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麻江蓝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05 22:57任艳玲王兴宁代时超曹琦琦赵历银吴拉拉孔爱梅
中国果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蓝莓

王 涛,任艳玲*,王兴宁,彭 婧,唐 荐,代时超,曹琦琦,李 万,刘 超,赵历银,吴拉拉,孔爱梅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阳海关,贵州贵阳 550003)

蓝莓(Blueberry)是多年生果树,又被称为越桔、越橘和蓝浆果,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蓝莓果肉细腻,味爽口,香宜人,为鲜食与加工佳品,具有强身明目、健体缓衰、抗癌等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所以售价较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直处于所有水果类商品的顶端,有“水果之王”“黄金浆果”等美誉。2018 年贵州蓝莓种植面积达1.1 万hm2,产量达3.5 万t,均居全国前列。贵州省麻江县是全国蓝莓种植与产量第一县,也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始引进蓝莓的县,近年来麻江县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通过企业助力、村集体发力、贫困户出力,推进村社联建,探索建立了蓝莓产业利益联结机制[1-2]。

SWOT 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基于研究对象的内部因素和外在环境形成竞争条件下的资源态势分析,主要从优势(strengths,S)、劣势(weaknesses,W)、机会(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目前,SWOT 分析法已广泛地应用在产业发展研究中[3]。本文对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用SWOT 法剖析了产业面临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贫困地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升级,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1 麻江蓝莓种植现状

近年来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2003年种植面积不足20 hm2,2017 年种植面积达4 153 hm2,蓝莓鲜果产量为4 000 t,产值1.2 亿元。麻江蓝莓有三大栽培品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兔眼蓝莓占比最多,主要包括‘灿烂’‘粉蓝’‘莱克西’‘珠宝’‘薄雾’等品种。规模化种植主要分布在县中部、东部及东南部的宣威、龙山、杏山、贤昌等乡镇,全县2 hm2以上有一定规模的蓝莓基地有116 个。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关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从事蓝莓产业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6个,家庭农场25 个,种植大户52 个,企业29 家,企业多以黔东南州和贵州省内为主,外地较少,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育苗、包装和果汁、果干和果酒等加工等领域。标准化育苗企业已经建成育苗基地近6 hm2,年产优质苗木能力超过千万余株,蓝莓合作社、协作社也在种植区从无到有,开始逐步发展。麻江蓝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了打造“有机蓝莓”品牌等要求,成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有机等体系认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出口注册登记。目前麻江县先后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中国绿色生态蓝莓十强县”等荣誉[2-4]。

2 麻江蓝莓产业发展SWOT 分析

2.1 麻江蓝莓产业的优势

2.1.1 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pH 4.0~5.5 的酸性土壤中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土壤要求疏松、湿润且不能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麻江全年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冻害、热害发生少,雨量充沛,地貌、土壤、降水、温度等自然要素均能满足蓝莓生长发育的需求,是蓝莓优生区。麻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水土等自然资源,特别适合蓝莓等高端水果的种植。

2.1.2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麻江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紧邻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首府,周边高铁、高速路网交织,在周边多个省会大都市的一日生活圈,生鲜品外销运输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蓝莓产业主打绿色、生态标志,是贵州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优化贵州贸易结构、提升产业产品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1.3 从业人员较多

蓝莓为易受损伤浆果,其机械化程度较低。麻江乃至贵州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区,在种植、田间管理、收获采摘等方面实行机械化较为困难,因此蓝莓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劳务输出大县,麻江及周边本地劳动力充足,2015 年起,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常年保持在适龄就业人数的60%以上,特别适合劳动密集型的蓝莓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麻江发展蓝莓产业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培养新兴产业,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4 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规模优势显著

