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要素分析*
——以教育过程论为视角

2021-12-06 07:47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体思政大学生

黄 颖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243000)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作为正向精神收益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主体、实际开展思政教学的具体环境、以及各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内容的积极主观感受[1]。思政教育过程论将过程视为本体,旨在挖掘思政教育过程的内在机理,并以此构建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动态互动教学理念,其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认知能力[2]。可以说,思政教育过程论所倡导的教育原则和现实路径,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和增强密切相关。

一、过程论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要素分析

(一)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要素

分析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要素,以及采取思政教育过程论探究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机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主体的获得感至关重要。就是说,只有厘清获得感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才能对症下药,进而从最根本处提升大学生思政获得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思政课教师主体、思政课学生主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境等[3]。其中,思政课的影响要素体系正是在这些影响因子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产生的,且四种要素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而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正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最终体现。因此,需要对之进行针对性高且切实性强的分析。

思政课教师主体,在开展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其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相关着学生主体的实际获得感。思政课教师主体的人格素质、理论素质、政治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对学生主体的获得感有重要影响。其中,思政教师主体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程度是学生获得感的首要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主体的理论素质是学生获得感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在具体衡量学生主体获得感层面,其能力素质是关键指标,而其人格素质则是重要因素。简而言之,充分开发教师主体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建设与培育至关重要。

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晴雨表与指南针的大学生思政获得感,学生主体自身也是其重要影响要素之一。即是说,分析学生主体的个性特征、主观愿望、个体意识、以及价值取向对获得感的影响,对于教师主体更好把握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乃至进行针对性教学至关重要[4]。其中,获得感生成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主观愿望的内在动力,学生主体的正确价值取向亦是衡量获得感的关键因子。而学生主体的个体意识与个性特征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程度,同样也是检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指标。

在思政教育过程论视域下,各种教学形式下的具体教学内容,不仅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多元互动中具有纽带作用,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内容也是衡量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媒介。其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正确价值观念、道德约束与规范、以及基本思政品德。可以说,方法与内容是否符合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是否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与原则,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际收益。研究并对之进行针对性的革新和改良,对于培养以及建设学生主体获得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教学环境,作为衡量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外部因素,对学生主体获得感生成与增强,自然也至关重要。简单说,教学环境既具备支撑作用,同时又具备敦促作用。既拓展着学生主体的价值观念,又强化着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且教学环境不仅不是抽象的,与之相反,教学环境是具体的、开放的,抽象、封闭且脱离具体的教学环境不仅是导致实际教学空洞的重要原因,而且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形成与培养。

(二) 过程论下思政课获得感形成机理

思政教育过程论视域下,学生主体的获得感,不仅关系着学生主体性是否充分被重视,也关系着教师主体性是否充分被发挥。这是因为,此过程论下,思政课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是相互交织着的,是多元交互着的,是开放活跃着的。而思政教育过程论的宗旨是在增强学生主体的思政素养的同时,建设和培育学生主体的获得感[5]。教育过程论下的思政课教学实践,需要同时满足,学生主体的实际思政素养与社会要求的基本思政素质相统一,以及与思想教师主体制定的具体教育目标相统一,进而正确认识与充分把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形成机理。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大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实效性,首先体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能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简单来说,就是大学生获得感在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品质上的深刻程度。即体现在思政课学生主体对教师主体传授的知识内容的接受与认识程度,以及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意志与信念,并直接影响自身价值行为的强度,而且同时表现为学生主体,利用思政知识的理念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能力。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理,包括内在机理与外生机理两个部分。教育过程论下的内在机理是学生获得感生成的内在动因[6]。主要包括,学生主体的心理期望、有效参与、主体需求、以及实践转向。其中,心理期望是思政课学生主体获得感的生成起点,有效参与是思政课学生主体获得感的关键节点,而学生主体基本需求的满足是获得感生成的首要标志,而思政课学生主体获得感的价值宗归在于思政理论向生活行为的实践转向。

此外,教育过程论下的外生机理是获得感生成的外在动因,主要包括思政课教师主体的实际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环境。其中,思政课教师主体的实际教学质量是学生主体获得感生成的关键因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大学生思政获得感生成的重要手段,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环境则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有效保障。

