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雄,徐 蔚,林 熊,孙睿奎,张天一,林 霖,刘 刚,蒋 辉,吴扬国,黄跃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专合社)是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笔者2020年下半年调研了成都、内江有代表性的合作社,对其基本情况、作用成效、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这类合作社在集体组织的带动下成立,采取“一带多”方式,把集体组织与专合社、农民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在产前为入社农户提供农资、种苗等,在产中提供技术培训、田间管理等服务,产后统一收购,通过创立的品牌,精细包装后实现订单销售。例如,资中县三柏村华隆塔罗科血橙专业合作社,以“支部+专家团队+专业合作社+党员+农户+电商”模式。村两委带动群众种植血橙200hm2以上,专合社为种植户提供“五统一”标准化管理服务。
这类合作社从大户带动到覆盖乡村,从大户种植到户户参与。通过拟定制度,实行社员入社自愿、入股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股金合作发展模式,采取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运作管理,按照资金、土地入股,参与劳动,按股分红,按劳计酬等方式,实现发展利益共享,大户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种植户参与。例如:隆昌市诚隆粮油专合社,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吸收和发展合作社成员,带动农户1138户,并辐射周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30hm2以上,每年可生产优质稻谷2000余t、优质稻鱼、稻虾、稻鳅36万kg以上,年产值2500万元,纯利润达300余万元,促进成员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又如:“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周家林在个人承包种植130hm2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成立“邛崃市固驿镇金色水稻种植专合社”,通过合作社运作,在品种、技术、管理、机械设备、烘干仓储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目前该专合社已达到上万亩的种植规模,实现年利润达500万元以上。
将合作社、企业和农户有机联结,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把农产品产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整合成连贯一致的整体,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标准化高、经济效益好。如威远县向家岭无花果种植专合社,发展无花果产业,由合作社负责提供种植无花果苗木组织种植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生产的无花果鲜品20%鲜销,剩余80%由金四方果业进行果干、饮料、酵素等产品加工。2014年度被证为“四川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专合社将零散的农户集中,共同发展产业,形成规模,形成一村一品,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为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农业生产资料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了交易和生产成本;通过集中销售,减少了农产品滞销导致的浪费;通过农产品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合作社生产效益。
专合社吸引很多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即实现自身致富,也促进农村发展。同时,专合社为农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户土地流转后,可在专合社继续务工,除土地租金或分红外,还可增加务工收入。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不断美化、自身收入不断增加时,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更有利于留住人才、留住希望、留住乡愁。
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引导了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通过产前农资统购,产中技术管理服务和产后统一购销储运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先进科学技术及理念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推广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理念、知识、技术和不断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销售人才、管理人才,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专合社通过契约把农户集中在一起,通过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农机农具,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节约了资源;通过统一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统一的病虫害防治,统一的农药使用标准,统一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效保障了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用肥知识的普及,把握正确施肥方式,按照标准使用,减少了肥料的污染和浪费。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滥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合作社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财务人才等,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常导致运营不善,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产品参差不齐。大多数专合社,老年人居多,劳动力极度缺乏,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同时,合作社成员多,农户比例大,素质不高,注重入社能带来的好处,不关注组织原则,缺乏合作意识,不关心合作社长远发展。
当前,大部分合作社的成员要么是规模很小的散户,难以统一思想、统一管理,要么是简单地将土地大面积流转集中经营,监督成本、生产成本增加,难以持续,缺乏与农业规律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经营的家庭农场为核心成员的合作社结构。同时,农户也单纯通过土地转租获取租金,务工获取工资,缺乏深入的利益衔接机制。
目前大部分专合社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为水利设施较差、排灌系统不全,交通道路较窄,机械装备程度不高,产品贮藏、包装、加工等环节落后。在这些关键环节,各级财政应给予优先支持。各级部门应对专合社人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培训、会计人员培训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部分专合社资金缺乏,金融贷款也非常缺乏。即便有,还款时间也较短,一般一年一贷,难以满足农业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导致一些合作社难以度过资金短缺难关和难以抵御自然与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专合社大多以家庭、亲戚或者村民自治的形式为主,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力量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组织发育缓慢,尚未形成扩大组织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力量。有的合作社成立动机不良,受利益驱使,紧跟形势空喊口号,整天琢磨要政策,出现很多空壳社、花架子社,特别是有的专合社管理章程流于形式,在日常运行中,存在发起人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
多数合作社缺乏对农产品安全证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名牌产品的认识,未形成产业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没有产品注册商标,缺乏特色包装,没有特色品牌;未申请市级示范及以上合作社的认证,名气不够、品牌不响。
专合社要发展壮大一定要抓好两类人。一是村支部书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村支部书记既是村委会主任,也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权力更大,决策力更强。在专合社发展中,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优势,并结合集体经济一起做强、做大。二是各类能人。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企业家、返乡人才到农村,领办专合社。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出台更加有利的鼓励机制,吸引年轻人,放心在农业中展露拳脚。还要加强人才培训。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分期分批对全市专合社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主体是家庭农场。需要生产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及时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做出反应。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农场,具有产权清晰、内部治理结构简单、成员间利益高度一致,生产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最终收益直接相关,且监督成本低,是与种养业生产最高契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因此,合作社的核心生产单元应为家庭农场,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各种组织模式。
龙头企业具有资金充足、市场体系完整、制度完善、销售渠道广等特点,能弥补专合社规模小、人才少、外联少、链条短等诸多不足,同时专合社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二者可实现双赢。联合社则能跨越区域实现不同类型的专合社的联合,实现人才、资源、信息、销售、管理等共享,可提升能级、扩大话语权、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加效益。因此,建议构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模式。
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指导部门的主导地位,落实履行职能的基本条件。县级以上要设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主要负责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经营发展、组织培训、项目申报、政策落实、调查统计等工作,各乡镇要切实把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平台,并落实管理指导农民合作社的机构和具体人员;村委会要把农民合作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要各级联动,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有效地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引导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普通成员得到更多实惠;要进一步健全章程制度,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推进专合社规范化建设。
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对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品牌创建、自营出口、农超对接、产品展销等给予政策倾斜。出台并落实税收、用地、用电、金融、农产品运输等各项优惠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专家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与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提升规范化程度。优化信贷政策,提高农业信贷在信贷总支出中的比例,增强信用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放办法,延长还款期限。鼓励社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合作社贷款的担保业务,指导合作社建立高效、可控的信用合作规范,切实增强合作社金融造血功能。
以区域共用品牌为统领,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有特色、有影响的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鼓励专合社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升品牌,积极申报著名商标。政府主导鼓励并支持申请注册商标,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品牌效应的利益化。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针对不同主体、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归纳总结各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可复制的成功典范,使更多合作社制度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活力更强、后劲更大,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树立典型人物,加强正面引导,增加农户看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