自1999 年首次引种蓝莓以来,麻江蓝莓产业一直领跑贵州乃至西南,第一个蓝莓引种苗圃、有机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均落户麻江。2017 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6.23 万hm2,蓝莓鲜果产量4 000 t,产值1.2 亿元,无论面积、产量、产值均领先全国。2020 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8 万hm2,占全县耕作面积的10%以上,种植面积占全省蓝莓人工种植面积的36%,占全国人工种植蓝莓面积的8%以上。经过20 年的发展,麻江蓝莓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区域统筹,集中连片生产、产业经营良好的格局,呈现出“麻江发展,贵州突破,全国影响”的势头,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蓝莓生产基地。

2.1.5 种质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麻江多山地丘陵,有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野生蓝莓有91 种,贵州有记载的野生品种有23 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1 个,这些大部分在麻江及周边被发现。这些野生材料有独特优势,蕴藏着丰产、抗不良环境、抗病虫等良好基因,是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2,5]。

2.2 麻江蓝莓产业的劣势

2.2.1 品种单一,设施栽培少,市场销售压力大,价格低

作为西南最早引种蓝莓的地区,由于经验不足,很多单位早期引种只重视蓝莓产量而不重视品种间的品质差异,导致麻江市场上大量加工型蓝莓用于鲜食,蓝莓产品的口感差、品种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许多种植园初建时只是盲目随大流引进品种,忽视了蓝莓的品质和采摘时间岔开的问题,基地普遍出现了品种单一的局面,麻江县虽然蓝莓栽培面积、产量、产值领先全国,但绝大部分都是最早引进易于加工的兔眼蓝莓品系。由于亲缘关系较近,成熟上市期较为集中,市场供应期短,阶段性压力明显。由于加工能力有限,产业只能以鲜果销售为主,部分种植户因无储存保鲜设施,在盛果期销售跟不上,造成过度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形成恶性竞争,部分蓝莓因无人收购或价格过低,烂于田间无人采摘。相近品系的抗感病虫性相似,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大规模流行发生,加剧了防控难度,一旦用药不当,将会带来安全方面的巨大隐患。蓝莓种植品种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蓝莓市场价格的混乱,一些劣质的蓝莓低价趁虚而入,抢占产品市场,使得优质蓝莓无法卖出好价钱,直接抑制了蓝莓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蓝莓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模式的成熟完善,早熟蓝莓逐渐兴起,由于填补市场空白、价格高,在全年市场供应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北方普遍采取这种模式种植。而贵州省则普遍无设施蓝莓,由于上市时间集中,导致以麻江为代表的贵州蓝莓价格不仅远低于北方地区,而且与由于地理因素提前一个月上市的周边省份也有较大差距,同等收获受益远低于其他产区,这种单位价格低、效益差的粗放经营模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农业中越来越难以为继。

2.2.2 标准体系有待健全,鲜果单产低

蓝莓易破损、难保存,对栽培管理的要求较高,因此,实现蓝莓的丰产丰收,必须科学把关生产各环节。虽然麻江已经开展蓝莓标准化探索并制定综合标准体系,但仅制定了蓝莓育苗、栽培、采收及观光园等少数几个地方标准,大部分操作仍然沿用国家或行业标准,针对性和专一性有限,整体仍未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标准体系,产业总体科技含量有待提升。部分种植户,特别是中小种植户,因技术、资金或认识方面的问题,栽种后对蓝莓管理不善,导致麻江蓝莓基地多处于半天然状态,市场产品稳定和均一性差,优质产品少,严重影响了产量、口碑和销路。从产量上看,麻江蓝莓单产不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东北、中原等产区。这表明麻江蓝莓仍处在主要以面积换产量的粗放经营阶段,容易出现生态资源过渡耗费和恶化,挫伤从业者积极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也表明麻江蓝莓发展空间巨大,一旦单产大幅提升,在全国的占比将再次提升。

