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康利宝
(榆林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布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传播主要通过家畜传染,当人类接触后,就会导致身体各组织、脏器等出现炎性变化,能够致使人体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发生增生,诱发局部感染、头痛、发烧等症状,并且还会伴有菌血症、神经、生殖、循环以及免疫等系统的损害[1]。研究[2]显示,布氏菌病会使人体免疫产生自愈,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患者承受着较大痛苦,因此临床还是主张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切断传染源,确保患者健康。对于布氏菌病的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为准,常见的方式为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由血培养阳性获得临床确诊的布氏菌病患者60例,包括男37例,女23例,年龄21~54岁,平均(42.71±4.68)岁,病程6~32 d,平均(16.37±1.15)d,其中屠宰场职工21人,兽医7人,儿童2人,农村30人,均有牛羊接触史,研究对象剔除患有流感、其他血液性疾病、过敏发炎症状患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与布氏菌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3],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细菌学检验:无菌抽取静脉血3 mL接种于血液增菌液瓶,报阳后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培养18~36 h,肉眼可见菌落生长,即进行鉴定。血清学检验:采取试管凝集法进行检验,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经浓度为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适量,对血清展开稀释处理,将抗原加入到血清中,对患者血清予以充分震荡,放置37℃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22~24 h;经血清凝集反应程度对结果进行判定。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所得结果经两名高年资检验师进行分析,若是两名检验师所得结果存在差异,则再次进行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检测方法的确诊率,疾病诊断标准[4]:试管凝集实验的阳性标准为0.02(++)以上的患者,细菌学检验阳性标准为1∶100(++)以上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60例由细菌学检验检出的6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中,经血清学检验出阳性的有55例,其阳性率为91.57%,低于细菌学检验阳性率100%(χ2=5.217,P<0.05)。
布氏菌在侵入到人体后,被人体免疫系统吞噬细胞所吞噬,布氏菌存在荚膜,造成吞噬细胞清除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吞噬细胞内会繁殖,最终会突破淋巴系统,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当中,造成全身血液性感染,诱发菌血症,患者的器官、内脏、血管等均会出现炎症,诱发多种并发症[5]。研究[6]发现,布氏菌病会反复发作,也会呈现出慢发作现象,进而给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本组由细菌学检验检出的6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中,经血清学检验出阳性的有55例,其阳性率可达91.57%,但与细菌学检验相比,细菌学检验阳性率显著较高(P<0.05)。临床常使用细菌分离培养法、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但是凝集实验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血清中出现非特异性凝集,进而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而补体结合试验则需要患者的大量血液,操作方式较为繁琐,并且还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结果准确率不高[7]。从本文结果中可发现,经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均能够对布氏菌进行确诊,但细菌学检验准确率更高,因此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为保障检验诊断准确性,选择细菌学检验更好。值得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中会发生假阳性、阴性情况,其原因在于当布氏菌从急性发病转为慢性发病或反复性发作期间,血液中布氏菌数量受到免疫吞噬细胞吞噬而减少,在此期间进行血液样本检测时可能存在漏检,进而导致假阳性、阴性情况。
综上所述,经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均能够对布氏菌进行确诊,但为了保证准确率,但为了保证准确率,选择细菌学检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