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敏,周晓梅,陈冬梅
(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南通226019)
食管癌是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食管恶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根治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能有效清除淋巴结,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重建消化道[3]。但食管癌根治术属于有创治疗,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强烈应激反应,提升并发症发生风险[4-5]。因此,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科学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量化式活动是临床护理常用的干预手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对术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全程营养管理根据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制定针对性营养方案,改善患者营养水平[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11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接受根治术治疗,术后留置肠内营养管;②无手术禁忌证;③年龄≤75岁;④思维正常,表达及交流能力良好;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功能损伤者;②存在骨折、关节病变等影响肢体活动者;③视听障碍者;④其他脏器及系统严重损伤者;⑤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42例、女13例,年龄50~75(64.93±5.88)岁;病变部位:胸下段10例,胸中段44例,胸上段1例;病理类型:腺癌4例,鳞癌49例,腺鳞癌2例。对照组男39例、女16例,年龄52~75(67.00±6.00)岁;病变部位:胸下段14例,胸中段40例,胸上段1例;病理类型:腺癌8例,鳞癌46例,腺鳞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康复训练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
1.2.1 早期量化式活动 ①术前3 d。a.深呼吸训练:腹部随鼻吸气缓缓膨隆,屏气5 s后,缩唇呼出,5组/次,3次/d。b.屈膝活动:缓缓弯曲、伸直下肢膝关节,两肢交替进行,10组/次,3次/d。c.屈肘活动:将双臂尽量伸直,随后屈曲,5组/次,3次/d。d.足趾活动:平放下肢,足背过屈、过伸,趾尖下压和上翘时间不低于5 s,两足交替进行,5组/次,3次/d。②术毕当天。a.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屈曲运动,并进行肌肉按摩。b.术后4 h,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翻身活动,患者弯曲下肢,双手支撑床面,护理人员在患者肩部用力,帮助患者翻身。③术后第1天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将导管妥善安置,将患者双腿缓缓放于床沿下,护理人员扶患者肩部,帮助患者坐起,若患者不能自行稳坐,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与患者背靠背坐。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屈膝活动、屈肘活动、握拳-放松训练;下午根据患者情况,若患者能够自行坐稳且无头晕症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床边站立,待患者完全适应站立后,护理人员应固定导管,利用移动输液架,指导患者下床行走,步行25~50 m,活动2次。④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协助下床活动,活动3次。⑤术后第3天,逐渐增加至独立步行50~100 m,活动6次。
1.2.2 全程营养管理 ①患者入院后第2天:护理人员通过讲座、床头讲解、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营养支持的必要性、营养支持途径、个体化饮食指导等。②术前1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服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液包括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保证能量为104.5~125.4 kJ/(kg·d);护理人员结合能量饮食卡指导嘱患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口服肠内营养液确保每日摄入的热量超过总能量的80%。③术前1 d:护理人员嘱患者术前6 h禁食、2 h禁饮,术前1 d晚上服用400 ml麦芽糊精果糖饮品。④术后:护理人员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肠内营养液;患者术后6 h开始输入肠内营养制剂,输入速度45 ml/h,输入量220 ml;术后1 d输入肠内营养制剂450 ml,输入速度45 ml/h;术后2 d患者耐受性良好则改变输入速度为100 ml/h,输入量1000 ml;术后3~5 d输入速度为100 ml/h,输入量增加至1500 ml,直到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营养指标:在干预前、干预后7 d,两组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约4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③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④护理满意度:出院前1 d,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标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该问卷由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沟通表达、病情解释等5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照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分别计1~4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食管癌早期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导致无法正常摄食,严重者可能出现消瘦、营养不良[7]。现阶段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手段,但手术会破坏食管结构,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有报道显示,早期量化式活动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刺激肠道蠕动,使患者得到迅速恢复[9]。全程营养管理能满足患者正常的营养和热量供给,提高营养储备,有利于术后康复[10]。
刘冰心等[11]研究发现,在围术期给予癌症患者量化活动方案对术后康复具有明显影响,能够加快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王秀玲等[12]认为,营养管理模式能满足癌症患者围术期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最终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用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能促进术后恢复。早期量化式活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提升患者的活动量、增加活动范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及督促,帮助患者完成活动计划,最终促进术后恢复。全程营养管理在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能增加肠内容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进而促进迷走神经兴奋,释放胃肠道激素,最终增强肠道运动,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在手术创伤作用下,食管癌患者术后常处于应激状态,基础代谢率升高,导致营养物质消耗量增加,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全程营养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营养方面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患者对营养管理的重视及配合度;术前给予营养干预能确保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手术耐受性;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蛋白质及能量摄入量满足患者术后康复的需求,最终改善营养水平。有研究发现,营养管理能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量化式活动与全程营养管理能够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早期量化式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训练提升了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功能,有利于机体消化吸收各类营养物质;全程营养管理有利于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避免营养物质的过度消耗,进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抗风险能力,最终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沟通表达、病情解释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应用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早期量化式活动联合全程营养管理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营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