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 浙江可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后浇带施工,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进而产生的有害裂缝避免发生;进一步以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为依据,基于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将混凝土带留设好的一项施工工艺。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对后浇带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掌握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施工技术,从而促进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提升[1]。由此可见,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原理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相关条例当中,对后浇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因素,结构不均匀沉降因素,基于梁、板、墙等结构位置,预留下的剧本一定宽度,并通过一定时间浇筑的混凝土带,即为后浇带[2]。
在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促进地下室底板抗渗漏性能的提升,进一步使整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后浇带施工技术落实过程中,需对施工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通过一段时间的收缩、再浇筑、振捣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和前期划分的区域形成一个整体。从高层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原理来看,不同的后浇带,其施工原理不同,具体如下。
温度后浇带施工,主要应对的是混凝土温度裂缝,而对于混凝土温度裂缝来说,指的是因温度变化,进而对建筑物造成拉裂,引发的变形或裂缝和质量隐患问题。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温度裂缝是不可避免[3,4]。而在设置温度后胶带的基础上,则能够使此类裂缝问题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度后浇带施工期间,需确保混凝土浇筑温度比主体浇筑温度低一些,并做好施工养护作业,以此确保此环节施工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在降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不均匀沉降地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中,沉降后浇带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层建筑的沉降后胶带也具备收缩后浇带的功能,在高层结构主体封顶之后,进行封闭处理,且需以沉降观测记录为依据,在设计单位确认之后,执行最终的封闭处理措施。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初期收缩及温度应力缩小处理,收缩后浇带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其封闭处理,需保证左右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5d之后再执行封闭处理。与此同时,封闭后浇带的混凝土,其强度需比左右两侧混凝土的强度一等级,即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5,6]。并且,基于施工之前,需做好后浇带部位的止水带的保护干预,使杂物落入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而使止水带避免受到损伤。此外,基于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将浮浆、松动的石子以及松软混凝土清除干净,进一步针对结合面位置进行洒水处理,确保结合面保持湿润,到洒水需湿度,避免出现积水,以此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如前所述,对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的原理及具体后浇带施工类型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质量提升角度考虑,还需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有效落实,总结起来具体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从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质量提升角度考虑,把控好后浇带施工设置技术要点非常关键,具体设置技术要点为以下几点。
(1)基于后脚施工期间,需确保间距设置的合理性及规范性,倘若图纸上存在留设,需以图纸的设置为依据,然后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对于矩形构筑物后浇带,其间距通常设置在30m~40m范围内,并且在后浇带宽度设置方面需方便相关施工操作,同时结合具体的结构构造加以明确。
(2)处于后浇带设置施工期间,需确保宽度设置的合理性及规范性,针对楼板或者基础部分,起到受力作用的钢筋在一般条件下不可切割断开,需使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得到有效保证,进一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在后浇带设置施工期间,需确保设置位置的合理性,比如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低的位置设置较为适合。通常剪力墙中部不能进行后浇带的设置;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为最佳的设置位置,在此处设置,能够使弯矩与剪力偏大引发的自身压力高的状况避免发生。
在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时间的合理选择、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也非常关键,确保这两方面的选择合理、规范、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够使施工技术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1)在后浇带施工时间选择方面,由于混凝土构件在发生收缩的条件下,需合理处理收缩问题,确保收缩情况稳定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通常在收缩情况处理后2个月进行[7]。与此同时,高层建筑裙楼与主体一般同时进行施工作业,然而因裙楼的施工量和主体的施工量比较起来明显更小。所以,基于施工期间,需先进行裙楼施工。此外,基于高层建筑主体施工完成之后,并在混凝土收缩效果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之后,再执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最为合理。当然,在不同的使用季节,施工材料的选择也不同,所以在合理控制后浇带施工时间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施工材料非常关键。
(2)在后浇带施工材料选择方面,需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且一般条件下会使用膨胀水泥或膨胀添加剂进行普通水泥的配置,以此使混凝土中各配比符合要求。同时,基于后浇带施工前期,需在混凝土当中添加适量的减水剂,从而使混凝土当中的水分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
在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中,前期模板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施工非常关键,其技术要点包括如下。
(1)前期模板施工准备。在后浇带施工中前期模板施工准备方面,需以施工图纸为依据,需确保施工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此使模板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混凝土浇筑。基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以相关施工规范标准为依据,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同时,在后浇带浇筑之前,需确保模板侧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重视混凝土浇筑振捣环节质量控制。
(3)其他施工质量隐患问题的控制。基于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可能发生跑浆施工质量隐患问题,还可能引发留直槎施工质量隐患问题。其中,对于留直槎问题来说,易致使施工缝增大,进一步使混凝土发生渗漏的状况,严重条件下还会使施工混凝土的密度降低,使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及后浇带施工的强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些施工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需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规范流程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得到充分有效地保障[8,9]。
本次以国内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地上为25层,地下为1层,建筑高度为74.2m,其中地下室底板施工应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布置形式方面,东西方向一共3条,南北方向一共2条。其中,对于东西方向最长的1条后浇带,其总长大概为50.42m,宽度为0.8m。
以相关设计规范标准要求为依据,需在本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后浇带两侧进行钢筋网隔断的设置,同时基于施工期间需针对两侧构件采取稳固支撑处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则需对其内部进行清理处理,确保施工表面层维持湿润状态。而从后浇带施工后期质量角度考虑,加强后浇带保护非常关键,即:基于后浇带上方位置,进行模板的铺盖作业,使可重复利用的组装式带盖后浇带模板有效构成,使后浇带内钢筋腐蚀、遭遇破坏、杂物清除不干净等问题避免发生。
在固定孔及通孔设置方面,一方面,对于固定孔,其间距需以模板下方钢筋的布置为依据,合理确定下来;对于通孔和模板上端部位的距离,需维持在模板总长度的1/5~1/4之间;并将通孔设置在模板上端位置,为模板吊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孔为圆孔,其直径需控制在模板的1/15~1/20之间;然后基于固定孔间隔位置,需在角钢和模板相互平行的侧边中部设置好[10]。
此外,由于模板上设置了通孔,可以通过铁钩将通孔勾住,使模板的拆卸更加方便,还对短距离拖动模板有利。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后浇带保护干预的基础上,可以使后浇带两侧已浇筑混凝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且对于模板两侧设置的等边角钢能够起到周转使用的作用,和传统木枋比较,优势鲜明,可使后期修补工作量大大减少,并使施工时间有效缩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温度后浇带施工、沉降后浇带施工、收缩后浇带施工均能够取得相应的作用。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物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则需把控好后浇带施工设置要点、后浇带施工时间及材料的选择要点、后浇带施工中前期模板施工准备及混凝土浇筑要点,并结合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合理、科学应用。比如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加强后浇带施工保护干预等,以此进一步为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及效益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