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学生“内卷”表征与归因研究
——基于话语分析视角

2021-12-06 03:17郭艳玲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卷竞争大学生

郭艳玲

“不内卷的的行业还没有诞生”“万物皆可卷”,这些虽是网友的调侃,但反映了当前“内卷”这一名词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流行。据统计,它已成为2020年度十大流行热词之一。虽然不排除它有被滥用的可能,但仍有被关注的价值。“用词是个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很多人关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内卷”一词,成为人们无处释放压力的代名词。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正在经历“内卷”的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内卷”,并从“内卷”中脱身,是关涉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总结大学生“内卷”的具体表征并深入挖掘其原因,建构“内卷”的学理并指出“破圈”路径,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其他行业“内卷”问题提供借鉴。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现有关于“内卷”的研究集中于三方面:第一,关于“内卷”的概念辨析;第二,“内卷”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研究;第三,关于高校学生群体内卷化现象的研究。

尽管关于“内卷”问题的现有文献较多,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其内涵不变,即“事物发展到某种特定程度而出现的自我复制并伴有内耗加剧、自我锁定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卷”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涵义转向为“一种高度一体化缺乏退出机制的白热化竞争”,但当下并没有学者就此展开系统研究。而且,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传统思辨方法,实证研究较少,且尚未有学者从话语分析视角展开研究。当前“内卷”引发广泛网络讨论,从广大网民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展开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内卷”。基于此,本研究对“微博”“豆瓣”学生评论进行话语分析,辅助ROSTCM6 内容挖掘软件构建社会语义网络,以期从话语分析视角揭示我国大学生“内卷”的表征及其根源。

二、研究方法

1.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最早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提出,用于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随后,互动语言学以及批判语言学的发展推动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领域[1]。话语分析主要借助符号理论和话语理论将话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各种符号、文本和语言进行具体的剖析,透过表象发掘其中的深层涵义。话语分析有众多流派,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方法有叙事分析、主题分析、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2]。通过话语分析,可以考察大学生对当前“内卷”的基本观点,建构大学生“内卷”的表象特征,并通过这些评价性话语挖掘大学生“内卷”的深层原因。

2.数据来源

“微博”“豆瓣”属于真实的网络社交平台,氛围相对友好且理性,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汇集,彼此分享专业知识、观点和见解。这些平台还拥有广泛的大学生用户,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良好的口碑,不仅是大学生问答各类问题的专业网站,还是大学生评论和“吐槽”的绝佳场所。在这些平台收集的数据不仅可以了解更多“内卷”的情况,还可以使研究对象更具有代表性,为数据分析提供便利。在收集文本资料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即“必须直接讨论‘大学生内卷’并给出相关评论的原因”。通过对在“微博”平台收集的13 个关于“大学生内卷”的热门话题、2 篇与“内卷”高度相关的文章以及“豆瓣”平台“对内卷的吐槽”“大学生普遍内卷吗”等相关评论进行检索和筛选,人工剔除一些无关数据,核实相关用户真实身份后,保留30 位大学生(A1—A30)对“内卷”的讨论。

3.研究工具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大学生“内卷”的评论性话语、阐明大学生内卷的表征,本研究使用武汉大学开发的ROSTCM6 内容挖掘软件对这些评论性话语做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并从大学生学业境况、人际关系、毕业选择、心理状态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内卷”具体表现。

三、大学生话语分析:当代大学生“内卷”表征

1.工具主义倾向:“绩点为王”的学业囚徒困境

绩点制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学业质量问题,把学生取得的绝对成绩分等,其理论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志[3]。但近些年“绩点”也成为其他前途、出路的基本保障,选修双学位、出国读书、实习申请等,绩点都是一目了然的指标。因此,一大批大学生在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影响下,以获得“绩点”作为学习目标,一切以绩点为中心。为了获得高绩点,大学生在埋头苦读的同时,“理性”经营,关注每一门课的绩点,谨小慎微地做出选择,尽量选择一些要求低、容易过、分数高的“水课”获得更多绩点。他们可以不考虑个人学习志趣,却活在被绩点统治的世界里,为了提高绩点做很多无用功;他们投入大量时间,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增长,使自己陷入学业囚徒困境中。

“人人都处于经济学所说的囚徒困境中,新生入学后很快冷却冲动,理性地聚焦到绩点上。”(A1)

“我专业水平可能是倒数,但绩点一定要排在前面。”(A2)

“我拼命地赶DDL,就是为了拿一个好的绩点。”(A3)

