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船山诗歌创作中的生死观*

2021-12-06 07:47石朝辉段建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船山君子诗歌

石朝辉,段建辉

(嘉应学院 文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王船山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特殊历史时期,经历了时代天崩地裂的变化,个人的人生境遇也不断改变,在生与死的不断抉择之中也产生了对于生死问题的独特阐释和理解。“生死问题是人生观的根本,是儒、释、道各家不能不关注的重大问题。‘玄家专于言生’追求不死的人生;‘释氏专于言死’追求涅槃的境界,以求永远解脱人生的苦难,逃出人间世之‘火宅’。而儒家则致力于自强不息的人生,贞生安死。王船山提出珍生、贵生、相天造命的卓越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生化之理,表现了哲人出生入死、自强不息、追求理想人格的积极进取精神。”[1]157-158在船山的诗歌创作中也直接表明了船山的生死观,诗歌正是船山思想情感的一种恰当的表现方式。

一、贞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船山的一生的经历正是见证了“贞生”的重要性,在四十年的遗民生活中,不断战斗的生存境遇,时时刻刻生命安全受到了的威胁,但是依然提倡珍惜生命,倡导人生要洒脱,不以物累。

1661年,清兵不断追击,南明桂王逃亡中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船山备受打击,十分悲痛创作了《初度日占》:“横风斜雨掠荒丘,十五年来一楚囚,垂死病中魂一缕,迷离唯记汉中秋。”强烈深刻的表现了船山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以及个人的危险处境,但依然保持自己坚强的一面。“雪搅九微香炬暗,未知除夕是阴晴。”

《前雁字诗》十二:“终知无寄处,不欲昧前期。人世谁长目,天心自列眉。寒宵闻见外,皑雪炫荧时。岂为知音绝,停毫罢远思。”船山身处乱世,不断见证了生命的无常,人性的考验,他却用自己惊人的毅力坚持着自己的人生道路,让生命的光辉不断辉煌,即使这背后有着沉重的代价和凄凉的悲惨,无法改变对于生的一种渴望。

船山在诗歌创作中还有许多咏物诗,其中包括吟咏季节、时令、气候变化的诗歌。描写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诗歌:《春兴》《早春三首》《春尽三首》《始夏》《初夏》《伏日》《夏夜》《夏夕》《初秋》《惊秋》《迎秋八首》《秋兴》《孟冬书怀》《冬遇》《冬日书怀》《冬夕》等等;表现时令的诗歌:《十二月八夜看月》《正月十六夜重赋》《初九夜再赋》《戏作七夕词三首》《中秋向夕》;描写气候变化的诗歌:《落日》《始晴》《咏雪》《残雪》《伏日》。这一类的主题在船山诗歌创作中频繁出现,一方面说明了船山对自然时间的变化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面对时光流逝、节气变化的无奈之处。年复一年的、日复一日的活着,却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对于船山是十分苦闷的事情的,但是还是依然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去不断实现。《晦日二首》“白日奈朱颜,流光几暂闲。九春余此夕,落照已前山。红豆留谁折,落花去不还。逢迎他日恨,旧上鬓丝间。”《冬夕》:“不知哀乐将谁得,恻恻寒心逼岁除。”《早春余雪属目偶成》:“知否韶华借,闲心早自疑。”《夏夕》:“隐几吾生事,萧然不自今。”强烈的时间变化,时过境迁的感觉使得船山对于生命的感悟更为明显直接。《四月一日》:“韶华读史过,天地近清狂。”《春尽三首》:“还持流景谢,长遣古人愁。”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船山经过了持续的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不由得生发出对于时光的感慨,但是他依然保持自己本初的信念,坚定地将生命寻找新的一种释放方式,而不是选择放弃生命,这也正是船山“贞生”的真实写照。

二、生该何为

船山关注生死问题,认为真正的君子存身保命的根本目的是报效国家,追求理想,君子应当以“贞天地之生”为己任。

船山强调人生的现实性,人类生命延续的实在性,不同于佛道“颠倒生死”的观点,生命运动的永恒性不可阻止。“死此生彼者,一往一来之谓也”死亡的到来难以控制,那个时代随处可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船山的追求,也是生命自身更高的境界。船山多次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最终都以其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活了下来。船山并非一味的求生,而要贞生安死。正确处理好生死、仁义之间的关系,人只要活着就不能放弃的责任。“一日未死,而有一日必应之物理;一日未死,而有一日必酬之变化。”[2]538如果活着之时不能做有意义之事,而是“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3]479那么生与死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对于那些缺乏贞节、朝三暮四之人,船山更是深恶痛绝。“无恒之人,富而骄,贫而谄,旦而秦,暮而楚,缁衣而出,素衣而入,蝇飞蝶惊,如飘风之不终日,暴雨不终晨。”[3]486这类人完全背离了船山对于人生之“贞”的追求,是该遭到唾弃,只有行“君子之道”“不废其事,不劳其民,仁以涵物以智以见功,然后为君子之道。知君子之道者,可与尊生而不贪,可与应世而不诡。”[4]427这才是难能可贵之人。

