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水县第五中学 高瑞康
大多数教师总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的成绩不好,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学生不喜欢,学校对教学的评价也会惯性地把教学效率不好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教师也首先在自我的教学中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没有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似乎教与学是脱离的,可以独立存在的。所以,课堂教学效率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不仅要从自己的教学中找原因,还要重视学生身上的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引导他们,教给他们方法,以此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很在乎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中想方设法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情况下,“授人以渔”的教学既是要求,也是每一个教师要达到的目的。但在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犯了一个严重的,可能导致教学失败的原因,那就是针对性。学生能力不同、思维不同,一些认识和习惯也不同,所以他们需要的,或者说有效的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性、个体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以为一边教学,一边给学生传授方法,就算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但事实是,统一的方法是需要的,但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方法才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一个模子的教学也好,方法也好,总会有不适合模子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的方法对别人多管用,对这些学生来说或许作用不大,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
要想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有效率,教与学是分不开的。但是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就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给学生传授知识,以求通过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是在课后、课下却非常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教师关心学生的方法,就是有限的物理家庭作业。其实我们知道,如果不靠学生平时自觉在众多学科学习时间中抽时间、挤时间,自觉地给物理多匀一些时间,在不影响其他学科的情况下多学一些物理,仅靠课上听讲和家庭作业,是很难学好物理的,除非学生真有非常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保证学习的效性。所以,无形中存在的“重教轻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一种制约。不重视学,自然就不关注学,更不会引导学生,效率自然不会太理想。
虽然,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不只是受教师教学的影响,也与学生课下的自觉学习有关系,但是如果教师教学单一、死板,甚至每一堂课都是照本宣科式,书上怎么说的,教师就怎么教学,教材上说“1+1=2”,教师也就是给学生只教“1+1=2”,至于教学中的精髓,也就是为什么“1+1=2”,教师根本不提或者根本没想到。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教学,学生很难发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爱学、不愿学的心态,显然,这种心态下很难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综观所有的教学,如情景式、问题式、探究式、互动式等,笔者认为,再没有比照本宣科更失败的教学方法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我们课堂很久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教师还是对于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课下制作PPT课件也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而受到限制。但是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之所以能走进课堂,而且还被很多教师喜欢,被学生喜欢,除了新颖性,还有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只要教师能够熟悉掌握信息技术,不但能帮助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轻松,还能给课堂注入新的元素,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学习。比如,在关于光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结合相应的课件,如电子显微镜、医院里的X 射线等,让学生了解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就远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更有效,也远比教师对着教材,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解更有效。再如,讲解“光沿直线的传播”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语文中凿壁偷光的故事运用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凿壁偷光的动图,学生不但能立刻就抓住关键的信息,还能提升学习效率。
我们在与人的交流中,希望对方能盯着我们的表情、眼睛,并从表情和眼神中捕捉信息,快速理解我们说话的目的。这样我们才觉得坐在对面的人是关注我们的、在乎我们的,所以我们的交流会更流畅、有热情。可是如果我们激情澎湃地对对方说着什么,对方却在低头玩手机,根本不在乎我们说了什么,那我们的谈兴可能会彻底消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也与朋友之间面对面聊天很相似。如果教师的教学不管学生,或者对学生通过眼神、状态反馈出来的情况不在乎,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回答,学生受不到关注,他们主体性发挥不了作用,自然就不爱学习物理,也就学不好物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着他们,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增长,学习效率才会有保障。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他们解开谜底、了解知识的手段,也是培养创造力以及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如果说在课堂上讲授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话,那么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进行实验,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在任何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都成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成了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手段。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索、发现,总结、归纳中学到知识,发现物理现象规律和奥秘。比如“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这一内容,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实验去观察,教师就是画出最好的图形,在黑板上写出实验要准备的器材等,学生记住的也只是几个名词,而不是实验过程。学生也不会有机会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也不会想着如何处理这些突发状况,保证实验顺利、完整、成功,所以学习效率一定会受到影响,教学效率也一样。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并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等。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