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文旅新场景 推动研学旅游创新发展
——以成都为例

2021-12-04 12:40唐建兵
人文天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学营造成都

■唐建兵

场景理论是芝加哥社会学派近年来提出的,从文化、消费、空间整合的角度来解释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论范式。文旅新场景是指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打破原来文旅产业边界,融入人的生活方式构建的一种场景、情景和意境。本文试图以成都为例,基于场景理论视域,对研学旅游的文旅新场景营造展开论述。

一、研学旅游解析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2013 年2 月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和研学旅行强调公益性的特点不同,本文所提到的研学旅游是旅游的一种方式,既重视公益性,也追求经济效益。

研学旅游是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是集学习、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社会活动,具有全域空间覆盖、全时交互体验、全龄共同参与的特点,是传递改革新气质、推介发展新经验、展示建设新成就的重要方式和载体。随着体验式研学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研学旅游的相关研究,期待研学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和产业升级的新亮点。

近年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社区发展治理、产业生态圈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具有营造文旅新场景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因此,应该把握研学旅游时代性、文化性、体验性发展方向,抢抓文旅消费场景化、情景化、数字化发展机遇,以成都的公园城市、社区治理、新经济、产业生态圈和川西林盘等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为主要资源,挖掘一批沁润天府文化、展现城市独特性格、体现城市发展成就的研学旅游资源,营造具备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的研学旅游新场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探索新发展路径,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学旅游新场景体系建设

围绕成都开创性的谋城、营城的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建设“坚持什么新理念、营造什么新场景、研学什么新内容”的研学旅游新场景体系。

(一)营造“历史韵味与时代表达并重”的天府文化研学新场景

天府文化具有超越时间的丰富内涵,新时代的天府文化,更强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它是在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孕育出的一种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建设取向、未来取向、世界取向的新文化。在场景营造中,应突出天府文化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营造“蜀风雅韵”的文博、文创新场景和传承千年“音乐基因”的音乐展演场景,研学天府文化的历史韵味与时代表达,全面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文化附加值。

依托历史文化村落发展非遗活化利用,展开对陶艺、泥塑、竹编、皮影、扎染等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依托城市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博艺术场所,深入挖掘博物馆、艺术馆等重量级藏品和特色标识元素,在展示和表演方式中深度融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内容,采用触控交互、体感交互、动态投影、全息成像等新技术,营造文博、文创研学新场景,诠释历史文化和美学艺术新表达。引导文博场馆推进智慧化升级,探索在线“云学”新模式,对沉浸式观展、数字化展陈、文物修复和艺术创作、科普体验等智慧文博文创进行研学。

联合演艺场所、音乐院校、演艺公司,聚焦音乐演艺、版权交易、音乐制作、创业创作等场景,推进成都在打造原创音乐生产地、音乐器材集散地、全球华人音乐演艺孵化地、音乐版权交易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亮点和新提升。

(二)营造“农商文旅体融合”的乡村振兴研学新场景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成都农业农村发展最鲜明的特质是特大城市“联城带乡”,最显著的优势是以川西林盘为载体,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在场景营造中,充分发挥“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产业逻辑、“文”的价值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身心塑造作用。

以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载体,营造“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的乡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的新场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殷切嘱托,全面展示成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深入乡村产业现场,揣摩“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体育”等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进程。

深入乡村生活现场,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耕文化体验、家风遗训传承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的文化建设进行研学。

深入林盘聚落,进行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推崇“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居住美学品味和极简生活气质。

(三)营造“青山绿道蓝网”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研学新场景

成都是公园城市建设“首提地”,也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已初步显现。在场景营造中,以体现城市自然有序生长、展示“市民—公园—城市”和谐宜居的美好生活为引领,营造“青山绿道蓝网”为主要载体的研学新场景,让游客和市民体验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展示研学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经验”。

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载体,营造以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研学场景,对世界最大都市绿心的保护和开发、都市生态屏障的构筑、森林生态典范的建设等内容进行研学。

构建天府绿道研学场景,学习“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研究三级绿色慢行交通体系串联生态区域、观光农业、科普教育、文体赛事、消费商圈、公交站点,对城市发展增添“绿色动脉”的实践和成就进行研学。

坚持保护优先,建设沱江、岷江水系重要生态景观,讲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水文化故事,打造“蜀都味、国际范”的都市滨水公园研学场景。