2.2.3 采后保鲜加工能力有限,整体效益低

采后保鲜是水果保存、运输和销售的保障。蓝莓是易破损浆果,耐贮能力较差,常温下存放不足1 周,时间短,长途运输损失较大,本地销售市场份额又有限,现有采后储藏方式过于依赖冷库,但作为后发地区,部分蓝莓企业并不具备自行冷藏蓝莓条件:一是冷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实现;二是科研技术储备不足,企业对专业冷藏贮存技术的掌握未达到要求,在贮存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损失,且成本较高。后期加工能提升附加值,拉动就业,延长价值链,增加收入,但目前麻江蓝莓加工企业偏少,大部分加工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偏弱,取得相应资质比较困难,主要采取传统加工方式进行初加工,以试生产为主,未进行利润较高的深加工,采后极易出现无法及时销售而腐烂的现象,导致丰收伤农,影响产业效益与从业者积极性,因此加强蓝莓加工的研发和深化、规范加工市场,建立健康品牌口碑迫在眉睫。

2.2.4 龙头企业带动力有限,规模化效应低

由于企业整体经济实力有限,自有资金较少,引领带动有限,导致麻江蓝莓发展多年并未出现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群,仅有几家规模相对较大的蓝莓企业,但示范与带动效应没有得到体现。且当前麻江蓝莓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仍以分散家庭经营为主。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差,没有实力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难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造成全产业链无谓消耗,降低了竞争力。

2.2.5 整体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带动能力小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品牌成为产品区别的重要因素,高品牌产品溢价不断提高。虽然麻江蓝莓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但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产品价值挖掘宣传较少,没有形成强势品牌。企业在品牌宣传上各自为政,没能聚焦单品,虽然举办了多次蓝莓节和论坛,但未形成品牌持续效应,大众对麻江蓝莓品牌的认知度不够,企业品牌形象的创建与宣传明显不足,没有进行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开发,未考虑形成季节性鲜品和全年可食产品搭配,没有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也缺乏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牵头企业与品牌。蓝莓旅游、大蓝莓产业虽然多次被提及,也有部分试点,但仍未全域展开,目前蓝莓主体上还只是地区的鲜果采摘、销售和粗加工等产业[2-3,5-6],带动能力有限。

2.3 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机遇

2.3.1 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需要

2021 年4 月,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按时实现全面脱贫,这对我国完成扶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新形势下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众多贵州边远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严峻考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较好突破,党中央的系列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贵州省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等扶持补贴政策,为蓝莓产业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2.3.2 品质功能优势显著,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营养和保健功能兼备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蓝莓作为联合国推介的“第五代水果”市场前景广阔。尤其麻江市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工业污染少,这对品质要求较高的高端市场吸引力明显,蓝莓国内市场将不断扩大。当前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保健提升免疫力已成为主流追求,蓝莓抗氧化、防衰老完美契合需求,同时随着蓝莓加工品和提取物的研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口蓝莓及其产品,国际蓝莓市场增长迅速。

2.3.3 多方关注,产业科技含量提高

随着蓝莓营养价值的不断被认可,我国蓝莓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强,全球科研界对蓝莓的关注不断加强,传统蓝莓强国美国、加拿大,新兴国家智利、秘鲁等关于蓝莓的研究增多,我国蓝莓科研虽然起步晚,但进展迅速,不断有突破性成果出现,相关的蓝莓研究机构在全球也已具有一定地位。虽然国内蓝莓规模与四大水果还有一定差距,但其科研水平,特别是蓝莓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以麻江为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蓝莓采用“科技支撑,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链延伸”的发展理念。从2000 年开始国际引种成功,2003 年建立我国西南第一个蓝莓种植示范园,再次引进12 个品种试种,2 年后开始大规模种植,5 年后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在科技助力下,地区苗圃育苗大大降低了引种成本,苗木价格从50 元/株降至5 元/株,比引种成本下降了90%。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制定了《麻江蓝莓综合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共23 个,执行国家标准15 个,行业标准2 个,省级地方标准1 个,新制定黔东南州地方标准5 个,大幅提高产业规范化水平[2,5]。

