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霞
(甘肃省临洮县八里铺镇人民政府,甘肃临洮730500)
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地退化,使耕地资源减少,加深洪涝灾害,进而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因此,要及时展开水土保持的实时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自然灾害也相对较多,如干旱、洪涝、风沙等都会导致土壤肥力退化,植被存活率降低,致使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因此,应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设置一些监测点,通过监测点可以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进而分析水土流失的规律[1]。
我国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现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开展区域治理工作、恢复区域生态环境等。通过监测点的设立可以得到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数据,根据不同的治理措施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
由于水土流失状况关系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的地区,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也相对较好,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则相对较差。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为各地区提供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属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所以要遵循严格的技术标准。虽然我国水利部门早已颁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段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所使用的监测手段、内容等都有所差别,如果没有健全的监测技术标准,就会导致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继而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3]。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仍沿用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手段,例如地面定点监测技术、调查监测、巡查监测等,这些监测手段无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再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市面上涌现了大量的高科技监测工具,较之传统的监测手段更具应用优势,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先进的技术无法及时引进,致使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度缓慢。
现阶段我国主要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监测点的设立,整体分布不够均衡,导致监测数据只有局部而没有整体,数据不够完整,各地方进行宏观决策时无法保证其科学性,造成以偏概全的局面。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但我国部分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在遇到一些专业问题时难以有效解决,进而降低了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监测机构必须打造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从而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进度。
由于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要通过监测获取准确的数据,就必须增加监测点,解决监测点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引进科学的监测技术、设备,改变传统的监测手段,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从而有效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
首先,相关部门要及时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使各地方政府可以严格按照标准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而规范监测人员的操作行为,实现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其次,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的监测经验,然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是基础环节,对水土流失的整体治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质量。对于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监测机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标准、加大对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引入科技含量高的监测手段等,从而有效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