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强,朱 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中国所处历史方位,在保持外交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注重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引领时代潮流、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倡议、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其指引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向了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追求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目标前进的信念和决心。加强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使命和责任担当的关键钥匙。本文旨在从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习近平外交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视野和内在要求。
任何重要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思考时代大势、回应重大课题的产物。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治理赤字的迫切要求,是中国在强起来时代应对国内国际挑战的实践呼唤,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必然结果。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保守、融合还是割裂的历史抉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变革造就了国际社会深度的相互依存,人类日益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中。国际力量对比出现历史性变化,西方国家的实力地位明显下降,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日益崛起,推动着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加速变革,“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另一方面,世界并不安宁,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从和平角度看,世界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出现了频繁的局部动荡和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时有发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从发展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空前高涨。从治理角度看,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导致大量全球性问题凸显,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公共卫生、核武器扩散等跨国威胁持续蔓延,海洋、网络、极地、太空等新兴议题不断涌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世界变局释放出的巨大不确定性,传统的治理机制应对乏力,其权力分配、规则供给和治理理念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变化。在权力分配上,西方国家长期垄断着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并因此获得大量政治特权和利益好处。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实力地位出现明显下降。不过,“现有全球治理权力结构仍以西方大国为中心,全球治理规则……集中反映它们的国家利益与政策偏好,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明显处于不合理和不公平的不利境地”(2)吴志成.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6(6):22-28.。在规则供给上,既有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由西方国家在二战结束后主导制定,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为主体,以大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为核心关注议题,带有强烈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大量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诸如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公民社会等非国家行为体也空前活跃,既有的国际规则不管是数量还是效能都出现严重赤字。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样:“这些规则本身就是为管理国际体系中的个体行为体、而不是为国际社会的整体治理而设计和制定的,所以,在管理全球公地和应对跨国威胁方面效用很低。”(3)秦亚青.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4):4-18.在治理理念上,西方主导下的全球治理遵循的是二元对立的零和思维,将自己的价值理念视为先进、文明和普世性的,而非西方则意味着封闭、狭隘和落后。基于这一逻辑,西方认为必须通过胡萝卜与大棒的交替运用来改造非西方,以实现西方治下的和平。然而,冷战结束至今,西方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简单移植制度模式的做法并不成功,给大量非西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加剧了国际体系的冲突和动荡。基于对西方主导的传统治理范式的深刻反思,中国强调要顺应国际潮流和世界大势,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全球问题提供新的外交理念和治理方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4)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2).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进一步的跃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7%,制造业产值、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吸引外资等位居世界前列。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战略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人工智能、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先进战机、国产航母、新型驱逐舰等武器装备陆续服役,军队现代化程度和实战化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2).。
然而,一个国家越是由大到强,其面临的国内挑战和国际风险也就越多。“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5-226.从内部看,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创新能力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尖端科技和核心零件面临“卡脖子”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面临诸多痛点难题。全面从严治党面临新挑战,全面依法治国存在薄弱环节,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严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从外部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经济上,在世界经济出现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重大断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持续减弱,且面临外部疫情输入和国际经济危机传导的风险。政治上,西方发达国家对华战略敌意明显上升,特别是美国视中国为挤压其利益空间、挑战其主导地位、威胁其制度模式的全面挑战者,通过“全政府”战略挑起中美战略竞争,试图延缓乃至中断中国的崛起进程。安全上,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压力显著增加。舆论上,西方国家仍然牢牢掌握着国际话语主导权,继续对中国进行模式输出和价值渗透,无所不用其极地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他们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国际舆论战,试图通过对中国进行造谣、抹黑和污名化,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怨恨情绪,以达到在世界上最大限度孤立中国的险恶目的。面对国内国际的新态势,中国外交必须更加积极有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解国际社会的困惑疑虑,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条件。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中国领导人对“强起来”时代如何统筹应对国内挑战和国际变局进行的系统性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对外工作的新任务,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论述、新倡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注重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努力推动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的相互转化;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更加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坚持和平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致力于超越历史上新老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坚持“以邻为善”“与邻为伴”工作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超越西方国家唯国家利益至上的自利逻辑;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应对当前世界层出不穷的国际争端和安全困境;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一系列外交新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普遍诉求,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道义担当。
在外交理论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坚定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实践,注重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构建起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完善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公共外交、政党外交等方面同时发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展银行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利用国际多边场合就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新型全球化等重要议题不断提出中国方案,推出行动议程,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建设性参与国际热点和地区冲突的调停,“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预算摊款国和经常性预算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在解决巴以冲突、管控朝核与伊核危机、推进阿富汗和平进程等安全问题上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减少对外贸易中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实验区,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召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并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格局。可以说,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在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7)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38.。概括起来,这“十个坚持”包括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保证、历史使命、战略路径、外交布局、政治要求和精神追求。其中,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战略路径,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外交布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自信是政治要求,塑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风范是精神追求。六者相互联系、逻辑贯通,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内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过去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不断提升自身的战斗力,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外工作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唯有始终坚持党中央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牢牢把握外交外事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节点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临危不惧、勇毅前行……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艰难险阻时通盘谋划、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打赢对外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才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更宽广的战略视野推进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8)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J].求是,2021(10):33-43.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复杂,特别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更多风险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对外工作的正确方向。
