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4 20:3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导师人才专业

邢 敏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2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地竞相争抢数据资源,大数据产业目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大数据市场产品和业务服务收入暴增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我国本科、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据产业行业需求培养大批量大数据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学科是集统计学与计算机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因此,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着重培养能够具备数学、机器学习、可视化和编程等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此时,在大数据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训对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将其技术背景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衔接,才能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数据相关专业无论在人才培养模式,亦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还不具备这样的培养环境,不仅缺乏大规模的基础性数据,也缺乏对领域业务需求的理解。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之路是建设优质高职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对市场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在领域业务需求环节,更是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成长为企业所需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不同,根据业内学者对现代学徒制的描述、总结,可以尝试对现代学徒制做出一个定义,即在国家政府的指导下,学生与企业加强深度合作,通过双主体育人、双场所学习、双导师教学构建一种在岗培养、在岗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企业在选择、培养、留用技术型人才方面的基本问题。学校联系相关企业,对其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以学校教育规律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形成相关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构建课程体系,以学校为主导,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体系下,自身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素养能够达到企业的需求标准。

大数据技术专业行业特征十分显著,大数据技术团队需要不断开发出大量的软件,且技术、方法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已经跟不上专业技术的更新迭代;且大数据工程师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属性,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要求很高;且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人才的技术能力、职业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此外,大数据企业通常只服务于一个行业,比如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等,只掌握大数据开发技术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数据工程师,还需要积累更多的行业经验,深度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现代学徒制能够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规格及人才质量方面,最大程度上使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保持一致,因此在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校与企业双元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解决了学校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提升在时间上割裂的问题,然而与校企合作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又不仅仅是单纯的“订单班”模式的延续,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深度参与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与学校协同合作,以行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择学生、确定师资队伍、制定人才评价标准等,校企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大大提高了企业人才生态圈的构建效率,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

现代学徒制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在企业具体岗位中学习、实践,在岗位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学校。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招生对象包括中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及企业员工,企业在职员工有入学需求的则需要到对口学校注册学生身份;普通学生需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既享有在校学生的待遇,又要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这种双重属性的身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形成角色认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工学交替及双导师教学

目前我国试点的学校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旺进淡出”分段学习,即企业生产旺季时,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的机会,企业在生产淡季时学生再回到学校补充理论知识,为下一轮的企业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种是“1+2”分段学习,即学生在学校学习1 年理论知识,接下来的两年再到企业学习实际岗位技能,在企业学习的时间远远大于学校;并且在企业中学习,学生是学徒的身份,实行“师徒”制的学习方式,由专门的师傅带教,保证了学习质量。还有一种是“2+1”分段学习,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主修理论知识,最后1年再进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多用于理论知识相对较弱的情况。在工学交替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学校老师对学生有教导的义务,企业也会提供职业岗位对应的师傅,学校的老师与企业的师傅互相取长补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着手共同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具有明确的责任与权利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会代表学生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学习合同,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合同中会列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双方职责、学生作为学徒时的身份与义务、在岗期间的待遇与福利、工作时间等等,且合同协议还会明确企业对学生实行使用权、人才所有权的期限,一旦明确了企业对学生的培养产权,企业会更加用心地培养人才,学生就业得到保障,也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因此,相比传统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模式明确了企业与学生责任与权利,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更高。

三、现代学徒制在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一)规范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规范“双导师”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只有具备职业教育资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有资格获得现代学徒制导师资格。比如企业导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意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学校导师则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等。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企业导师都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及从业时间要求。明确双导师各自的教学任务及福利待遇,以提高导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激励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师德评价、教学规范、课程设计、学生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

另一方面,要规范师资队伍的培训制度,以保证双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导师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修、学习、培养的,实行现代学徒制对学校在职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些教师通常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师傅虽然具备丰富的岗位经验,但理论知识可能有所欠缺,同样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因此需要加强双导师的培训教育。具体培训模式包括在职培训及外出培训等,企业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讲课,或者邀请一线优秀教师来工作现场进行指导等。而校内教师的培训则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经费及机会。国家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学校或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用于培养双导师。培训内容要与专任教师的专业相符,以进一步提高双导师的专业能力。

