有效融入智慧课堂进行思政课教与学,是智慧思政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从内容的融入来看,思政课程内容深度融入智慧教学软件系统,是智慧思政落到实处的核心环节。其次,构建和完善监管机制。即发挥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监管作用,对智慧思政教与学进行全程性监督和管控。比如有些师生对智能教育技术感兴趣,有些师生对教学模式创新无所谓,而有些师生对教学模式创新有抵触。因此,要基于监管机制精准研判潜存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干预,有助于保障思政课教学智能技术应用常态化和长效化。再者,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智能技术赋予高校思政课创新动能,但不是所有师生都能自觉认知和主动应用的。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思政课智能化教学取得效果者予以表彰并加以推介,从而激发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智慧思政教学活动。最后,构建和完善优化机制。尽管智能技术发展势头和教育应用十分强劲,但技术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地给智慧思政构建带来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故而需要构建和完善优化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智慧思政建设实践进行规范、优化和完善,使智慧思政构建始终处于良性发展态势。

四、余论及结语

运用新兴技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是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思政人牵之念之、萦绕于心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构建智慧思政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深嵌互融赋予了思政课教学改革新动能。智能技术蕴涵的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等特质,势必能够引发思政课堂的颠覆性变革。但必须在技术与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度,既不能陷入唯技术主义,把思政课堂变成新技术新媒体“竞技场”而让学生眼花缭乱;也不能对其全盘否定,使思政课教学重回“灌输论”而令学生心理抵触。构建智慧思政是顺应时代变化、满足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旨在挖掘智能技术潜存的信息传播和教育红利,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理论、智慧地把握理论,继而在科学理论的濡染和浸润下成长为时代新人。鉴于此,思政课教师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底线的基础上,通过教情、学情的聚类优化和算法创制,打造蕴含正能量、主旋律、年轻态、视觉化的智慧课堂[8],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视、听、触等多维体验,切实提升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将智慧思政作为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改革新的生长点,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否定和摒弃,而是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依托新兴技术使思政课堂更具质感和效度,以期为方兴未艾的思政课教学智能化转型提供审思和借鉴[9]。智慧思政作为一项全新的课题,目前尚处于理论探讨和体系构建阶段,智能技术还未能给思政课堂带来大规模常态化的革命,其在实践层面的推进可能会遇到可以预知乃至无法预见的难题。比如,智慧思政的称谓是否精准科学?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后发现,已有研究者用“智能思政”来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到底是“智慧思政”科学,还是“智能思政”规范,无疑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围绕此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尽快拿出较为公允的建议和方案,以便为智能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廓清基础性、根源性的问题。

猜你喜欢
智能化思政智慧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