2.同辈压力:无效消耗、过度竞争的人际关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处于极度竞争状态,只愿“成功”,忽略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大学生对“优秀”的定义多样,他们的自身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也比中学时期丰富得多,但是每一条道路总会有更“厉害”的人存在:想做科研,发现有人发表的论文更多;想玩社团,发现有人兴趣和专业水平更高,甚至“关系更硬气”;想找工作,却发现简历上证书和经验实在比不上别人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内卷”行为,是应对竞争压力的正常反应。从高中“小镇做题家”到风云清华的四大“卷王”,再到“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大家被‘内卷’驱使着前进,并不断克服“困难”。许多大学生盲目跟风,像陀螺一样每天抽打自己,然而这些“无用消耗”在走出象牙塔、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才会幡然发现曾经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激愤之下才会有“985 废物引进计划”的调侃。

“最早,我学了一个小时,我同学学了一个半小时,他比我多考一分。现在,我同学学5个半小时,我也学5 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比我多考一分,我们都被卷入这样的生活。”(A4)

“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了就能够拿到一项技能证明,会让我在求职中比别人更有竞争力。”(A5)

“大学里,平级同学之间关系变得疏离,但和学兄学姐的关系变得紧密,他们能成为“攻略”的提供者。”(A1)

“作业要求5000 字左右,不少人为了更好的成绩,都选择写到8000 到10000 字,甚至更多。几乎每个人都大大超出了老师的要求,但获得满绩的学生比例是固定的。”(A6)

3.选择单一:高度一体化竞争的毕业选择现状

内卷现象在大学生临近毕业选择时更胜。当前,本科生常被认为有四条出路——保研、考研、就业、出国。保研是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极其有限的竞争,一般是同专业内同学之间的较量,是面对面的竞争,相较而言也更加残酷。考研也如此,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队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领域也存在“内卷”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虽然存在许多客观因素影响,但大学生自身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其就业视野狭窄,盲目从众,使自己陷入“内卷”中。例如,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职业和岗位,但在总体职业选择趋势中,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是会“随大流”地参加公务员考试[4]。据数据统计,2020年通过资格审查的国考报名人数达157.6万,创历史第二高纪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些就业岗位的竞争情况,出现“千人争一岗”的现象。另外,很多大学生存在地域选择从众倾向,随着其他同学的脚步进行选择,拥挤在一线城市就业竞争中[5]。除了国内毕业生求职就业存在一体化竞争,越来越多海归也在加入其中。《2020 海外留学趋势报告》显示,留学生中占比较高的经管类专业学生选择就业时,普遍进入“万金油”工作岗位。他们倾向于平稳、规律的生活,例如公务员。这使得国内大学生和有留学经历回国求职的毕业生,都加入高度一体化竞争之中,陷入求职就业困境。很多人用自嘲“Five”(谐音“废物”)的形式吐槽、抱怨来对冲升学、就业时的压力,例如“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出现。

“有的人找工作,看到有人发朋友圈这周参加10 场宣讲,下周就铆足劲儿参加20 场,而且简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甚至付费去排版美化。”(A7)

“家母命令我考研,因为表哥考研了,所以我也要考”(A8)

4.“佛系”亚文化下:焦虑、懈怠、迷茫的心理状态

迷茫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历经“破茧式”高考后,步入象牙塔的大学生在“绩点”“加分”中失去目标,迷失自己的人生航向。面对学习挫折时,大多会产生自卑心理,时常抱怨、责备自己。部分学生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之后,选择消极堕落,拒绝参与竞争,甚至有学生会出现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充满困惑,焦虑不安,盲目从众。过度的“内卷”使大学生戴着沉重精神枷锁的同时,许多“佛系少男少女”也同时出现。

“躺平做咸鱼,越five 越快乐。”(A15)

“年龄焦虑真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到硕士博士毕业年龄就蛮窒息,最好的方法只有躺平做自己,万万不能和别人比较,比了就心态崩了。”(A14)

“容错度低真的太真实了,身边所有的人都很焦虑。我自己一旦脱离了某个时间节点,没有做那个节点该做的事,就感觉要窒息,根本没时间去享受青春。”(A19)

“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的试错成本到现在已经很高了。”(A20)

“现在就是感觉自己可能没那没能力读完博也被peer pressure 推着想去申、申不过就去考,还赶不上别人的复交,窒息了,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掐人中)(A11)

