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辉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麻江县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关键词]新常态;麻江;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底,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意见指出,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通过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力争用5到8年时间,切实改善我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麻江县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号召,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在我县推行美丽乡村计划,成功建设出一批特色乡村,但是各乡镇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让老百姓家家户户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1 麻江县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2012年以来,麻江县围绕国发2号文件关于“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的安排部署,按照凯里带动、麻江提升、同城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則,找准凯麻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谋划了“12345”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围绕“1城2镇30个中心村”的城镇空间布局和经济区域布局,依托凯都经济带,以凯麻同城化为平台,以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为引领,实施“农工一体、农游结合”,提一接二连三,努力打造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特色食品加工、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四大基地,建成产城互动融合典范区、特色健康食品加工区、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区。
麻江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面: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变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倒、电缆乱搭、房子乱建的现象,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群众环保意识,麻江县于2014年,在龙山镇复兴村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开。麻江县委政府将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全域旅游、决胜扶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2015年出台《麻江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麻江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改考核奖励办法》,明确以“四清两提升”(清垃圾、清污水、清河道、清乱搭乱建和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五园新村”(美丽宜居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观光休闲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投资兴业的乐园)创建活动,最终实现农村“五美四和谐”(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和谐相处、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达到全县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按照低投入、可复制,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的原则着力加强整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两年来共召开群众会600余次、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0万个、群众筹资500余万元。清理河道190公里,治理污水源280处,硬化道路45公里、建成体育文化广场40000平方米、购买垃圾桶6000余个,在村寨周边植树6.5万株,种植花草8万余株,组织县直部门、街道、村开展9轮现场观摩59个村寨,评选20名“明星村寨”、20名“优秀村寨”、30名“优良村寨”和先进乡镇,奖励经费270余万元。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大部分村寨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基本形成村村是风景、寨寨有特色、组组比美丽的新气象,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目前,全县集中力量打造了16个低投入、可复制、有特色、能推广、成效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亮点村寨,龙山镇复兴村还获得“全国文明村寨”称号。宣威镇的乌羊麻是州级“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示范点,是“州级党建精品建设示范点核心区”,也是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麻江蓝莓生态旅游景区的核心区之一。像这样的村寨麻江县还有很多,此外,麻江县还入选了全国首批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 新常态下麻江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麻江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喜人,靓丽村寨越来越多,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大部分村寨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基本形成村村是风景、寨寨有特色、组组比美丽的新气象,另外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力扶持下,麻江县在药谷江村和贤昌镇也建设了自己的菊园,2017年坝芒乡乐坪村也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乐坪油菜花节,也带动了麻江旅游的发展。到我县旅游休闲度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2.1 政府主导有余,其他力量参与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级规划、决策大多由村委会少数人说了算,乡村建设也主要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村民不配合,参与度不够,尤其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存在“等、看、要”思想,主要靠的是政府投入,例如花坛和花草的养护,刚开始建设的时候非常漂亮,时间一长,后续问题就出来了,村民认为种什么花草那是政府的问题,政府种的也该由他们来管护,所以到了第二年,冬季,花草枯萎,来年有的花坛长满杂草,有的还好,拔了花草种上时令蔬菜,也没有人管了,难现当初的模样。
甚至有的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2 组织协调有待加强,部门间合力联动不够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7年开始国家就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从农村的环境到农村的房屋都将会开展整治工作,同时还将会开展村庄广场、公园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搞好农村的环境,让农村成为农民休闲安居的最佳场所。
随着这项政策的提出之后,目前各地农村都在大力开展农村房屋的整治工作,部分农村的房屋都在逐渐开始清理拆除工作,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间明显存在合力联动欠缺、村民不配合的现象。村民需要改建房屋,需要规建部门、危改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审批,手续烦琐。在农村村民宅基地不安规划要求建房,造成村组长、包村干部工作难以开展。
2.3 重建设轻规划,不注重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涵盖面广、类别众多、建设周期长,且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各有差异,这就需要在统一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色”差异设计。然而在建设实践中,各村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建设少;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很多村子很有特色的民居不注意保护,意识不到位,造成很多民居老旧程度快,甚至成了危房;还有就是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受外来文化冲击,觉得老房子碍事,拆了重建小洋房。在建设中缺少规划,各家自成一统,村寨就失去了原先的特色,五花八门,即便后来怎么装饰,再也没有原先的韵味。在麻江,除了龙山宣威有几个村寨还能保持原先的古村落样子外,几乎会很难再找到其他的。本地就业市场有限,没有适合的工作,年轻人热衷外出打工,造成一些老手艺没有人继承,再加上受外来文化影响,一些本地民族文化和风俗逐渐消失。