概而言之,厘清思政教育过程理论下的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理,实现学生主体的实际思政素养与社会要求的基本思政素质相统一,以及与思想教师主体制定的具体教育目标相统一,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教学质量以及增强思政课学生主体的获得感的首要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并且尊重遵从获得感生成的内在机理与外生机理,才能孕育出满足社会培养要求的高思政素质与高道德品行的学生。

二、 确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教育原则

(一) 过程论下价值性与科学性统一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主体获得感,既存在着学生主体价值性满足问题,同时包含着学生主体科学性发展问题。为此,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主体获得感,需要保证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为,思政教育过程论的价值性体现在,其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手段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因为,思政教育过程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其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的实际思政素养与社会要求的基本思政素质相统一,以及与思想教师主体制定的具体教育目标相统一的过程[7]。

(二) 过程论下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主体获得感的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保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在实际思政教学中,既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性地位的思政课教师,也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体性意义的学生自身。因为思政课教师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设计者以及主导者。又因为学生主体性直接决定了其在实际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因此,保证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至关重要,且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构成。

(三) 过程论下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想要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还需要确保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独特产物就是学生的获得感。即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实现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有效增强的内在根据。一方面是因为,思政课理论基础是保证学生思政素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信念与行为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政教育论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除了要坚持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之外,还需要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路径

(一) 过程论下理念为先与教师为主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首先需要保证“理念为先”与“教师为主”。在“理念为先”层面,需要不断革新思政课教学理念,确保理念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其中,作为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正确价值观、认知能力以及科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理念是整个思政教学过程的核心对象。理念为先路径决定了具体教学过程中,既需要精准课程定位,弘扬正确价值观。同时又需要树立协同育人教育理念,培养出全面高素质与高品德学生。简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理念为先”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起点与归宿。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实现学生获得感的强化,在“教师为主”层面首先表现为,需要积极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因为思政课教师主体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主体的获得感至关重要,而且还因为教师主体是实际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设计者以及主导者[8]。鉴于此,为了实现学生获得感的增强,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层面表现为: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以及能力素质。概而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教师为主”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首要及必要条件。

(二) 过程论下需求为本与内容为王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还需要保证“需求为本”与“内容为王”。本质上说,大学生获得感是主观的感受或情感的认知,这也决定了学生主体的主观体验是其获得感的源泉动力。因此,思政教育过程论下,保证学生获得感提升的切实路径包含“需求为本”。具体表现为:精准把握学生主体的需求规律,并以此为凭据设计教学方案,强化学生主体的主观体验。充分考量学生心理需求以及教育规律,充分拓展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9]。简而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需求为本”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关键环节。

“内容为王”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另一切实路径,在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开展中,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且设计出利于全面呈现思政内容的有效教学手段,以此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供给,使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实效得到加强。具体层面包括,突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以此促进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完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效果性,利于学生主体轻松认知与主动接受。此外,还需要增加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维度,拓宽学生主体积极性与能动性。概而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内容为王”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必备指标。

(三) 过程论下方法为魂与环境为用

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最后还需要保证“方法为魂”与“环境为用”。教学方法作为连接思政课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重要纽带,在提升学生获得感上起到重要作用。多元交互、且开放活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而且能够拓展学生主体的发散思维与学习趣味。因此是保证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重要手段。具体表现为: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设计具备互动功能且开放多元的教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性[10]。简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方法为魂”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手段。

最后,“环境为用”亦是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但在新的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环境为用”路径决定了,既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捍卫先进科学的指导思想。同时又要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新环境下面临的歪风邪气。可以说,思政教育过程论下的“环境为用”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外部基础与重要支撑。概而言之,思政教育过程论下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路径包括多个层面,且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增强的过程,也是各个层面相互交织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 结语

分析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要素,以及采取思政教育过程论探究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机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主体的获得感至关重要。其中,思政教育过程论也为大学生获得感的提升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此外,思政教育过程论同时又为大学生获得感的提升构建了多层面且多角度的现实路径。可以说,将思政教育过程论应用到大学生获得感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孕育出满足社会培养要求的高思政素质与高道德品行的学生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主体思政大学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何谓“主体间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