“我大学也被卷的怀疑人生,真的好痛苦。”(A16)

“在国内年龄焦虑极其严重,现在反思当时的情绪主要是在父母拿我和同龄人的比较中,自己形成了攀比思维,遇事第一思维就是别人如何。国内朋友同事家长亲戚领导……所有人都在干预我的生活。”(A13)

四、当代大学生“内卷”归因

1.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单通道社会的精神危机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都在增加。当前我国正值改革和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急剧变革,加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也造成了社会心态的震荡和波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价值观逐渐被物化,住房、工作、婚姻等这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都在引发全民焦虑感。《人民论坛》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中近60%的人自感焦虑程度较深,约80%认为焦虑情绪具有传染性,90%的受访者认同“全民焦虑”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病[6]。当上述“现代性特征”嵌入我们生活中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置身事外[7]131。正处于求学或求职阶段的大学生,必然也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求学阶段,学习繁重、考试竞争压力大;求职阶段,面临人力资源膨胀下的学历贬值,技术挤压下工作减少和上升渠道有限的职业竞争压力。再加上,我国传统观念“什么年龄该做什么年龄段的事情”,把大学生圈定在年龄牢笼之中,使大学生陷入年龄焦虑之中。例如,女性在30 周岁前如果未结婚就会被列入剩女行列,就会面临婚恋压力和周围人的歧视。中国青年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40.5%的人经常有年龄焦虑,52.2%的受访者偶尔会感觉到。他们的年龄焦虑主要体现在升职(50.2%)、买房(35.8%)、结婚(35.4%)、生育(38.1%)、升学(20.0%)等。而这些焦虑背后,折射出当前人们的精神危机。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人最典型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进而表现出一种价值虚无、焦虑的精神状态。同时,我们处于一个缺乏退出或退步机制的“单通道社会”中,真正放弃的人无法被看见,也找不到面对失败的精神资源,更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只是加强“不进则退”的紧张感[8]。大学生被裹挟在社会的夹缝中,自己丝毫不敢懈怠,惧怕试错失败。由此,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陷入越来越“卷”之中。

2.家庭主义观念下: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

父母教育期望,一直是教育学和社会学学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责任,父母期望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如今“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都是鲜明例子。也有研究发现中国的父母比美国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更高[9]。这种期望背后体现出传统儒家文化重视子女教育的观念,也体现出在中国传统家庭主义观念影响下,把教育的成功作为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荣耀[10]。贫困家庭的父母期望子女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11];中产阶层需要防止后代的跌落,防止阶层向下流动,也将希望寄托于教育。因此,教育被赋予“改变命运”的使命,被认为是个人与家庭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这种教育期望,直观表现为“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而好好读书根本上是为了好生活。当代大学生完成考上大学使命后,还要继续完成父母的期许,还要继续完成重大的“家庭使命”。在父母“望子成龙”心态以及家长同辈群体压力影响下,家长往往会盲目干预孩子考试竞争、职业选择等。研究显示,由家长构成的同辈群体可能是大学生竞争压力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考试的竞争压力会通过家长被无限放大,进一步影响子女的教育选择[12]。甚至有的家长,相互攀比孩子,使大学生成为一个个“比了么”订单下的牺牲品,其个人的人生理想被埋没,只是盲目满足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家庭主义下的家庭教育愿望,使自己陷入“内卷”浪潮中。但教育是有限的,教育无法解决社会上的所有问题,更不应该被作为利益分配的工具、阶层逆袭的杠杆。

3.应试教育下:学校单一的工具主义评价体制

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取决于他们面临的问题。大学生群体“内卷”现状是对自己处境做出的行为选择。我国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来自学校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下,家庭与学校普遍存在着单一目标导向,就是把学业与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或最高标准,而相对忽视其学业之外的状况与需求[13]。这一单一目标导向的教育环境为他们“内卷”形成留下隐患。首先,“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概念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使许多奋战高考的“小镇做题家”产生了“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美好期望。但成功步入大学校园后,学业压力重新迅速地压在刚从高考中脱身的大学生身上,他们从“题海”转战到“绩点囚徒困境”中,陷入深深的心理期望落差中,引发内心的焦虑无助。其次,在大学工具理性评价体系下,学生苦苦追求“绩点”,每天为了绩点忙碌于各种课程之间。大学生过于重视绩点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当前高校评价体系的局限性。这种太过于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工具理性评价方式,动机太功利,是一种规训化教育,即“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制器性教育,把人看作机器人进行培养”[14]。这种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所强调的人文关怀、情感共鸣,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唤醒[15]。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在群体学习中的相对位置,考试、绩点其实是同辈之间的竞争,绩点变成未来竞争的工具,要获胜,只能寻找窍门,不断加码,使得学生逐渐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时刻为求职做准备的实用主义者。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由此陷入紧张,彼此之间过度竞争。竞争背后意味着大学生极强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一旦其自尊受挫或自我认同缺失,就会产生严重焦虑的负面情绪。

