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宝 李宝林 刘 辉
校长外出考察参观,可以拓展校长的视野,对校长的成长及办学理念的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1]近日,三位作者参加了一个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其中的实践环节是深入基地校进行参观考察。参观完毕,校长提到,每次参观的时候热血沸腾,回去一想人家的做法虽好,但自己学校条件有限,实施不下去,于是作罢。当前,校长外出参观的机会很多,他们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觉得考察与调研费时、费力、费钱,却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参与考察的校长没有掌握考察学习的方法,没有学到基地校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只想着模仿甚至照搬,不会进行批判与反思。因此,结合本次考察活动,提出三条考察学习中可能用到的方法与途径,以供借鉴。
C 中学是本次考察的基地校之一,其特色是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所有的活动都井然有序,活泼但不会大喊大叫,或过于喧嚣打闹。学生很有礼貌,对参观的校长及教师都会鞠躬问好。参观的校长在震撼的同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校长感慨C中学的学生素质好,容易塑造;有的校长说这都是形式,主要的还是要抓教学。很显然,这些归因与判断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校长在考察学习中,不能只被基地校的表象所吸引,而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其办学理念,学习其校园文化建设。
规范的行为既是学生个体品行的具体表现,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前提。规范的行为体现在学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学生会在行为的约束中领悟到规范自我,不给别人带来困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校自然会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校长在参观考察中的一个重大误区:重视基地校学生成绩如何提升,而轻视对基地校教育理念的学习;重视基地校的教学如何管理,而轻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在这种功利主义思维的驱使下,校长更多地关注基地校的表现形式及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校长拍了大量的照片,向基地校的负责人索要管理细则等文件,意欲回去后模仿与照搬。须知学校的外在表现是根植于学校文化之上的,失去文化的滋养,照搬式的做法只能做到“形似”而无法做到“神似”。校长如果“外出尽情看,回去照样干”,只能使得所学的经验与做法在本土的实施过程中,就像没有肥料滋养的花朵,很快就会凋谢。久而久之,校长觉得这种参观没什么意义,从而丧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各中小学校所在的地域不同、历史不同、生源与师资都不尽相同,但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相同的。无论一线城市的优质学校,还是偏远乡村学校,其办学理念都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地校既然以示范校的角色出现,就说明其办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参观考察中,校长应该从基地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校园文化、教师与学生的表现中,挖掘其真正遵循的教育规律和办学理念,并进行思考与吸收,这才是对一所学校的精髓的学习。此外,校长可以观察与学习基地校是如何围绕办学理念构建校园文化的。理念是文化的提炼,文化是理念的沃土。校长从理念与文化两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认知,了解国家教育目标如何在办学中进行创造性体现,并为目标的实施制定相关策略和进行相应的文化建设。校长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是每位校长对待教育的认识及自身持有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2]通过参观与考察,校长应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则可以为以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科学而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保障。
本次考察的另外一所基地校是Y 中学,其特色是重视教研活动。教师每天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而且每周学校都会举行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许多校长羡慕Y 中学的教研气氛浓厚,所以能出许多教研成果。感慨自己的学校教师没动力,连教研活动也组织不起来。学校也没经费,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深入了解,作者发现了Y中学教研气氛浓厚的原因。Y 中学的历程比较坎坷,1999 年建校,当时是民办学校,因为经费充足,所以从全国各地招聘名师。当时的教师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Y 中学当时根本没有教研的说法。即使后来有了教研制度,教师也是走过场,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自己的模式上课。但在2009 年,这所学校被公立化了,不能从外面海选成熟的教师,而必须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逐渐地,当时作为中流砥柱的教师有的辞职、有的退休,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如何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于是,学校开始认认真真地开展教研活动,每节课都由老教师引领,年轻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让自己的思想通过教研活动得以表达与交流,最终形成集体备课。之后,年轻教师主要围绕集体备课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后再进行总结反思。2020 年之后,学校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教研制度和良好的教研生态。
校长在考察过程中,虽看到了Y 中学的教研气氛,但更应该思考其教研活动的由来,从Y 中学的变化中体会学校当时面临的困境,发现解决问题的智慧。要像Y 中学一样,遇到问题时校长应该积极思考对策,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本身要有信心、有办法创造性地直面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校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教师激励方面,通过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深谈,作者发现Y中学更多地是通过非物质的形式激励教师。除此之外,校长会为年轻教师规划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方向与实现策略。比如为其规划与建议,3 年内应该训练基本功,5年内应该成为校内的教学能手,8年内在市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10年左右在省里崭露头角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教师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在职业发展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划,工作也更有动力,并且这种阶段性的规划容易使教师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评估,有利于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发展做出科学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感受到了校长对自己的关心,更愿意为学校付出,甚至有的年轻教师认为,付出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难得的锻炼过程。可见,Y 中学将精神激励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Y 中学公立化之后对教师激励方式的重大转型。如果前来参观的校长能从中发现除了物质激励外,还可以用精神与认同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激励,[3]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因为资金短缺而产生的焦虑,甚至可以将精神激励的方法应用于自己对学校的管理中。
G 中学是本次参观的第三所基地校,其特色是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该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其中,有一部分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校本课程可能是该校能取得好成效的主要原因,但一所学校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原因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在随堂听课中,作者发现G 中学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中也有许多是探究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学案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使得学生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才应该是G 中学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校长如果对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感兴趣,就应该从该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了解及通过课堂观察等形式,对该校进行深入考察,科学地进行归因。
校长参观完后感慨:其实好多工作自己也做了,就是没有留痕。比如校本课程,自己学校也开设了不少,但上完后就结束了,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张课程安排表。参观G 中学,校长们发现人家能展示出那么多成果,有校本教材、有教学设计、有学生作品,还有相关的照片、上课视频等,而自己学校的过程性材料什么也没有,遇到检查还要忙几天进行准备。这样的自我批评与反思是有益的。相信能发出这样感悟的校长,应该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而积累既需要校长真实地去做,又需要校长在工作中进行创造性地改进,使工作更加符合自己学校的校情,使学校更有办学特色。
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校长的办学理念。[4]在参观考察中,校长应该着重从理念上进行学习与更新,提升自己对教育与办学的认知。此外,可以对基地校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其中的管理智慧,并结合基地校的相关做法进行研判与反思,以指导后续工作。只有用科学、开放、包容和批判的视角进行参观学习,校长才能发现更多值得学习的内容,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