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霞,王 贝,李冠珠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癌症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婚育、辐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1]。有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1.35%,已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乳腺癌肿块持续生长,可能会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进而引发食欲不振、贫血、胸痛、气促等一系列症状。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在诊断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由于女性特征改变、放疗、化疗等多方面因素,在承受疼痛的同时还要担心术后恢复效果,易出现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3]。相关报道指出,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和专科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BASS-APS)模式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基于此,我院将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BASS-APS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心理应激、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接受乳腺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且符合相关乳腺癌诊断标准者[5];②接受我院乳腺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详实者;③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可见乳头溢液;④患者精神、认知、听觉等功能正常;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心血管功能较差;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肺部疾病;⑤妊娠或哺乳期。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年龄34~66(46.58±6.21)岁;病程1~3(1.80±0.46)年;受教育年限11~15(12.18±1.05)年;对照组年龄33~65(45.02±5.96)岁,平均病程2~4(1.76±0.55)年,受教育年限10~15(12.33±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包括室内通风,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规范患者饮食,建议其进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与其沟通,在精神和思想上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患者及家属尽早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具体活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适当处理,预防患肢水肿,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出现疼痛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BASS-APS模式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由专科护士、麻醉医师等组成NBASS-APS小组。干预前,小组成员需进行关于NBASS-APS模式的知识培训,确保每位成员掌握镇痛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②患者苏醒后,记录其基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每位患者的疼痛程度,鼓励患者讲述自我感受。疼痛标准:0分为无痛;<3分为有轻微的疼痛,但能忍受;4~6分为疼痛且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强烈疼痛,且难以忍受。③对VAS评分<3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按摩、热敷等非药物镇痛处理,向其讲解NBASS-APS模式的目的,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心理调节等方式减轻疼痛,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乳房缺失,诱导其正向观念;对VAS评分≥3分的患者,联系麻醉医师使用镇痛药物,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其疼痛,让患者主动发泄情绪,必要时可与预后良好的病友交流,对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及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医护人员每日进行1次查房评估,了解镇痛是否有效,并根据结果调整镇痛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包括下床时间、术后3 d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和8周比较两组VAS评分。③比较两组负性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应激。共有20题,采用4级评分,得分相加乘以1.25即为最终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④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其中ADL评分内容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力、转移、行走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复越好;SF-36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等,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肤感染、出血、上肢水肿。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皮肤感染1例、出血1例、上肢水肿2例,共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皮肤感染2例、出血2例、上肢水肿4例,共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总例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6,P>0.05)。
乳腺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应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酌情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得到治愈[6]。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因乳房切除、放疗、化疗等因素,导致胸壁、上臂、肩部等出现疼痛,对患者生活及心理等方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患者常处于应激状态,手术创伤也同样使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变强[7]。如何对术后患者进行良好镇痛处理,已成为我院麻醉医生致力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赵颖等[8]研究显示,NBASS-APS模式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8周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NBASS-APS模式应用于乳腺手术患者,不仅能缓解其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及生理功能。原因可能为:NBASS-APS模式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与常规镇痛模式比较,其重视对患者的疼痛评估,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管理的认知,并根据VAS量表评分结果及患者耐受情况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对疼痛较轻的患者予以非药物镇痛治疗及心理干预,一方面减少了药物对患者机体的刺激,预防恶心呕吐、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内心焦虑,鼓励其正确看待疾病,加强其治疗信心。对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及时联系麻醉医生使用镇痛药物,以解除或减轻疼痛,抑制痛觉的产生及其传导,采用转移注意力、病友交谈、家属陪同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9]。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提示着NBASS-APS模式相较药物镇痛更安全、患者更易接受,建议采用NBASS-APS模式镇痛,减少单一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NBASS-APS模式应用于乳腺手术患者,能改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