4.后现代主义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佛系live”消极定位

除了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困境外,其自我认同焦虑、精神危机、自我怀疑等负面的精神状态等都对其卷入“内卷”大潮有直接影响。首先,从大学生的主观心理特征来看,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横跨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人生第五、第六个阶段,面临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亲密与孤独的矛盾,容易产生价值混乱,陷入一种对自我认同的焦虑,也容易产生孤独感。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阶段到相对社会化的大学阶段,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很容易产生不适感,催生他们的自我认同危机。从“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迷茫,到暮气沉沉、“青年养生”的早衰现象,都反映着大学生群体无处安放自我的危机,出现“无限躺平”“live 自称”的自我调侃,其实是他们正在构建所谓新的自我接纳与自我认同。其次,当前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走向[16]。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敏感的群体,其精神世界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深远,其人生价值观受到的冲击更强烈。后现代主义主张追求娱乐至上的感性满足,奉行“功利主义”和推崇“短视行为”,倡导物质性价值和世俗性价值。这些观念不断造成大学生精神生活疑虑、冲突和认同危机,使自己缺少内在的、深层的、持久的动力,无法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找到确定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坐标,陷入犹豫不决、取舍难定、怀疑人生、否定自我的状态中[17]。在这些后现代观念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并未得到全面提升,在学习阶段和求职阶段都处于各种复杂的心理焦虑、竞争焦虑之中。

5.网络媒体的放大效应下:大学生盲目从众、吐槽宣泄

当今,我们处于网络普及化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非常惊人,可以将“社会现象”迅速而无序地传播。“内卷”概念广泛流行,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时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和主力军,既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也是其“终端式”传播中介。换句话说,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抒发自身情绪状态的宣泄口,为大学生创造更多表达机会,也使大学生更易被同化,产生从众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卷入”一种流行词存在的语境中。可能一开始“内卷”只是个别青年在网络上的说辞,但迅速在网上传播,并在青年群体中很快形成共鸣,进而成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现象。他们经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层层发酵,形成群体氛围和群体舆论导向,使个人在从众心理刺激下潜移默化地接收群体信息、内化群体影响、模仿群体行为,跟随集体进行“内卷”的讨论、吐槽,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18]。同时,“内卷”的迅速蹿红也是商业行为利用网络营销催化作用的结果。以《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退出的竞争》一文为例,此文描述了广大大学生面临内卷,获得了数百万次点击量,但却引发了不少青年的哀怨情绪。就这样,当下青年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的担心,有意无意地被人为夸大。活跃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青年网民传递“内卷”现状,并引起了相似心态的共鸣,进而使这些持相似观点的青年又自发成为“内卷”文化的传播者,贩卖焦虑甚至制造恐慌,进一步放大“内卷”文化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制造的社交狂欢和消费快感正是青年群体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在虚拟世界的本能释放与真实流露,但线上虚拟的热闹与现实的落差会加深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暴露了当代青年社交疲软和孤独空虚的状态。

五、小结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内卷”的典型表征是“绩点为王”的学业囚徒困境、过度竞争的人际关系、高度一体化竞争的毕业选择现状所引发的焦虑、懈怠、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表象反映了我国目前“单通道社会”的精神危机、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学校单一的工具主义评价体制、大学生自身消极定位、商业媒介放大效应影响下的大学生盲目从众等现象。由此可见,改变大学生“内卷”现象需要有一个统筹全局的“一以贯之”模式,贯穿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首先,“单通道社会”的现状需要改变,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媒介互动、辨别有效信息、减少信息误导,进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减少其焦虑心理;其次,家长需要正确看待教育功能,尽量不要用自己的教育期望来绑架孩子,为大学生“减负”;再者,学校应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重塑“绩点”的功能与价值,注重学生灵魂的唤醒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最后,大学生不仅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还要有敢于试错和自我抉择的能力与能力,合理排解内外部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内卷竞争大学生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含扩散项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的数值模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大热WOB发型
感谢竞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