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超
近年来,清丰县坚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注重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社会就业有机结合,以真情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以服务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良好态势。为全面掌握该县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情况,进一步细化实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调查分析。
“返乡创业”是指农民工等人员外出打工或经商一定时间以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返乡创办工、商等企业,以及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等。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7 镇10 乡503 个村,总人口72.11 万人,农村劳动力39.2 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截至2020 年年底该县返乡创业人员共计17677 人,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15925 人,仅2020 年返乡创业农民工就达到1579 人,返乡创业大学生45 人,返乡创业复员军人11 人。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4034家,销售收入4 亿多元,带动就业52822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77 人。
1.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打造服务平台。投资2000 万元建成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各乡镇的相应服务机构完善健全各种服务机制,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等“一站式保姆”服务。二是建立创业孵化园区。利用现有存量用地、专业化市场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园区6 个,创业孵化园经营业态、配套设施齐全,为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三是强化资金扶持。2020 年度累计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6366 万元,共扶持个人创业1131 人次,支持小微企业89 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带动5847 人就业。
2.强化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实施项目示范带动。近年来,挂牌命名返乡创业示范项目15 个、实训基地5 个、培训基地3 个,并按照项目规模分别给予5000 元至10 万元的奖励。奖励创业之星56 名、创业优秀项目43 个、创业示范园区6 个。2020 年发放奖励扶持资金82万元。二是搞好创业宣传引导。每个乡镇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培育创业明星,该县人社局逐条确定就业创业宣传标语,组织相关的人员,逐乡考查确定宣传示范村,打造出单拐美食街、马村孟家、夏村、高堡街等宣传示范村。编制了《清丰县返乡创业项目和创业之星风采录》《清丰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画册》,成立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在媒体开辟专栏,定期向社会发布创业信息,引导返乡农民工围绕产业规划选择创业项目。发放3 万余份返乡创业明白卡,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了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
3.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返乡创业。县政府鼓励创业能力强、创业基础好的返乡人员,充分挖掘食用菌、辣椒等特色产业资源,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例如:近年来,清丰县依托食用菌产业传统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全县建设食用菌基地53 个,标准化大棚1.2 万座,食用菌种植面积1500 多万平方米,带动贫困户1.5 万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多方参与、惠及全县返乡创业新路子。
1.返乡创业尚未形成主流。返乡农民工以就业为主,返乡创业比重不大。返乡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依然是返乡创业的重要产业。返乡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反映了返乡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较低、教育程度不高对创业的制约。
2.返乡创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是不少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是因为“看到别人经营收益好”;二是返乡创业与外出创业或务工的职业关联度较小,只有极少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所从事的职业与其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职业一致或相关,其中仅4.76%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外出务工的职业完全一致。
3.政策支持返乡创业不够。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再创业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可以带动就地就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入住创业(产业)园的再创业者获得了较多的政策扶持,大多数分散在外的返乡创业者没有享受到政策支持和扶持。
4.资金缺乏,创业贷款局限性大。资金不足是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从正规金融获得的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但仍无法满足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因此,他们需求最高的政策支持也是“放宽贷款条件,提供金融支持”。创业贷款担保人员有限,很多返乡创业农民工因找不到担保人员而无法贷款。按照规定创业农民工只能享受3 次创业担保贷款,并且有商业贷款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不能申请创业贷款,这些大大限制了其贷款需求。
1.加大农民工市民化,深化农民工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循环式迁移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农民工市民化,让有能力在城市生存的农民工,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除了户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外,要充分重视农民工住房制度改革,使农民工真正实现居有其所。
2.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政策支持,通过创业(产业)园的建设吸引返乡农民工再创业。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孵化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完善配套设施,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用地支持、税费、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适当放宽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
3.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明确将“取之于农”的存款按照一定投放比例“用之于农”。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探索引导民间融资,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也可尝试成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公共财政基金,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与信贷支持。二是推行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重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优先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在贫困地区创办的企业,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三是拓展农村信用卡业务,解决农民返乡创业短期资金周转需求。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央和各地都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对此并不是很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开展“量身定做”式的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和创业水平。在培训内容上,可根据市场需求、返乡农民工的资源特征等开展培训,重点培养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能力;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由经贸、商业、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及创业成功典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实际的指导。
6.以三产融合发展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各地应该继续完善相关政策,继续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的作用,同时需要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效率。