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互动”课堂学习样态建设的创新实践

2021-12-05 05:31柳小梅
江苏教育 2021年70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样态评价

柳小梅

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教育教学环境。过去课堂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等特点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成为当务之急。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紫琅一小”)对课堂教学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高互动”课堂学习样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一、对学校课堂互动学习样态现状的认识

1.有待改善当下课堂互动学习形态。

对当下课堂互动学习形态的满意度调查显示,89.95%的中小学校长认为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质量水平不高,75.34%的中小学校长认为评价性用语还须改善,66.21%的中小学校长认为互动中的规则和互动的表达需要调整,83.56%的中小学校长认为提问技巧和对问题的敏感度还不够。由此看出,虽然大部分教师愿意改善师生互动的生态,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既没能较好地掌握表达技巧与规范,也没有制订科学的评价机制,导致师生间未能健全互动学习的规则。因此,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应对和掌控能力还须提升。

2.亟须调整当下课堂互动学习状态。

对当下课堂互动学习难易度的调查发现,26.48%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当下课堂互动学习中学生的互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教师未能帮助学生营造较为安全、开放的外部与心理环境。随着年段的升高,如果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因为种种因素没能得到正向的鼓励,就会出现互动缺失现象。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张扬”“谦虚”等价值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表达欲和竞争性的培养。46.12%的中小学校长认为主要困难是“高互动”教学的时间成本较高,可能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但真正高质量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原理等,从而促成深度学习。由此可见,如何通过机制保障教学时空,让每一个学生深度卷入学习现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高互动”的课堂学习样态,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论题。

3.普遍支持课堂“高互动”学习样态。

在“高互动”课堂中,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校长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充分了解,往往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苏南、苏中、苏北的219位在职校长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希望能够真实反映当前学校教师对于课堂互动样态的认识与思考。调查发现,超过95%的中小学校长都非常乐意参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超过98%的中小学校长在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与预设方向不一致的情况时都会让学生自由表达并给予及时的回应与引导,体现出了较普遍的课堂互动意愿和较高的课堂开放性观念。

二、建设“高互动”课堂学习样态的实践路径

1.制订“高互动”课堂样态标准。

“高互动”教学指的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师控制的自觉性、学生活动的主动性,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深入、有效。

在紫琅一小的教师看来,课堂学习需要经历“自学—互学—自悟”的过程,先经由学生个体即“自我”的尝试学习,再进入小组的团组商讨学习,最后通过展示、反思,使个体获得生长,成长为一个新的“自我”。这种深度互动能帮助学生实现从“自我”到“众我”,再到“超我”的跃迁,思维品质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这样的理念下,学校将课堂学习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尝”,即尝试,对应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形式,课堂形态标准为“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二是“商”,即商量,侧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组中“议一议”,课堂形态标准为“看着听,敞着想,接着说”;三是“赏”,即赏识,侧重于展示学生的表现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亮一亮”,课堂形态标准为“欣赏听、个性说、更好做”。

这样的课堂样态标准以“学”为中心,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为推进课堂样态改革落地,学校从行政层面聚焦“高互动”课堂样态建设,落实“可视化”标准,通过浸润式参与研究,从学科组到班级,再到小组,统一规范课堂用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习惯。

2.保障“高互动”教学时空质量。

研究表明,课堂环境影响着师生有效互动的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要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进行,而这个物理环境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限制和规定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

为做好“高互动”教学时空的保障,紫琅一小在课堂时长、教学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变革与拓展。一是变革教学时长,设置课表上的长短课。有研究者提出课堂互动可能会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聚焦“高互动”课堂样态建设中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将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教学效率的提高相结合。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深入研习国家教育文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张特殊的长短课(60分钟的“主题大课”、40分钟的“学科中课”、20分钟的“思维和表达小课”)课表。如学校将两节40分钟的美术课调整为1节60分钟的主题创作课和20分钟的美术鉴赏课等。经过优化的课时,不但确保了学校教学总时长不变,使国家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校本化落地,而且更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和学科功能需要。

二是开放教学空间,创造校园里的学习场。“高互动”课堂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里的“开放”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和学校教学空间的开放等。紫琅一小的校园设计理念有“把最好的阳光给教室”“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学园”“所有学科均能实现数字化学习”等,这些设计理念都能较好地体现开放性。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每一间教室的桌椅都经过个性化定制,便于自由移动拼装组合。同时,紫琅一小的金、木、水、火、土五园均开发了“天地人”项目的课程资源,设置了师生互动学习的专门场域,配备了室外大屏、音响等,为课堂多样化互动创造了条件。另外,学校还专设言语学习场、数学学习场、音乐学习场、美术学习场等八大学习场和童创中心、童耕中心、阅读中心、体艺中心四大学习中心。学校为这些学习场和学习中心配备了数字化学习工具,便于教师将远程课堂、生活场景等引入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室内走向室外,为“高互动”课堂学习样态建设提供了支持,为学生心理和思维空间的开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设置“高互动”课堂样态评价标准。

为有力推动“高互动”课堂学习样态的建设,学校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在这张评价表中,学生表现为70分,包括独立思考、有效合作、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自主建构和应用技术等指标;教师表现为30分,包括价值引领、素养呈现、学案设计、课堂中新媒体的运用等指标。紫琅一小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既关注了学生在“高互动”课堂上如何实现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互学”表现,也关注了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互动学习、深入交流等“导学”的表现。

4.研发“高互动”课堂样态过程性评价体系。

紫琅一小每班全学科教师共同商定“高互动”课堂样态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高互动”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打卡记录,跟踪评价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有的班级利用希沃系统“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及时评价小组互动学习质量;有的班级创造性地利用星星榜、奖励卡和表扬信等各种资源,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坚持“每天一点评,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表彰”,让过程性评价体系真实地运用在学生学习中。

在阶段绿色评价素养考核中,除了纸笔测试,紫琅一小还增加了各科现场表现性测评,从“学科基础”“学科品格”和“学科生活”等维度检测日常“高互动”课堂学习效果。如数学学科的“我是小老师”和“数学实验家”测评项目,学生需要现场抽取题卡,操作完成数学实验,并介绍思考过程。这种表现性评价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在日常“高互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水平。除了设置个人测评项目,学校还增加了小组协作式主题测评项目。这些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确保“高互动”课堂的常态化实施,进一步推动课堂互动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样态评价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