2.4 麻江蓝莓产业面临的威胁

2.4.1 病虫害频发,质量与安全面临威胁

蓝莓的驯化和商业化栽培时间不长,麻江规模化种植是在21 世纪,种植初期病虫害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领域。但随着种植面积、年限的不断增长,病虫害新种类不断被发现;再加上麻江经济相对落后,科研人员匮乏,针对性研究较少,仅在本次调查期间,就在部分蓝莓果园发现20 余种危害蓝莓的病虫害。病害中土传病害根腐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曾在麻江县部分果园造成60%以上的死亡率;灰霉病能侵染叶、花和果实,花期最易感病,造成的损失也最大,2020年曾在部分调查果园造成80%以上的减产。虫害中金龟子幼虫、蝼蛄和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潜力较大,果蝇在果实接近成熟期危害,有效的防治方法不多。病虫危害日益严重,造成许多蓝莓基地单位面积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但有害生物相关研究的报道较少,很多未见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给产量和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4.2 国内外产量、精品渐增,市场竞争面临威胁

作为新兴水果,蓝莓在全球受到追捧,种植面积、产量不断攀升。目前全球已经有9 个国家获得向我国出口蓝莓鲜果的资质,总进口量从2012 年的0.5 万t 增加到2020 年的2.2 万t,增加了4 倍。进口蓝莓一般质优价高,抢占高端市场,给国内蓝莓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从国内来看,各种植区均在扩大面积,寻求特色提质增效之路,麻江引种早,但技术含量低、效益差。北方的设施种植、邻省云南的生态常绿调控种植,均实现了早供果、抢市场、提利润,贵州还只能实现平价销售,而且销售市场不断受到已成规模品牌优势的新兴产地的挤占[6-7]。

3 贵州蓝莓产业发展对策

3.1 立足大供给,提高蓝莓鲜果品质

首先根据市场长远发展做好定位,优化确定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在现有蓝莓品种的基础上,做好能适应环境的新品种的筛选培育和引进,延长蓝莓挂果期、鲜果销售期,协调好早、中、晚熟鲜食蓝莓种植区,加工蓝莓种植区和蓝莓科技产业园、加工区的比例。各蓝莓发展区域要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金和政策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谋求协同发展,避免无序盲目竞争。

其次,提升科技含量与标准化水平,建设标准果园处理区,强化田间、提高采后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支持就地转化增值。统一采收、处理、包装等标准,完善果品分等分级,商品化处理,实现不同等级合理价格,以及根据需求精准供应,强化正向引导。

再次,转变病虫害防控理念,从源头上提升产品安全水平,从田间管理上强化对病虫害的管控,杜绝对病虫害不管不问、靠天吃饭和滥用化学农药两种极端误区,统筹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科学合理防治,强化蓝莓病虫害监测及防治研究,加强防控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孵化一批当地“土专家”,全员全力提升蓝莓质量安全水平[7-8]。

3.2 立足大品牌,打造一流蓝莓销售平台

首先强化品牌建设。麻江蓝莓产业的瓶颈在于区域内经营主体仍以分散、孤立的小生产为主,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强大的市场主体。需要健全土地流转、蓝莓资源承包机制,以制度和效益引导企业提高面积、产量和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蓝莓加工企业原料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摒弃分散小型化,参考企业订单加大种植规模,建设现代化生产企业。充分利用麻江蓝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原生态优势,打造特有品牌,并对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包括央视扶贫广告、微博、微信、抖音等投资小、收益大的宣传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品牌的口碑与可信度,完善产品售后服务等,提高产品信誉和口碑,争取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并在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力争统一标识、包装,开展品牌推广。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职,保护从业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建设成果,提高品牌竞争力。

其次建立多渠道、有效的产品销售平台。在积极开拓、保持原有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与时俱进,结合贵州互联网+、大数据和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计划,在贵州设立集成生产、营销、信息项目共享的蓝莓产业链网络平台,实行全产业链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使产业链上不同组织机构能就蓝莓产品培育、生产加工、品牌推广以及销售过程的经验进行交流,相互沟通,并通过协会分享有效信息及资源,包括相关科研机构技术信息、苗木基地信息、企业及企业产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社会组织及团体信息等,以实现蓝莓产业发展相关信息与资源的共享[8-10]。

