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侠,金 藤,曹 磊,朱 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乳腺癌为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疾病发病原因较多,与年龄、家族遗传、基因突变及乳腺癌病史等存在密切关系[1]。患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触摸边缘不规则、乳房皮肤凹陷及肿胀,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出现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糜烂、皮肤卫星结节及腋窝淋巴结水肿等,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方式,但是由于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化疗产生的副作用,极易引发不良反应[2]。长期疾病消耗、胃肠功能障碍,增加了机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低机体对外界病原菌的免疫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明确乳腺癌化疗患者轻重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将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级护理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在本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60周岁;②患者经临床医生评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符合中文版NCCN指南相关诊断标准;③患者经疾病诊断后首选化疗药物治疗;④患者状态良好,符合化疗的各项指标;⑤患者功能状态评分(KPS)>60分;⑥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等;⑦患者参与研究前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营养不良;⑧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良好,能够配合研究;⑨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知晓,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下实施。排除标准:①患者为继发癌症;②患者已经出现严重转移,并出现较严重消化道梗阻;③患者合并机体较严重的肺、肝、肾等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④患者因脑血管疾病、脑肿瘤造成的恶心、呕吐;⑤患者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胃肠动力失调;⑥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⑦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史或意识障碍;⑧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将14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3例。对照组男42例、女31例,年龄(46.27±2.34)岁;疾病分期:Ⅰ级27例(36.99%),Ⅱ级17例(23.29%),Ⅲ级19例(26.03%),Ⅳ级10例(13.70%)。研究组男44例、女29例,年龄(46.98±2.64)岁;疾病分期:Ⅰ级29例(39.73%),Ⅱ级15例(20.55%),Ⅲ级21例(28.77%),Ⅳ级8例(10.9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护士主导小组 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1名护士长作为组长,负责整个护理计划制定、流程规范及护理质量改进;2名主管护师作为副组长,负责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1名营养专科护士指导患者营养计划[4]。
1.2.2 患者胃肠损伤情况分级 利用重症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评估表进行评估,量表共有2个部分,包括基础信息和胃肠道症状。其中基础信息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道出血。通过量表评估将患者胃肠道损伤分为4级。Ⅰ级:发生胃肠功能失调及衰竭的风险较高;Ⅱ级:已经出现胃肠功能失调;Ⅲ级:已经出现胃肠功能衰竭;Ⅳ级: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功能衰竭,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
1.2.3 胃肠损伤分级护理 ①Ⅰ级:实施护理前,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状态,若其处于稳定的水平,则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首先遵医嘱选取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在口服营养液前,缓慢饮用37 ℃温水500 ml,若患者无不良反应,自次日口服营养液,首次口服前3~5 d每日口服500 ml,分多次口服,每次不超过80 ml,已开封剩余营养液加盖放入冰箱保存(不超过24 h),使用前提前复温。若患者可耐受,应逐渐调整剂量至1500~2000 ml,每次不超过250 ml。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胃肠功能状态,嘱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时避免发生误吸[6]。②Ⅱ级:此阶段患者出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及腹内压升高等症状,此阶段应密切监测腹内指标变化并记录,若腹内压水平一直升高,监测胃潴留在500 ml以上,应立即停止肠内营养,遵医嘱应用胃动力药物,并留取大便送检,必要时实施胃肠减压。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营养液的输注浓度和速度,维持营养液温度在40 ℃。如出现大便不畅,应遵医嘱应用开塞露或缓泻药物,必要情况下进行不保留灌肠[7]。③Ⅲ级:此阶段患者已经出现胃肠功能衰竭,对喂养耐受程度较差,胃潴留量增加,并存在持续的消化道麻痹,腹内压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应定时检测患者腹内压的水平变化,遵医嘱协助降低腹内压水平,并禁止应用引发肠麻痹的药物。可根据腹内压降低,适当给予少量肠内营养液。并根据机体状态增加相应的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液配方包括50%葡萄糖、30%脂肪,葡萄糖和脂肪摄入比例为6∶4;同时选取8.5%复方氨基酸,保证每日每千克氮量在0.15~0.20 g,选取水溶性维生素和谷氨酰胺等。营养液均自外周静脉置管输入,保证机体充分营养供应的同时,维持血容量水平,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④Ⅳ级:此阶段患者胃肠病情较重,应立即停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医生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开腹探查及开腹减压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LSBC)评估,共4个因子,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及信仰等,46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0~10分,总分为0~46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9]。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通过使用化疗药物将癌细胞消灭或消除,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随着血液流遍全身,作用于病灶,虽然可有效消灭癌细胞,但化疗药物也会对其他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毒副作用,其中消化系统反应较常见,大部分患者在长期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及腹泻的症状,引发胃肠功能失调;严重者甚至出现胃潴留、肠梗阻及腹内压升高,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正常进食和吸收,引发机体营养不良,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生活质量。所以,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0]。
随着临床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分级护理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分级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病情状态的评估,明确病情处于的轻重程度,从而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中,均由医生下达医嘱,护理人员执行,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分级护理措施是在医生下达医嘱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再次实施评估,实施相应护理措施[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护士主导的分级护理,利用AGI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分级,从而针对各级别患者不同症状、体征及胃肠道的功能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也避免不明确病情轻重实施护理导致的护理差错[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护士主导的分级护理能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完善性及科学性,提高患者各项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级护理效果显著,减少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