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8周以上,而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疾病。中医归属于“久咳”“顽咳”等。我国传统医学治疗咳嗽历史悠久,而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疗效明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素问·咳论篇》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从其他脏腑论治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咳嗽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实各传以与之”肺的宣降失常为咳嗽的基本病机,并受其他脏腑的影响,而其与胃、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咳论篇》曰:“皮毛者肺之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临证指南医案》曰:“咳嗽久,非客症,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究其嗽”。可知肺络寻胃口,肺胃同主降;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弱化源不足导致正气不足,卫外无力而引发咳嗽,脾胃失于健运易生痰化饮犯肺,后世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气”之说,体现了脾胃在久咳中的重要作用。《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知医必辨·论肝气》载:“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肝气一动,即乘脾土……又或上而侮肺”,从五行学说可知,肺属金,可制约肝木,而肝气太亢,不受金制,反来侮金,木火邢金,导致肺失清肃,发为咳。《灵枢·经脉》篇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类证治裁·喘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肺为气之主,司呼吸,主治节;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肾气不足,失于摄纳,不能引肺气下行以归元,从而导致气升上逆于肺而致咳嗽。通过五行学说与经络学说可知,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他脏影响肺的气机升降,使肺失宣降引起久咳,“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从而引起胃咳、小肠咳、膀胱咳等症状。
2.1 各医家经验脾为生痰之源,胃为五脏之本,脾胃失调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固护脾胃有利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如蔡宛如[1]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机属“内伤咳嗽”范畴,虽发为咳嗽,但其根本在于肝、胃、脾等气机失调,该病多因肝气犯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上逆伤肺,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遂多以平肝和胃、健脾理气、宣降肺气等为治法,临床疗效明确。孟泳[2]教授认为慢性咳嗽主要病机为肺、胃、肝三者的气机失调,治疗以疏肝气”“宣肺气”“降胃气”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杨巨成[3]认为使用气机升降法治疗慢性咳嗽较单纯应用疏风宣肺法疗效更佳,认为脾主升,肺与胃主降,在重视“脾升胃降”的同时,还要强调“脾升肺降”。贺红安等[4]认为小儿慢性咳嗽以痰湿蕴肺型居多,治疗用温通法,使痰得温化,湿得温行,痰湿温化,气机通畅,则人体安和。张迪等[5]认为慢性咳嗽与胃关系密切,将“胃咳”分为胃虚冷嗽和肝胃热咳,通过疏肝和胃等法治疗疗效明确。
2.2 临床试验研究潘小丹等[6]通过观察108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得出,从脾胃论治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即采取艾灸足三里与中腕穴配合辛开苦降的半夏泻心汤治疗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陈建能等[7]采用健脾化痰、降逆抑酸、解毒利咽法即贝蒌降逆利咽汤联合西药治疗喉咽反流所致咽喉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卢岱魏等[8]将50例风痰阻肺型过敏性咳嗽分为治疗组(给予从龙止咳浓煎剂25 mL)、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10 mg),治疗组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从龙止咳浓煎剂采用了下气法使肺胃之气下降,从而起到止咳的作用。梁玉玲[9]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较西医治疗效果更好。王朝晖等[10]对86 例气阴亏虚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冬润肺方,并予以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低于观察组的90%(P<0.05),提示芪冬润肺方通过健脾益气、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方法较单纯西药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更高。陈四红等[11]对65 例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健脾补肺膏,对照组口服童康片,治疗1 个月后评估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出健脾补肺膏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有较好临床疗效。黄翠等[12]将64 例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氨茶碱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健脾祛湿方,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肺功能,试验组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5),提示健脾祛湿方可以改善云浮地区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申燕华等[13]通过临床观察得出,苓甘五味姜辛汤通过温补脾肺,祛湿化痰方法治疗慢性咳嗽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朱娉婷[14]将60 例脾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三伏灸加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六君子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1.48%;肺功能改善情况、急性发作次数和感冒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张健等[15]将100 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组,研究组给予三拗汤合六君子汤化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三拗汤合六君子汤通过宣肺、健脾、祛风、化痰使脾肺通畅,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方面有明确疗效。钟洁梅[16]将98 例感染后慢性咳嗽即中医证属肺脾气虚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更佳。提示因儿童因脏腑娇嫩肺脾常不足,对感染后咳嗽的患儿给予六君子汤治疗疗效明确。汪凤仙等[17]将136 例胃食管反流性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82.4%,并在保护胃黏膜、炎症修复等方面疗效明确。提示四逆散通过疏肝健脾和胃,宣肺止咳改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