加强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内在要求,统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具体而言,第一,强化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决策中枢作用,明确外交和安全战略的总体方向和战略重点,为对外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指导。第二,加强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的分工协同,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侧重和相互配合,确保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第三,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建立权利义务明确、问责措施健全的体制机制,抓好重点工作的推进、检查、督办,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第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外交外事人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我。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集体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经过长期努力,在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后,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迎来了由大到强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改革转型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风险挑战。面对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和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时代背景,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和开放包容的世界体系。“在一个封闭、冲突、动荡的世界中,中国自身的发展无从谈起,民族复兴更是难以实现。”(9)赵明昊.中国的“强国外交”:方位、方向与方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7(8):16-18.因此,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在于积极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为国内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通的视角看,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使命还在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正如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4.,“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11)同①:275.。这充分说明作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关怀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直将自身发展与世界进步统一起来,把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自觉兼容。基于这一战略考虑,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战略构想,“旨在使人类从各种藩篱撕裂的区隔联结成‘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一体”(12)李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传承与创新:命运共同体的视角[J].理论与改革,2020(2):42-53.,反映了中国在走向全球、拥抱世界进程中的国际胸怀和责任担当。
不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成中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战略路径,即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回顾过去数百年的国际关系史,大国崛起往往导致对外扩张、殖民和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劫难和无尽创伤。遥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同样经受了战争之乱、分裂之痛和贫困之苦。正是基于对人类历史和自身遭遇的深刻体认,中国政府深知和平的珍贵和稳定的价值,将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中国外交的不变底色和鲜明标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将争取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的重要任务。为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进而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历史上的重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一步深化了对世界和平问题的认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在这一战略判断的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更加强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统一,通过进一步融入世界为自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更加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加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在不断扩大与各国的互利合作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当然,中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有效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以昂扬的斗争精神坚决回击各种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言行。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3)同①:249.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换言之,“我们不能为了和平发展而和平发展,而要始终把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15)袁鹏.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战略布局[J].现代国际关系,2017(11):1-8.。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反制美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霸凌行径,坚决反对有关国家对我国企业实体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决反击外部势力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无端攻击;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主张和行动,扎实开展涉港、涉藏、涉疆外交斗争,全力争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支持,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在和平发展道路的方向指引下,中国不断深化和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习近平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1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具体而言,中国依托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优化外交战略布局,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提出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基于对传统结盟政治的深刻反思。近代以来,结盟政治是导致人类社会纷争不断、冲突不止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结盟具有对抗性、封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首先,结盟往往针对共同的威胁或敌人,将另一方作为明确的假想敌,容易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甚至诱发军事冲突和战争。其次,结盟带有明显的封闭性,根据安全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来确定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旨在构建排他性的小圈子。再者,结盟往往带来国家之间的主导—依附关系,大国经常以同盟的名义动辄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在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深度相互依存的当下,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17)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21-01-26(2).。正因为如此,中国主张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当前,中国已经和100多个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庞大“朋友圈”。“这些国家彼此之间各有不同,伙伴关系的名称和形式也不尽一致,但其实质内涵都是平等相待,互利共赢,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差异。”(18)王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开启新航程展现新气象[J].国际问题研究,2018(1):1-12.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强调国家关系的和平性、平等性和包容性,是对传统结盟政治和零和逻辑的超越。在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支撑下,中国外交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主线,以点带面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外交往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际体系变革和中国发展转型,面向新时代对外开放合作提出的宏大战略规划。“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践行绿色、开放、廉洁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战略对接和互联互通,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八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中国倡议转变为世界共识。自2013年以来,中国成功主办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19)王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2021-05-11)[2021-06-06].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t1875005.shtml.。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反对歧视和污名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全力减少疫情对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的冲击,努力拓展在绿色、数字、健康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逆势向前。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影响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更关乎我们能够为世界和平和全球发展提供何种治理方案。正因为如此,习近平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对当前全球治理的力量变化、博弈方式和未来走向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中的角色、责任和使命。2016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集体学习了全球治理问题。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8.。在实践层面,中国高举多边主义大旗,坚定不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反恐、维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议题上不断贡献中国方案,为高度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巨大的确定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开展对外工作的根本政治要求。习近平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01.。这种自信首先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成功。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指引下,中国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自身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贡献智慧方案。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塑造了中国外交的特色,也支撑着大国外交的实力基础,更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战略问题”(22)吴志成,吴宇.习近平外交思想析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4-23.。
