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瑜
(陕西省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蓝田 710500)
小麦条锈病又被称作“黄疸病”,在我国小麦种植地区发生严重,发生时危害范围广,几乎任何一处小麦种植地区都会发生小麦条锈病,其中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发生病害的程度最为严重,这些地区的防控措施有待提高。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各大小麦种植区对于条锈病的病症和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也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部位几乎遍及全身,其中叶片是发病频率最高的位置。小麦感染条锈病的时期并不规律,在小麦生长周期的多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病变。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其感染程度、病变特征和状态都不尽相同。处于幼苗期,其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表面上呈排列状的孢子堆;在小成株期间的小麦感染麦锈病后,叶脉上的孢子堆表现为圆形或者长条状的鲜黄色孢子堆;处于麦锈病变中的成熟期小麦,叶面上出现肉眼可见的袍子堆,呈深褐色的软圆状,这样的袍子堆之后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会变成黑色扁平至短线状,几乎覆盖整个叶面。
小麦条锈病症状不仅表现为在生长周期中呈现纵向型病变动态,也表现在其种植地区差异性的横向动态变化。以山东、陕西两省为例,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对比两地小麦病变规律得出了两地受灾程度的差异性:就山东地区来说,一旦有一小部分小麦种植地区被条锈病菌感染,很快地就是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小麦发生条锈病变,不仅传播快,还具有集体发作的特点,这也是造成山东省小麦条锈病长时间持续的原因。陕西省之所以是小麦条锈病病变高发地区,很大原因在于陕西省所处的气候类型极易造成小麦条锈病的流行性感染。另外,通过对整个华北地区的小麦种植区域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菌会在冬季滋生,春季大肆蔓延,到3月份气温迅速回暖时,麦田会出现小麦条锈病高发现象。
我国小麦条锈病根据发病季节,其流行区域主要可划分为越夏易变区、冬季繁殖区和春季流行区等主要区域。据相关研究可知,小麦条锈病的直接菌源来自春季,春天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菌会大肆繁殖,又因雨水等天气因素四处传播,大范围的小麦感染病菌,形成严重的春季流行条锈病变。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菌源基数的影响。越冬时期和越夏时期,小麦抗病能力都会大减,而条锈病菌的滋生和传染能力却急剧提升,这样的“一升一降”意味着小麦条锈病正在酝酿。其次,小麦品种的差异性导致其具有不同的抗病性,不同品种抵抗条锈病菌的能力差距非常明显。最后,常温下条锈病菌都有较高的存活率。研究人员表示条锈病菌存活、繁衍的适宜温度为0~30℃,在此范围之外病菌很难存活甚至不能存活。值得一提的是,降雨也会给病菌带来生机,相关数据显示,无降雨尤其是无春雨时,小麦条锈病诱发频率低,如有发病也仅为轻微症状。另外,耕作制度亦为条锈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小麦的种植布局、顺序以及与其他农作物的混合种植与条锈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果没有合理安排耕作制度,条锈病发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升。
在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条锈病时有发生,且流行快、传播广、损害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
从小麦自身诱发条锈病的内在成因入手,相关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小麦发生条锈病变的首要因素是自身的抗病性弱。因此,提高小麦的抗感染能力势在必行。研究人员应坚持研究培育更具抗病性的优良小麦品种,实现升级换代,优胜劣汰。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说,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小麦品种抗锈性最大化。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改良、升级现有品种以及多种优品杂交等手段充分改善当地品种的抗锈能力,升级和丰富当地品种的抗锈遗传基因。当然,良好的品种培育离不开合理的种植布局规划。要使小麦种植布局呈现最优化,就需在条锈病流行地区再次进行种植区域划分,可将其划分为越冬区、传播桥梁区等以供种植不同的抗源品种。因地制宜的种植布局可以杜绝同源条锈病菌的传播和蔓延,从传染源上切断病菌交互感染。
小麦的种植不仅要符合当地的耕作制度,还要调节好种植结构,因此在条锈病频发区、严重地区应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即同一片耕地在不同时期种植不同的农业作物,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耕地,还可以缩短小麦种植周期,不给条锈病菌侵染、传染、爆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为了避免因不合理的种植及后续栽培行为而造成的小麦发生条锈病变,农户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既要选择适宜小麦生长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还要避开那些容易致使小麦条锈病菌的地区。另外,要把控好施肥的力度,有效施肥,绝不能过度施肥,否则不仅会推迟小麦的成熟时间,而且会降低小麦的抗病性,给条锈病的发生创造机会。对于小麦高产地区,可以采取适当推后播种期的措施,据相关研究得知,在海拔偏低的山区,霜降时进行播种最为合适;海拔高度适中的种植区可将播种期提前大概5~7 d;对于其他海拔更高的地区,可以依次提前播种的时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秋天麦苗的发病几率。
“三关”即小麦的播种、养护及成熟阶段三个时期。严把“三关”就是要在这3个小麦种植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第一关,是要在播种麦种时对其进行种前处理,对麦种进行拌种,以达到减轻和推迟秋苗期发病的效果,并且可使来年的发病程度有所降低;第二关,在小麦成株期实时监控条锈病滋生情况,一经发现及时使用药剂进行抑制;最后一关,在小麦成熟期间进行全面防治,这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在这一时期,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速度快,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全面防控。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种植之路的障碍,更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对此,农业工作者应保持警惕,加强病害发生流行预测,同时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帮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证本地区小麦生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