3.1 各医家经验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不舒从而影响肺脏,如朱佳教授[18]认为慢性咳嗽与肝关系密切,而“肝咳”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火,情志为病,并应用疏肝理肺法治疗“肝咳”疗效确切。韩明向[19]认为慢性咳嗽与肝脏联系密切,调节肝脏的气、血、阴、阳有助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唐晓媛等[20]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患者为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肺气上逆所致,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罗慧等[21]认为慢性咳嗽与肝脾关系密切,并将之分为气滞痰凝、气滞饮停、火郁痰凝、火郁饮阻、火郁湿困及上热下寒等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明确。
3.2 临床试验研究刘莉等[22]将136 例肝火犯肺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并予以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63.3%,观察组症状改善更明显。陈志彪等[23]将60 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治咳灵从肝论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在临床症状改善与生活治疗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杨晓伟等[24]对79 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的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结果显示RSI和RF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提示疏肝和胃针法治疗能够使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释涤凡[25]将86 例顽固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 例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合柴胡疏肝散,观察组患者IL-6、TNF-α、EOS 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总有效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刘东宇[26]对60 例肝郁气滞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得出柴朴止咳汤通过调达肝气、清宣肺气使患者气机通畅而咳自止。廖光美等[27]将气郁痰阻型咽喉反流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 57.5%(P<0.05)。花佳佳等[28]将 60 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宣肺平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更佳,提示宣肺平肝法治疗慢性咳嗽有其独特优势。
肾为气之根,肾气虚失于摄纳则上气为咳,或肾阳虚无力运行水液则为痰。韩明向[29]将慢性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认为肺脾肾阳虚导致痰饮内停加上风邪侵袭是其根本原因。并用祛风散邪,补肺脾肾使痰饮去除的方法治疗,疗效明确。马玉宝[30]认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并与肺、脾、胃、大肠、肾等密切相关,应用生脉饮治疗,疗效肯定。彭明浩等[31]认为慢性咳嗽患儿主要由于肺脾肾不足导致小儿风、瘀、虚夹杂。治疗以麦门冬汤加减。里自然等[32]对60 例肺脾肾虚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得出,金水六君煎加减滋阴养血、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明确。李淑玲等[33]将120 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老年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小续命汤口服配合背俞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片,咳嗽症状评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汤药祛风兼针刺补肺脾肾可标本兼治,治疗CVA 老年患者有优势。马志杰[34]对92 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保肺滋肾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稳固,复发率低。提示保肺滋肾汤滋养肺肾,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
《辨证录》曰:“夫肺之窍通于鼻……而鼻之窍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气也。肺窍既不能通”。可知肺开窍于鼻,鼻窍不通则加重肺病。姜之炎[35]认为治疗慢性咳嗽应重视鼻病,而鼻病原因之一是脾胃失运化生痰液,所以应用运脾化痰通窍方治疗慢性咳嗽合并鼻病疗效尤佳。何兆培等[36]对60 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且症状评分方面疗效更佳。伍安平[37]将46 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临床疗效更佳。《灵枢·本输》篇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灵枢·经脉》篇曰:“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体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王檀[38]认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与大肠湿热有关,因肠中湿热循经上行薰蒸肺金所致,木香槟榔丸导肠中湿热下行兼宣肺止咳,疗效明确。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及不明原因等使慢性咳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有独特优势。五脏六腑相互影响,治咳不能独治肺,通常为脾肺、肝肺、肺肾同治,甚则肺、脾、肾3 脏同治,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研究最多的为脾脏,其与慢性咳嗽关系相对密切。中医通过疏肝、健脾、和胃、补益肺肾等治法改善患者慢性咳嗽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在中医脏腑辨证和治疗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应研究不同脏腑参与慢性咳嗽的机理,形成统一标准,从而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