这种自信还来自对西方国家制度和治理的重新审视。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背景下,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历史终结论”一度倍受推崇(23)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4.。然而,过去三十年的世界政治图景并非是西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歌猛进,而是其对外输出和内部运行的双重危机。就前者而言,从武力推翻萨达姆到大力支持“阿拉伯之春”,再到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西方国家没能培育出“民主”的种子,相反导致不少国家政治秩序崩塌、种族矛盾激化、极端主义扩散。就后者而言,失去变革动力的西方模式也在不断僵化。经济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衡,导致金融衍生品泛滥和国内产业空心化。政治上,两党政治极化不断加剧,否决政治大行其道,在公共政策和国家方向上争论不休。社会上,贫富差距、族群矛盾和意识形态对立空前严重,不同群体之间的裂痕难以弥合。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溃败戳破了西方模式的种种神话,是西方模式系统性危机的集中体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样:“在这场对政治体制的决策质量、学习与纠偏、应变与灵活、协调与统筹、执行与贯彻、调度与配置、动员与号召,以及公民政治信任最严酷的考验中,西方民主体制明显败下阵来。”(24)朱云汉.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的世界[J].经济导刊,2020(5):30-39.
在“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的鲜明对比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自信拥有充足的底气和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25.这种战略自信为我们战胜前行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支撑,为我们坚持不懈探索人类更好的社会制度指明了正确方向。对外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始终坚定政治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外交思想明确要求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事实上,中国在对外交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风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道德观念,塑造了中国人民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情怀。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26)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干涉和压力,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国内事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立场,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些主张是中国外交宝贵的思想遗产,深深影响着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我国优秀外交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牢牢把握世界和平发展的方向,紧紧围绕实现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主线,提出了新型时代观、秩序观、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正确义利观、全球治理观等重要外交理念,构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顺应时代的丰富思想体系。这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既体现了历史继承性,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从继承性看,习近平外交思想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一脉相承、前后贯通,都是从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特定时期外交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都以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为重要出发点,推动不同国家和文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彰显了中国外交的风骨和气节;都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重要使命,在世界上倡导公正、主持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时代性看,相较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理念,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塑造中国外交风貌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背景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前所未有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崭新历史坐标下思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精准把握了国际体系转型过渡期与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的阶段性特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内容上,习近平外交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审视世界大势,谋划外交布局,精辟回答了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大深化拓展了我们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在方法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强调平衡性和协调性,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起来,将发展与安全、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等统筹起来,避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在风格上,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强调对外政策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构想,推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重大行动,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高质量公共产品,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总体来看,习近平外交思想在继承外交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现实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新风貌,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向了更高境界。
当前,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彼此互动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更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支撑。
习近平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对外交往过程中探索出来,并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完善,指引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正确道路,蕴含着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独特做法。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国际国内变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丰富和升华外交战略智慧,更加自信、更加鲜明地展示出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度,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牢牢占据战略主动地位”(28)陈须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国际影响[J].国际观察,2018(6):14-27.。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2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对世界发展大势做出科学判断,客观审视和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非凡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勇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洞悉世界的潮流趋势,明确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下一步,中国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
第二,坚持人民中心的价值立场。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3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人民中心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不变追求。当前,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大量的中国公民踏出国门、走向海外。中国外交始终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在对外留学、经商、务工、探亲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帮助中国公民和法人解决在海外遇到的偷窃、绑架、恐袭等问题,并通过持续对外开放为国内民众创造就业机会、开拓发展通道、改善生活品质。下一步,中国外交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采取更多具有针对性、亲和力的政策举措,使人民从党和国家的对外交往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坚持中国发展的和平共赢属性。习近平指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3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超越历史上国家崛起必然导致对外扩张和战争冲突的历史宿命,努力实现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高度统一。正是在对和平发展的高度自觉和不懈追求中,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和国家富强,并以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也不管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有力维护者、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同国际社会一道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坚持高举国际正义的道义大旗。习近平强调:“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32)习近平.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3-03-30(2).