船山在他的词中写道“几许兴亡,凭谁料理,血痕一缕留青史。从来白刃杀英雄,恹恹儿女丛中死。”“宝剑在侬手,闪霍动乾坤。”这都表明了船山为自己的国家、民族的理想信念,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船山诗歌创作中对于活着应该如何活的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理想、信念的爱国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政治上风云如何涌动,船山都依然坚持自己的初衷。《更漏子》:“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是年轻时代的忧国忧民的心情,心怀天下,但是却势单力薄,因此便有了《咏雪·癸丑》:“回首少年心绪迥,冲寒狂折野梅红。”在船山的遗民的岁月中,虽然船山也有过矛盾、犹豫的时候,但是他依然能战胜自我中的懦弱,执着的追求和坚持。《病起连雨四首》:“故国余魂长缥缈,残灯绝笔尚峥嵘。”但这样的一种坚持也注定了船山一身的孤独。《续落花诗》(一):“映水低垂带影双,情来奔影委流淙。浮浮终隔相思浦,去去空沿解佩江。轻薄自矜云想袂,闲愁无那客临窗。怀贞惟忆东篱伴,青女相邀死不降。”这首诗表现了复杂的情感,但最终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船山既有对于明王朝的眷念,也有自我人生的一种无限感慨。

第二,对于未来的无限期望。 虽然明代灭亡,但是船山依然憧憬未来,这也是他的重要精神支柱。《醉春风·遣病》:“末了游思债,莫被浮云碍,鸡声历历曙光微,在!在!在!月挂西楼,风轻柳岸,虹垂天外。但遣愁城外,不怨霜荷败,情知腊尽雪须消,耐!耐!耐!未必他生还如今日,长年禁害。”“诗人即使在兵种,仍然胸怀‘闻鸡起舞’的豪情,向往斗争,憧憬着胜利的美好远景:‘风轻柳岸,虹垂天外’。目前的环境,虽然异常艰苦,但‘情知腊尽雪须消’,春天总要到来,美丽的彩虹,终要照耀人间;胜利的日子,虽然遥远,今生也许不能看到,但未来的历史,祖国人民将写出最光辉的篇章。”[5]194

《摸鱼儿·向西园花飞一片》:“待人散月斜,日长山静,侬自有归处。”《鹧鸪天·藤蓑词》:“帆已挂,柁频开,掀涛拍岸且徘徊,涪翁漫道风波险,似此风波亦快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船山的客观主义精神,无论政局如何风云动荡,他都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激情,让人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即使前途坎坷,但也无法磨灭他心中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

三、安死

“天地之生也,则以人为贵。草木任生而不恤死,禽兽患死而不知哀死,人知哀死而不必患死。哀以延天地之生,患以废天地之化。故哀与患,人禽之大别也。”[6]889人哀死而不患死,不回避现实的人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死问题,而正确的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活着。

船山对于死亡的态度在文学作品也有体现,第一,坦荡地面对死亡。“怀清台上望孤忠,剩水余山恨尽同。亭亭宝婺邀残月,转转金轮御朔风。从知生死一浮沤,大誓宏深不易酬。”面对死亡是任何人也无法逃脱的,在死亡面前,个人都显得非常渺小、无能为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安死”,不要畏惧死亡,坦然面对。“惊鸣叫云天不开,秋夕孤飞遥痛哭。衰顽不死狱前日,湘女空灵郁杳茫。”“当时不道今生别,犹白金风泪黯然。情根悔不锄苗早,蔓草萦丝自惹愁。主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第二,超越死亡。虽然“旧是销魂地,垂寻有劫灰。他日还凄绝,余魂半渺茫。”“细雨如酥宿暑微,余魂欲傍晚凉归。依稀听得人间语,五色云中彩凤飞。”超然物外、超越死亡正是船山最终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船山在“天崩地裂”的历史环境中,没有选择自杀,因为船山反对“轻生”“贪生”。“生死之际,君子不言。非不言也,死者天之事,生者人之事;人所必尽者,人而已矣,人尽而归之天,所以赞天而善其化也。……故众人贪生,而生无可贪。最可畏者,此身也。异端轻生,而生不可轻。最可爱者,此身也。”[2]529有生则有死,生不能贪;但死也不能轻,珍惜活着的时候。人既要心存畏惧,又要倍加爱惜,才能真正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船山也没有选择遁入空门,而是带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活着,用文字的形式来延续生命的意义,这正是超越死亡的最直接的表现。“余生一尽万重悲,谁望含饴未死时”正是对于生死轮回的正确认识,也体现了船山不同于苏轼的另类豁达的人生观。

“诗言志”,诗歌作为情感、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船山把自己的生死观直接借助诗歌创作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船山对于生命意义的见解,也让其诗歌作品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猜你喜欢
船山君子诗歌
诗歌不除外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君子无所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有君子之道四焉
民国时期《船山学报》办刊宗旨发覆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和谐文化与船山学研讨会暨2008年船山学社理事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