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咏柳》中品味比喻之妙

2021-12-05 03:53沙澄慧
江苏教育 2021年69期
关键词:咏柳绿丝碧玉

沙澄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品悟修辞手法的妙处呢?本文以二下《古诗二首》中的《咏柳》为例,探寻其中的比喻之妙。

“柳”在古诗词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意象,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就涌现出了无数首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诗作。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岑参的“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白居易的“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都道出了“柳”之离情别绪。然而,贺知章的《咏柳》却打破陈规,独具一格,别有深意。贺知章写这首诗时,正值奉诏回乡,百官相送,心情大好。早春盎然的春意,棵棵高大的柳树英姿勃发,树叶青翠欲滴,此情此景令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一首《咏柳》便成了千古绝唱。

《咏柳》这首诗短短四句,却从多个角度描写了柳树的外形之秀美,内在之活力。细细品来,诗中的三个比喻,真可谓神来之笔。

1.第一比——翠如碧玉。

诗人远远看到一株高大的柳树,枝头上刚刚绽出细长的叶芽,鲜绿的色泽,在阳光下晶莹透亮,让诗人一下子想到了小小的碧绿的玉石。一片叶子好似一块玉石,枝条上有数不清的柳叶,整棵树不就是缀满了碧玉吗?康震教授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历来有两个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远远一看,这株柳树好像是由一整块碧玉雕成的,这是一个整体的宏观印象;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一片一片的小绿叶就好像用碧玉雕成的一样,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的。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这一句都让人眼前一亮,满心满眼都被那鲜嫩的绿色浸润着。而“碧玉”还有另一层含义,即秀美又略显羞涩的小家女子。早春时节,柳树身姿秀颀、柳叶初探,这不正是一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小女子吗?这样的比喻意蕴无穷,妙哉!

2.第二比——柔若丝绦。

“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丝绦”即丝带,形态细长、质地柔软。诗人用“绿丝绦”来比喻绿色的柳条,无论是色泽,还是形态、质地,尽显贴切与巧妙。二者同为绿色,此时正值早春二月,柳叶嫩小,柳条更显轻柔,在徐徐的春风中微微飘动,婀娜的身姿如丝带般轻盈柔美。如若是暮春,柳叶肥厚,缀满枝条,在风中摇摆的身姿便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点灵动,便不能以“绿丝绦”作比了。如若是深秋,柳叶渐黄,叶边微卷,柳条在秋风中摇动,则带有几分沧桑和沉重,再不复那柔美曼妙的舞姿了。

3.第三比——巧似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后一句的比喻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可谓是点睛之“比”。在上句中,作者被柳枝上的细长柳叶所吸引,那精巧可爱的形状,流线顺滑的边缘,不禁让人心动,并想知晓:是哪位能工巧匠用巧手拿着剪刀裁剪而成?诗人在这句中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就是这天地,就是这自然。这位神奇的无所不能的造物者,正是借着春风将柳叶变成如此精美的模样,“春风”不正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吗?在这一问一答中,春天的气息从柳树蔓延至整个大地。这春风不仅剪出了片片柳叶,更剪出了春意浓浓的大地,剪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春色。

《咏柳》一诗中的三个比喻,由实到虚,由赞树到颂春,一个比一个精妙,一个比一个灵动。高大的柳树,万千条碧绿的柳条、细长的柳叶,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春柳图。因此,这是一首被盛赞为“赋物入妙,语意温柔”的诗作。

猜你喜欢
咏柳绿丝碧玉
庄炳荣
碧玉蝶
咏柳
咏柳
我不能欺骗自己的良心
诗意“碧玉”
咏柳
咏柳①
咏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