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宁 付 蕊 张 艺
智慧化教学即教育信息化,融合先进教育信息技术的ESP课程能提高课堂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改革的发展;ESP教师发展是ESP教学改革的先导,如何培养一支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高素质ESP教师队伍,不仅是转型期ESP教师的挑战,更是助力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本研究选取了国内8所高等院校的40位ESP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15日发布问卷,2019年12月29日收回,有效样本共38份,问卷有效率95%。为进一步掌握智慧化教学模式下ESP教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笔者从教师内部和教师外部两个维度开展阻碍ESP教师发展因素的问卷调查。
1.ESP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缺少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学习。据调查报告显示,ESP教师既要承载ESP教学,还要兼顾大学英语;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备课、批改作业和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占据教师大部分时间,基本没有时间和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学科间的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分享,更不用说学习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ESP课程的边缘化地位,也使得ESP教师的评职评教受到了一定影响,过重的教学任务和评职评教压力使得ESP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职业的规划。
2.ESP课程地位不高,教师发展外部支持条件缺失。一是ESP课程时间的安排上没有优先权。由于学校对ESP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ESP课程被列为选修课,且学时短,一学期最少22学时,最多也不过32学时。这对于ESP教学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障碍,削弱了ESP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ESP教师地位既不如大学英语教师,也远远低于专业教师。由于ESP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ESP教师是由传统EGP教师转型而来,身份认同比较模糊,与普通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相比,他们显得很孤独,教师的地位经常被边缘化,失去了学生对他们的尊重。
3.学生对ESP教师课堂反馈不足,ESP教师发展缺少方向指引。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他们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擅长主动反思;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口语薄弱的学生在ESP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和老师互动交流,使得ESP教师很难得到学生对教学课堂的真实评价和有效反馈,教师发展也缺少了及时的方向指引。
4.相关研究过少,ESP教师发展可参照经验成果不足。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资料很多,但是ESP教师发展相关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多是理论的生搬硬套,少有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经验分享,可供参考价值有限。
1.部分ESP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ESP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群体。高校ESP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在校既负责大学英语教学,同时承担ESP的课程和网络课程与平台的建设,面对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的巨大压力、封闭的工作环境和窄小的人际交往圈都会使ESP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在家作为年轻妈妈,不仅要负责家人的生活起居,更要肩负孩子的教育,努力克服工作和家庭双重困难,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就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阻碍ESP教师寻求自我发展。
2.ESP教师原有思维定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大多数ESP教师都是从EGP转型而来的,主修以英语语言文学等为主的文科专业,文科思维定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改革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他们构建新的专业知识体系,实现教学信息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刚刚转型而来的ESP教师,难以开展融入信息技术的ESP教学实践。专业知识的匮乏加上文科思维定式的限制和教学变革动力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ESP教师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专业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
3.部分ESP教师转型意志不坚定,教师发展半途而废。ESP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ESP教师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持。然而,任何教师总会有意志薄弱的时候,那些抱有尝试态度的ESP教师往往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半途而废;如果个人毅力不足,势必会很难坚持到最后,同时严重阻碍教师的个人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彼德·圣吉(1990)认为通过团体的学习可以提升整体运作“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团队合作,核心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学习机制,关键特征是系统思考。调查报告显示,ESP教师缺乏团队间的深度交流,难以得出更完善的结论。ESP教师应根据所教专业不同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和网络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由资历颇深的老教授带头扩大该学习型组织,组成不同的教师发展团队,为想要获得转型发展的ESP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教授作为团队顾问或向导者,组织并鼓励各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反思。经常与专业课教师组成备课小组,聘请信息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视频的制作,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供ESP教师线上线下教学。只有充分利用学习型组织这份有效的资源寻求ESP教师的个人发展,才能真正带动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成功,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
ESP教师教学内容繁多,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很难分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强度更大的科研调研中。部分教师表示,由于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师资配备、教学对象等变量的不同,仍然很难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造成了科研和课堂实际相脱节,学习成果也很难对自己的ESP教学有实质性的提高。然而,校本行动研究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为ESP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构建桥梁。在行动研究中,研究问题就是研究课题,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师本人即是专家学者。ESP校本教研是在教师的教学常态下进行,以ESP教学理论为研究方法,以教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为研究目标,以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为研究过程展开的校本调研。教师的授课过程就是其科研内容,研究接近于真实环境,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参考价值更高。教师的研究结果可以投入到新一轮的行动研究,不仅能有效连接科研与教学实践,更能促进ESP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反思性教学”同样包括教师的课堂反思和学生的课堂反思。教师的反思应该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针,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课堂观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适时和教师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学习,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吸取外校ESP教师教学经验。ESP教师在反思中能获得进一步的认知,在反思中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进步。学生的反思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线上线下的ESP课堂,如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消除上下级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只有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反思,对ESP课程做出真实评价,ESP教师才能获取前进的动力,更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除了上述策略,建立健全ESP教师考核奖励机制也是积极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只有教师的利益受到保障,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建设,将教育信息技术有效融入ESP教学,ESP的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