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娟
(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东明 274500)
(1)危害时间长。小麦播种后10~40 d,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出土,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至小麦灌浆期间,一直都有出土的。
(2)分蘖力强,结籽量大。分蘖少时5~6个,多的达20多个,一年就可生产大量种子,几十至几百粒,任其生长下一年甚至能达几万粒。
(3)种子成熟后自行脱落。防治不及时,种子就落进土壤里,无法清除出去。
(4)种子质量轻,随风、水流传播。地头、沟渠、路边都有生长。
(5)休眠期长,一年生或越年生。有些当年不能发芽,在下年小麦播种时,仍能发芽生长。
(1)难清除。苗期不易辨认,农民忽视杂草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要清除;小麦抽穗后,杂草在麦垄间,不易拔除;拔除时,由于分蘖量大,拔除不干净;拔除时间偏晚时,种子已落入地里;拔除后,放在田间地头,杂草种子随风、水流重新回到田里,第二年造成更大危害。
(2)产地检疫不严格。小麦种子里混有杂草种子,使杂草种子得以传播,面积越来越广。
(3)秸秆还田质量差,土壤上层有秸秆碎屑;旋耕机的使用,整地质量差,耕层浅,杂草种子直接落在地表层,休眠期过后,极易生根发芽。秸秆还田质量差和整地质量差,都影响小麦生长和农药的施用效果。
(4)阔叶草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阔叶草得以控制,却为禾本科杂草创造了生存空间[1]。
(5)种植者不重视,任其自由生长。
(6)不知道选用何种除草剂。禾本科杂草不容易识别,购买除草剂时,不能对症下药,购买的除草剂通常对燕麦、雀麦能有效防治,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防治效果不佳,造成田间恶性杂草越来越多,增加防治难度。
县农技、植保部门通过对乡镇农技站人员培训,乡镇农技站对大队支书开展培训,由大队支书在村里进行广播宣传,提高杂草识别、防除技术。从种源、人工拔除、农业、化学等多种途径,开展综合防治,控制危害[2]。
(1)从源头控制传播途径 加强植物的检疫和检验工作,凡有检疫性杂草的种子,一律不得调运,从源头抓起,杜绝种子传播。农户自留种、农户自行调换的种子也要严格精选,剔除杂草种子。
(2)人工除草:第一次拔除,在年前或年后,小麦和杂草都在苗期,剜出带出田外深埋,使杂草彻底死亡。第二次拔除,小麦抽穗前,象节节麦、燕麦、播娘蒿、看麦娘长得比小麦高,容易识别,但还未结籽时,就根拔除,不能遗留。
(3)统防统治 采取以村或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防治,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打药机进行统一喷雾,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杜绝风力、雨水、地块与地块之间相互传播。
(4)轮作倒茬与非禾本科作物,如蔬菜、药材等进行轮作倒茬,以清除干净禾本科杂草。
(5)深耕:每年种小麦时,进行深耕,耕深30cm,杂草种子被深埋,减少杂草种子出土的几率。
(6)化学防治:化学除草省工省时,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
杂草有两个出土高峰,即冬前小麦分蘖期和春季返青期。冬前小麦分蘖期,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大部分的杂草已出土,处于幼苗期,杂草组织幼嫩,根系少,抗药性差,用药量少,麦苗还没长高,土壤裸露面积大,药害小。因此,这个时期是防治效果最好的时期。其次为年后返青期,2月下旬~3月上旬,这个时期不如冬前防治效果好,杂草经过一个冬天的炼苗,根系已经很发达了,防治时要增加药量,还容易引起药害。进入拔节期禁止施药。
尽量用广谱性除草剂,灭除多种杂草。对以野燕麦、看麦娘、罔草、硬草为主的麦田,用6.9%的骠马浓乳剂40~50 ml/667 m2,兑水40 kg茎叶喷雾;以雀麦、早熟禾、多花黑麦草、野燕麦等杂草为主的麦田用70%氟唑磺隆3.5~4 g/667 m2兑水30 kg喷雾;以节节麦、黑麦草为优势群的麦田,可用甲基二磺隆喷雾(甲基二磺隆只能用于粉质型和半硬质型冬小麦品种上),甲基二磺隆几乎可杀灭麦田所有的禾本科杂草,尤其是对节节麦、黑麦草、雀麦的防效最好。小麦3叶期,杂草2~4叶期,每667 m2用3%甲基二磺隆25 ml+所配助剂兑水30 kg喷雾防治。也可在小麦返青后起身前,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30~35 ml+所配助剂兑水30~40 kg喷雾防治。甲基二磺隆除草效果好,但安全性差,在安全性差的情况下,禁止使用:低温霜冻期和小麦拔节后不能使用,易产生药害。最大用量不能超过40 ml。小麦整个生育期只能使用一次。应单独使用,以免药害。
(1)喷药时,气温10 ℃以上,日平均气温不低于5 ℃,喷药前后一周,没有大幅降温或阴雨天。有利于小麦缓苗,减轻药害。
(2)喷药时,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10:00~15:00,麦苗上没有露水时进行喷雾。
(3)配药时要二次稀释,不重喷,不漏喷。
(4)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得超量用药。
(5)弱苗,麦苗受冻害、涝害、盐碱危害、病虫害,田间湿度过大、表土过于干燥时均不能喷雾。麦田喷除草剂后2~3 d不能浇水。
总之,进行药剂防治,不仅要达到防治效果,还要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