2.4 治理长效机制不足、监督管理有待完善
“十一五”期间,麻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凝聚起“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共识,全县交通运输呈现出“十一五、快步走”的喜人局面。在全州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建管养运”走在前列,农村公路好路率达80%,建制村提前完成班车通车率达95%,乡镇客运站实现全覆盖,24条客运班线发往各地实现四通八达,“十二五”期间,全县共筹措资金5亿多元,全部用于“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建设,建设规模达66条623.14公里,并率先在全州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100%、村村通客运100%”的目标,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是资金问题。虽然目前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有专项资金规定,但是只涵盖了河道保洁、农村公路保洁,而对于村級项目后续长效管理、养护资金却未纳入其中,例如:河道绿化后,河坡草坪花坛清理杂草费用、太阳能路灯长期维修费用等,增加了村级财政负担和心理负担,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二是监督考核问题。目前对各村的考核的手段仅限于一次性的实地查看及台账资料的翻阅,对“村美”的持续发展缺少长期的跟踪,对“民富、人和”的目标达成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3 麻江县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3.1 强化部门联动,整合各方力量资源
3.1.1 加强组织协调,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美丽乡村建设中,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权力清单,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牵头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整合好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强组织协调,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全力为各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实现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张图、条块一盘棋”。根据各村需要,对农村宅基地及道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及时作出规划调整,做好协调工作。
3.1.2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项目(如乡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实施,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交由企业和市场去运作,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3.1.3 加强对农村农家乐、农家旅馆等的规范化监督管理,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力扶持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麻江县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旅游方面已有一点的基础,但在旅游产品纪念品方面还是比较单一,在蓝莓、红蒜、锌硒米之外,研发一些其它产品,尤其是深度挖掘一些本土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
3.2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
3.2.1 建立村民民主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增进农民民生福祉。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经营,自始至终都要建立农民民主参与机制、村务公开机制,使政府、村级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心目中想要的美丽乡村相统一,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切实调动农民参与建立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可出台一些奖励制度,加大对五星级文明户等奖励力度,适时推出“美丽家庭”等各项评比活动,增加群众自觉参与的热情。
3.2.2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可通过“村规民约”等载体,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乱倒垃圾、乱建坟墓等违反规定的家庭予以经济和精神处罚。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监督和惩戒措施,逐步改变村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建立村民督察队,通过群众管群众的方法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家园建设。
3.2.3 探索村民参股运作机制。探索引导村民股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把土地、资金、劳力这三个生产力要素整合起来,做到土地入股——地生钱,资金入股——钱生钱,劳力入股——力生钱,农民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使美丽乡村真正变成老百姓共同的奋斗目标、致富家园。
3.3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3.3.1 立足乡村特色,进行分类制度设计。在中央对美丽乡村提出的“五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要求基础上,注重规划引领,立足乡村特色,编制村庄规划。各乡鎮、村根据各自特点,编制镇域规划,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分为特色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传统文化民俗村等类别,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
3.3.2 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议在已有专项资金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并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专项基金,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维护资金纳入其中;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监管,要完善专款专用、专户拨付、专户报帐的核算体系,切实规范报账制度,严禁建设资金挪作他用;以乡镇报账为主体,建立健全县级专户拨付、镇级报账和村级台账的核算体系,并规范总账、明细账、分户账和凭证管理制度,做到账证一致、合法有效。
3.3.3 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平时不定期督查、年末考核验收的监督机制,完善部门、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并通过网络平台和村务平台进行公开,注重广大村民的监督,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3.3.4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开展生态乡村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力支持、广泛参与、严格监督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要抓好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让农村群众从心底认可和正确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生态乡村活动,真正实现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把党委、政府的决心和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
4 结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参考文献]
[1] 张壬午.倡导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01).
[2] 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03).
[3] 张宇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