3.3 立足大生态,建设蓝莓产业循环新业态

首先科学认识、合理规划,将蓝莓产业与生态治理结合。随着对蓝莓在生态、经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社会效益认识的日趋加深,麻江各地发展蓝莓动力不断增强,局部地区甚至出现过热现象,部分地方或个人从业者不顾地区实际强行推动蓝莓产业,发展时片面强调数量、规模,对发展区域生态、商业适宜性和品种考虑不周,甚至在苗木数量不足时,引进劣质苗木,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此,需要在强调蓝莓营养和保健价值的同时,灌输风险意识,普及苗木质量、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知识,使全民形成对蓝莓的正确认识,在理性科学基础上解决涉及蓝莓的问题。重构蓝莓产业区域规划,依照麻江石漠化与需要治理区域分布,将蓝莓果园建设与石漠化整治、生态改造相结合,重点在缓坡荒山、石漠化程度浅的岩溶区开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蓝莓示范园,将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建设有机融合。

其次针对蓝莓产业中存在的以数量换产量、资源浪费等现象,构架现代蓝莓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体系,强化区域生态循环,引领农业产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开展蓝莓种植园循环农业改造,总体遵循原则为将蓝莓果树作为生态循环基础,蓝莓园中林下草本植物,能直接提供经济价值、作为生产者提供养分、作为生态重要组成驱虫杀菌,维护生态平衡,蚯蚓、蜜蜂和家禽可以直接在蓝莓园中生存,作为分解、消费者,充分利用植物生产基础促进能量转化,提供副产品的同时,维护生态稳定。家畜作为林外消费者,通过消费蓝莓园内过剩草本植物,形成排泄物返田,实现能量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11-12]。

3.4 立足大旅游,推动蓝莓健康养生新理念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麻江蓝莓大旅游”概念,加强宣传,树立“蓝莓之都”“蓝莓健康养生基地”品牌,打造“引得来,留得住,还想来”的麻江蓝莓旅游新模式,实现旅游自然养生。

蓝莓观光,将蓝莓园区建成观光景区。因地制宜建设蓝莓景区,将具备基础的乌卡坪建成科技感十足的蓝莓生态循环园区、将基础较好的贤昌花果园建成休闲农庄、将众多合作社建成蓝莓特色农家乐、民族生态接待基地。

蓝莓加工,将蓝莓产品做成游客必需品。开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蓝莓深加工品探索,形成麻江特色蓝莓产品设计、加工和消费产业,以蓝莓酒、花茶、蜂蜜、糕点、蓝莓菜、蓝莓药膳为基础,适当开发蓝莓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突出地方特色、健康养生理念,实现拥抱蓝莓、食补健康。

蓝莓服务,将蓝莓作为核心建成现代服务业。重新启动并优化麻江蓝莓文化节,开发扶持蓝莓相关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保持民族传统的同时融入大数据理念,实现游客借助蓝莓,体味麻江传统与现代并存风貌,实现游客文化养生、运动养生和现代养生[13-14]。

3.5 立足大振兴,实现蓝莓全产业联动新战略

按照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整体要求,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乡村深层次发展振兴为目标,根据当前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多途径打造多产联动蓝莓新业态,以满足市场对蓝莓产品期望为导向。实现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基地提供鲜品与初加工,电商直营、配送服务,推动规模企业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通过保底收益配合入股分配等形式搭建不同主题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一产业种植者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构建从田头到舌尖,从一产到二、三产联动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新业态。注重蓝莓相关产业功能挖掘与拓展,采取存量升级、增量转型策略,促进蓝莓传统核心产业、旅游、文化三类产业融合,推进蓝莓为核心产业的内部要素融合,培育融蓝莓农事体验、产业景观、风情度假、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新模式和业态,实现蓝莓全产业联动,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15-16]。

猜你喜欢
蓝莓
波兰:进口蓝莓价格上涨
自驾的另一种意义 多少心事藏于《蓝莓之夜》的钥匙
《蓝莓之夜》海报
蓝莓依托“大数据” 智慧农业一体化
蓝莓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科学解读关于蓝莓的三个真相
蓝莓味的优乐美(节选)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