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朋口镇张家营小学 项文明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及图形结构的学科,通过数与形的有效结合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形成数形结合理念,有效实现“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小学阶段是打好数学知识根基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的黄金时段,因此教师应当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利用数形结合策略提升数学趣味性,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学科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在探索之中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转化率。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科印象与学习方法的形成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思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与印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以及学习方式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友好、生动的多元化学习平台。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浅,在情感、心态方面仍不成熟,即便是高年级小学生仍然存在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是注意力分散、学习内容与兴趣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与好奇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日常习惯,能够让学生顺应发展规律,在好奇中产生自我探索与发展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有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搭建趣味性学习平台,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发展方向,把控教学进度与速度,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开展趣味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抽象化、逻辑化、空间化的数学知识通过趣味活动等多元化形式展现出来,利用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知识碎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在快乐学习之中养成数学学科思维,丰富核心素养,建立数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才能够解决,而利用数形结合方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路转换与关注焦点,将困难的、不会的、抽象的代数关系通过图形演示与空间模拟转变成简单的、学过的、具体的几何图形,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让学生在快乐之中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乐趣,在培养学习素养的同时建立学科自信,有助于学生的提升与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数形结合教学思路下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建设方向,从备课、导学、教学以及课后练习几个阶段关注数形结合理念的渗透与传递,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以及趣味游戏等,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知识内容与数形结合思想有效融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以及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记忆,在练习与实践中融会贯通,让数形结合教学理念推动趣味数学课堂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由于小朋友在上学以前就学会了画画,因此相比起数字的抽象与公式的逻辑,小学生对于形象化的图形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通过以形助数方式,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简笔画构图、生活情境再现等方式导入数字以及公式概念,为学生展示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源以及发展方式,用数学语言充分实现新旧知识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学生进行观看、绘画以及制作图形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关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同时让教师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例如,人教版“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与公式对于学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困难,而且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工作难以开展。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与图形结合,帮助学生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同时通过“移多补少”方式向学生解释平均数的概念来源,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抽象思维构建,并以条形统计图作为分析描述的工具与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平均数的代表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态与能力。
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述之前先与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记数字”,将班级分为小组形式进行对一系列数字记忆的比赛,每个小组拥有三次机会,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的正确次数计数,通过展现比赛结果让大家评判哪个小组最厉害。小组分数在三次中如果不一样,教师则启发学生思考:应当用哪一组数据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呢?高分与低分都不公平,从而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但是数字意义上“总和/个数=平均数”的公式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小组成绩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方便学生直观接受,并通过“移多补少”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小组讨论,感受平均数的知识来源与计算方式,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建立以形助数思维,方便对后续抽象公式以及数字知识的学习。
虽然图形相比起数字来讲更为形象直观,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基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与缜密的逻辑性,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关注学生对数字规律与数字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数字关系理解与转化对空间图形的未知与探索。
小学阶段数学加强了对学生空间图形的思维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常见的图形知识内容讲解、面积计算、周长计算,引出后面对空间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空间感、体积、表面积的知识介绍。循序渐进的知识点与不断加深的知识难度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培养方面要注重教学思维与教学策略,在为学生进行趣味教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图形兴趣的同时,发挥以数解形思想,通过对数字的熟悉与理解加强对空间图形形状与特点的记忆。
例如,“平行四边形”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组图片,如电子伸缩门、伸缩衣架、水果篮花纹、楼梯扶手栏杆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图片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定义。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绘画平行四边形并将图形用小剪刀剪下来,通过测量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图形特征,在发散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目标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教师举出一系列数字,例如“(1)3、7、4、9;(2)3、6、3、6;(3)5、4、8、2”等,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理解内容,判断上述数字组合中哪一组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实际应用与判断直接考查学生的数字与图形结合能力,并在学生的讨论与动手实践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思维。
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包含数形转换的辩证思想,是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渗透,通过不断联想思考与实践分析,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与解题思路,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由形到数、数到形的转换互通延伸至以后对符号、方程、立体空间以及坐标方位的理解与对应关系,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角的度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并举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角启发学生对于角的定义与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展示夏天切好的西瓜、天上的星星、爱心、书本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思考。在展示中,教师通过询问“角都有哪些特点呢?”“角有大小区别吗?”等问题将学生带入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以钟表的指针作为图形引导,将角度的计算方法与图形概念相结合,让学生建立角度模型并在头脑中形成数形转换思维,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练习中成长。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生活与社会发展前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提升,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寓教于乐积极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