(二)建立标准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落实学生的双重身份属性,以保障学生在学校及企业的权益。尤其是学校方,虽然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但是学校仍然是育人主体的主动方,因此学校肩负保障学生权益的责任,比如克服地域问题、学习场所问题、住宿问题等。而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也要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学生学徒与学生的双重身份,确定各方职责,既要保证学徒制的教育属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够在企业中获得学徒的身份认同。

另一方面,要规范现代学徒制中参与企业的准入管理制度。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对现代学徒制中参与的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不断完善参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如对于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而言,就要对其企业规模、发展前景进行调研与评估,同时要考察企业本身是否有培训系统、员工的流动率等,以保证学生的就业保障,提高学生的留岗率。

(三)构建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比如实地走访、人才招聘网站、电话回访等,针对大数据技术专业,分析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平台工程师、大数据运营与维护工程师等相关职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各个岗位的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要求。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岗位通用能力包括Linux、java、python 等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各种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此外,还要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可以开设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选修课程,形成完善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准确对接。

另一方面,可以组建班级虚拟公司,开展创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为其真正进入企业做好铺垫。组织班级虚拟公司可以将学生代入到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虚拟的公司组织架构同样包括总经理、技术总监、销售、行政、财务等,学校导师可以引入大数据真实项目,比如互联网招聘网站数据采集、搭建企业大数据平台、电商网站的前端设计等等,学生从招投标环节开始到最后的交付验收全程参与,能够更好地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项目的研发过程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突破高职院校开设大数据教学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应依托先进而完善的实践实训平台,完成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针对大数据专业课程开设实习实训课,引进大数据领域知名企业的大数据实习实训平台,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和教科研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通过“平台化”的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操课程同步开展。依托产教融合,加深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高职大数据人才培养。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实习实训平台为其提供不同层次的综合案例实验,这些实验是选自客户实际应用的真实案例,从客户需求分析,原型开发,项目设计,代码设计,编码等基础入手,手把手教会学生真正的大数据开发能力。实训平台中包括金融大数据,日志数据采集,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精准推荐等当前互联以及其他行业最热门的数据应用。可创建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以支撑高职院校师生实践训练,进而培养具有相关技术背景,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动手实践能力,符合各行业、各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需求的大数据人才。

(五)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学运行模式

在探索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学运行模式,形成产学研教深度融合的教学运行方式。

1.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专业知识系统

在设计、重组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打通校内人才培养的壁垒,贯通学科专业,贯通教学运行,建立不同类型的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同时围绕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让校内教学名师和知名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动态地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补充相关必要专业的课程知识,实施跨专业的知识交流和相互渗透,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积极开发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实现信息共享,让学生随时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2.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拥有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实践基地。校内创新实践平台,拓展创新实践团队、增加创新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组建研究与实践专家组,起到“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实践。校外创新实践平台,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利用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实习实践场所,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3.科教深度融合的“双导师+课题”

根据学校、行业对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在知识及能力方面的需求,合理制定研究课题,涉及智能风险评估、交易欺诈识别、精准营销、骗保识别,利用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有价值信息,使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结合。教师团队是由本校老师和企业老师组成的双师团队,采用课题式,对学生采用梯度团队的形式,实现课题与科研项目、产业的高度配合,完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信息与数据充实了各行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手段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体系重构,促进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从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实现政府机构、学校、企业的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开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企业的满意人才。

四、结语

大数据是在物联网应用技术迅速兴起之后IT行业中出现的又一颠覆性的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技术专业启动招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的具备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各种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涵盖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现有专业设置而言,很难包含统计学、数学、机器学习、可视化、编程等多种技术的知识体系。而现代学徒制能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具备职业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深度合作,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单一、实践数据短缺等瓶颈问题。因此,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大数据技术专业,可为新兴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当然,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重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既要规范“双导师”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又要规范师资队伍的培训制度,以保证双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建立标准的现代学徒管理制度,构建和设计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度教学体系,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学运行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成功。

猜你喜欢
导师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