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还要尊重各国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承认并包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更要坚守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立场,解决世界不断扩大的发展鸿沟和权力失衡,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始终高举国际公平正义的大旗,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拥有应对外部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以上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核,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近代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时数百年时间,其间充满着由利益失衡导致的内部冲突和因霸权扩张带来的殖民战争,其实质是以西方内部多数人被剥夺和广大非西方国家受压迫为代价实现的少数人的现代化。如果中国能够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人民中心为立场,以和平发展为路径,以公平正义为导向,最终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必然将超越西方国家旧有的现代化模式,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形势判断是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对世界发展大势做出科学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谋划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3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1.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通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更好把握全球变局的演进趋势、一般规律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第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7.近代以来,欧洲列强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成功在国际体系中强势崛起,并通过对外战争和殖民获得了全球领导地位。然而,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压榨以及西方列强对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激发了世界范围内底层国家和民众的普遍不满,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欧洲中心时代的结束,两极格局悄然出现。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领导的两大阵营围绕地缘利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展开激烈竞争,最终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告终。冷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潮,美国领导的西方联盟空前强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世界规则的引领者,在国际事务中拥有绝对优势和话语权。当前,西方国家的实力地位在内外因素的复杂作用下出现显著下降,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引发国际力量对比之变,而且带来了科技革命、制度模式、全球问题、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可以说,我们只有从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准确把握不同时期时代主题和潮流的变化,才能更好把握世界未来的前进方向和一般趋势。
第二,树立正确的大局观。“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35)同②.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大国竞争较量日趋激烈,全球治理陷入停滞,国际热点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各种极端思潮更是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逆转,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更加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指出:“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2.。
第三,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7-428.具体而言,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作为一个规模巨大、发展迅速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始终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变量。正是中国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成为新兴国家群体崛起的关键性角色。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改变了长期以来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失衡局面。其次,我们要客观看待国际形势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既迎来了新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关键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应对和克服好各种挑战,特别是要善于在危机与机遇之间进行主动和创造性的战略转化,不断化危为机。只要我们“将中国之变融入世界之变的大潮中,乘势而上,主动塑造,就一定能实现化风险为机遇的成功转换”(38)阮宗泽.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国际问题研究,2020(1):12-30.。最后,我们要做好应对重大危机的心理和工作准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中国越是由大到强,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就越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许多西方国家应对乏力和出现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为了‘甩锅’和嫁祸给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不利于中国的行动,这都必然给中国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挑战。”(39)牟成文,吕培亮.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J].理论学刊,2020(5):111-119.只有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完善应对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我们才能够战胜各种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艰难险阻,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面对中国转型、世界变局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外交布局,丰富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更加积极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一,继续巩固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首先,中国要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我们要增强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智慧,针对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予以坚决回应,同时积极寻求对话、加强危机管理,在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开展务实合作,确保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脱轨、不失控。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加强政治互信、注重战略对接、拓展合作空间,推动中俄关系成为维护国际政治稳定的基石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加强中欧之间的战略协调,积极开展在经贸、投资、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一带一路”等领域的合作,稳妥处理彼此在人权、价值观、国际规则等问题上的分歧,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其次,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以亲诚惠容为外交理念增进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注重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地区争端,加强对地区问题和危机事件的沟通协调,拓展在经贸、投资、执法、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亚洲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再者,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引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力支持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作用。
第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40)习近平.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7)[2021-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913.htm.首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聚焦重要项目,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贸易格局、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和包容性的体制机制,把已经达成的合作协议落实落细。其次,注重战略对接,根据沿线国家的自然禀赋、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开展合作,以中国的优势资源推动沿线国家发展,反过来以沿线国家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再者,大力防范和控制风险,密切关注沿线国家在债务水平、政治治理、社会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警惕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政治干扰和战略对冲,对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和风险预警,确保各类合作项目的收益和安全。最后,持续加强第三方合作,特别是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共同开发沿线国家的市场,做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第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面对当前的全球治理赤字,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均衡、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要高举多边主义的旗帜,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国际权威,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构改革,不断完善金砖国家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合作平台,提高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工作效率和行动能力;大力加强国际公共卫生治理,在联防联控、病毒溯源、药物和疫苗研发、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推动国际气候合作,通过努力实现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中国贡献;深度参与海洋、极地、太空、网络等领域的治理进程,为新兴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行动议程和规则框架。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为线索,通过艰辛理论探索形成的一系列有关外交外事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共振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变革,中国则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阶段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外交要牢牢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和进步方向,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加强外交战略能力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