(四)营造“高品质生活”的社区发展治理研学新场景

2017 年,成都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目前,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机制日趋完善、实践探索推陈出新,以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城市转型跃升的共识广泛汇聚,政府领导、多元参与、纵深推进的态势基本形成。在场景营造中,以体现留住“城市基因和烟火气”、注入“人情味、生活味”的新理念为引领,以“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社区为载体,以创新场景营造构筑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以完善智能治理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新效能。研学社区发展治理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成就,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依托“遗留城市记忆”的怀旧景观、休闲场所,引导社区融入展示城市发展、街巷变迁、居民迁居的历史,使社区成为研学成都历史、风土人情和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

深入全市“百佳示范社区”,研学社区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供给、社区文化生活、智慧社区建设、示范小区创建等实践场景,推介传播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先进理念、实践逻辑和发展成果。

(五)营造“展现城市未来”的特色新经济研学新场景

2017 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根据财新智库和BBD(数联铭品)联合发布的《万事达卡财新BBD 中国新经济指数》2021 年1 月至6 月的数据,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为此,在场景营造过程中,应站位全球城市竞争和科技创新前沿,以成都发展特色新经济的“一套政策体系、一套理论逻辑、一套场景构建”为指引,营造展现特色新经济发展的“成都思考、成都蜕变、成都体验、成都机会”的新场景,推广成都新经济发展经验与创新成果,探索“创新驱动未来城市”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深入与“六大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有关的园区、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围绕成都“致力打造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生态创新区,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的战略目标,对前瞻布局引领技术前沿的未来赛道、重点培育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优势赛道、大力支持面向共性需求的基础赛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及构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完善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供给机制等,实现从“城市场景”向“场景城市”的跃升等开创性探索实践,进而催化新经济、新动能,释放强大创造力、驱动力。

(六)营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研学新场景

近年来,成都以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化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变革,进一步发挥产业功能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场景营造中,传递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构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构建“五链”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菁英荟萃”的双创基地成为研学旅游的新指向。

深入产业功能区,对综合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区、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先进要素集聚区、体制改革先行区的经典做法、发展趋势及相关理论进行研学。聚焦66 个产业功能区的特质,以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科创空间为载体,对重要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融合模式以及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研学。聚焦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孵化平台,围绕全球创客、国际友人、潜在游客等群体,丰富旅游元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学新场景,开展招引政策、制度创新、成功典范等研学活动。

(七)营造“引领生活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学新场景

2019 年12 月,成都市明确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路径及建设方案。在场景营造中,依托国际时尚的消费型城市特质,不断丰富“千年商都”的消费基因,营造闲适安逸的生活氛围和消费场景,打造引领生活时尚的成都品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路。

践行“谋赛”“营城”“兴业”“惠民”体育理念,借助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大运会举办的契机,营造“活力无限”的运动赛事研学新场景,增强体育研学旅游黏性,对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及体育服务体系打造和“运动成都”品牌建设等进行研学。

以“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为核心,引导餐饮老字号挖掘品牌文化商业资源。孵化美食非遗IP,引导现代商圈、特色街区和国际社区引入海内外风味美食和特色餐饮,营造生产和消费场景,凸显国际美食之都魅力;鼓励知名餐饮企业、专业餐饮院校打开店门、厂门、校门,将美食文化、产业工艺、烹饪技艺等内容融入研学项目,集成展现美食产业发展前沿成果。

深入现代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开发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供应链体系,打造消费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国际化消费促进平台。深入品牌会展现场和知名会展企业,持续扩大成都会展在全球竞争的新优势,参与构建国际会展业新秩序,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结语

本文对研学旅游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认为研学旅游是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游,具有全域空间覆盖、全时交互体验、全龄共同参与的特质,同时还是传递改革新气质、推介发展新经验、展示建设新成就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本文以成都在公园城市、社区治理、新经济、功能区和川西林盘等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为资源禀赋,就“坚持什么新理念、营造什么新场景、研学什么新内容”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要真正落地建设,需要加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需要政策措施配套,如建立协同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支持制定研学旅游标准规范、培育“成都出品”优质研学课程、打造研学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加大研学旅游开发要素保障、激发研学旅游创新创造活力、实施研学旅游品牌项目奖励、加强全球营销宣传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研学营造成都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